APP下载

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

2018-12-27刘进

中国动物保健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养殖发展策略

刘进

摘要:生态养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实施保护的一种措施,在进行生态养殖的过程中,要注意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运用,实现多元化的农牧结合,在养殖过程中进行科学技术的应用,制定出合理的生态养殖发展措施,为了减少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对养殖垃圾进行科学化处理,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养殖;新养殖模式;发展策略

1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就是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养殖环境,减少养殖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最为常见的适度养殖方式就是家庭式的养殖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规模的养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一些大的养殖户开始出现,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范围,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大型的养殖需要建立起可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种-养-种”的养殖链减少养殖过程中一些有害物质对环境的破坏,当前比较常见的生态养殖行业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排泄物进行处理,作为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很多养殖业都兼顾种植业,种植的玉米和青饲料等又可以用来进行动物的喂养,种植所需要的肥料可以利用动物的排泄物,实现生产作物和养殖产品的绿色化、天然化,还能够节约养殖资金,减少环境污染,一举多得,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产业链。

小规模的家庭式养殖方式已经逐渐被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取代,但大型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动物排泄物不能在短时间内分解,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将养殖业和其他行业进行结合,降低排泄物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还能够增加经济效益,形成循环式养殖体系。化肥的使用不仅扩大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养殖业为了处理动物的排泄物也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减少化肥的使用,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种植作物的质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结合,共同发展。

2促进养殖业的科学化发展

传统养殖业主要的养殖形式是用消耗能源来交换产量,以环境污染作为经济效益的代价,造成環境破坏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被破坏的环境很难修复,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开展畜牧业工作,科学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传统的养殖方式是家庭式的散养,需要消耗资源,并且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高,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

养殖业现存的弊端是未能形成养殖品牌,创造品牌效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建立起集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3实现生态养殖的措施

根据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生态化养殖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对环境提供保护,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实践过程中深受人们和相关农业部门的关注和推广高效益、低污染的养殖方式推动着畜牧业向循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养殖是养殖业长足发展的最好渠道。想要做好生态养殖就要做好合理的生态布局,进行地方资源的科学化开发,做好养殖品种的优化,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合理选用饲料,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合理的饲料选用作为基础,为了保证养殖产品的质量,添加剂的使用要做到科学、合理,完善养殖设施,建立科学的动物养殖环境,做好排泄物处理,实现循环利用,保证产业链的连续,减少环境压力。

4总结

为了让养殖业得到更好发展的同时,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创建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农牧结合。

猜你喜欢

生态养殖发展策略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
推进“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突破养猪污染瓶颈
茭笋水田套养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试论柴鸡养殖中的注意事项
小水体名优水产品生态养殖效果显著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