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科质控护理措施对血液科患者并发症的干预效果

2018-12-27李巧燕张爱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血液科专科状况

李巧燕, 鲁 璟, 尚 静, 张爱珠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 1. 血液科; 2. 神经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03)

血液科收治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包括白血病、各类贫血等原发或者主要累及造血器官、血液的疾病。临床治疗包括放化疗、免疫抑制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1]。白血病的化疗会对患者自身正常免疫细胞造成损伤,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3]。现在临床各个科室在重视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的同时,针对专科疾病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并成为针对性改善患者预后状况的重要环节[4]。为了研究血液科专科质控护理措施对患者诊疗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本院对80例血液科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血液科化疗患者80例。纳入标准: ① 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5], 且均符合化疗指征; ②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认可; ③ 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排除标准: ① 存在严重心、肾、肺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② 诊疗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完成诊疗及评估的患者; ③ 患者入组前即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ID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64岁,平均(37.82±6.02)岁;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或中专15例,大专8例,本科及以上9例;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7.23±4.53)个月;疾病类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39.94±8.25)岁;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或中专14例,大专6例,本科及以上9例;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19.83±6.22)个月;疾病类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1例。2组各项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对化疗的相关注意事项、诊疗措施及不良反应进行讲解,并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作息时间、饮食状况进行明确。此外,对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及时观察。

1.2.2 研究组: 采用血液科专科质控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① 完善护理专科质控管理制度: 立足本院血液科科室特点,完善明确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细则。建立科室质控管理小组(明确质控员和区间负责人的分工细则)。每月月底,集合科室小组成员开会讨论,总结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② 血液科专科质控监测指标的明确: 针对本科室收治的前3名疾病的疾病谱状况,从科室护理特点、诊疗特点及疾病常见并发症等方面,综合制定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本次研究中的质控指标有: 意外脱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化疗药物外渗及医源性皮肤损伤4项,并针对性开展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干预。③ 心理护理: 血液科化疗患者因病情痛苦及化疗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强与患者之间沟通,定期与患者进行谈心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情况,积极疏导同时,积极寻求家属的共同护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从而改善患者诊疗依从性。④ 全程质控监督干预: 结合血液科专科特色,在前期质控管理制度管理下,定期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组内管理患者的病情、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制定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并发症及心理状况,并对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析。心理状况的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6]。SAS评分共计20个条目,每个条目为4级评分。分界值为50分, 50~<60分为轻度焦虑, 60~<70分为中度焦虑, 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是评估患者抑郁状况的工具,包括有20个项目,每个项目由7级评分组成,包括有精神-情感症状两个项目、抑郁心理障碍8个项目、躯体性障碍8个项目以及精神运动性障碍2个项目。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 53~<63分为轻度抑郁, 63~<73分为中度抑郁, 73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出院前1 d,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并发症状况

研究组患者意外脱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 2组心理状况

护理前, 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护理后, 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1 2组并发症状况研究[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心理状况研究 分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满意度调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组满意度评估[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专科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之对应的专科护理措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专科疾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诊疗效果及预后状况,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专科质控护理措施即是在护理开展过程中,结合专科特点及常见疾病,制定对应的质控护理管理制度,从诊疗方案、专科护理操作、常见病的并发症及患者安全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并采用质控监测指标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的护理手段[8-9]。

化疗是血液科各类疾病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并发症,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0]。研究[11-12]显示,血液科化疗患者各类不良情绪的产生,加之化疗带来的各类并发症,常会使患者陷入极度悲观、失望和恐慌中,患者不仅不配合诊疗,还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受到破坏,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在化疗过程中需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指导干预。

血液科化疗患者中,意外脱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化疗药物外渗及医源性皮肤损伤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3]。本研究将这些并发症作为质控监督的重点,并就这些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预防性护理监督。最终发现,研究组患者意外脱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临床研究显示,针对血液科需要化疗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此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辅导干预,消除患者各类不良情绪,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生存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有助于疾病的诊疗和患者的康复[14]。本研究对血液科接诊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最终发现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降低,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得到改善。此外,本研究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最终发现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血液科专科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基数药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