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效果分析

2018-12-27朱欧奇陆志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程序化肾癌筋膜

刘 欣, 朱欧奇, 曹 滨, 陆志平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江苏 靖江, 214500)

肾癌(肾细胞癌、肾腺癌)是源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泌尿系恶性肿瘤[1-2]。目前,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已成为标准术式[3-4]。本研究分析31例后腹腔镜程序化肾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5月局限性肾癌手术患者68例,分为A组与B组。A组31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其中男20例,女11例; 年龄30~72岁,平均(55.2±12.6)岁; 左侧19例,右侧12例。B组37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传统肾癌根治术,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34~75岁,平均(58.1±13.9)岁; 左侧18例,右侧19例。所有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肾癌诊断标准,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5]。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肾癌,且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为局限性肾癌; 病理类型为肾嫌色细胞癌1例,肾颗粒细胞癌7例,肾透明细胞癌6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合并症情况(有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前各项参数比较

1.2 手术方法

A组行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 术前常规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明确肾动、静脉分支情况及有无迷走血管。麻醉方式均为全麻,健侧卧位(90 °), 第1个切口位于腋后线肋缘下,长度能通过食指即可,钝性分离出腹膜后间隙,使用气囊冲入约600 mL气体扩张3 min。通过食指引导,分别于腋前线肋缘下、腋前线平髂棘、腋中线髂棘上2.0 cm穿刺置入5.0、10.0 mm的Trocar。建立后腹膜腔,尽量去除腹膜外脂肪组织,保持视野清晰,找到腰方肌作为解剖标志,纵向推开腰方肌与侧锥筋膜的连接部,再分离腰方肌及Gerota′s筋膜后层之间的疏松组织,清楚地观察到搏动的肾动脉,于肾动脉根部分离后以Ham-o-lock夹阻断肾动脉。于Gerota′s筋膜层次外游离肾脏背侧面,肾动脉内下方找到并初步分离肾静脉,暂不阻断,使用超刀沿Gerota′s筋膜前间隙无血管区进行分离,从肾上极绕腹侧肾周脂肪囊与腹膜间隙,向下至肾下极(左侧游离方向为逆时针方向1周,右侧则相反,为顺时针方向游离),于手术视野内切除尽可能多的输尿管,最后只剩下塌陷的肾静脉,予切断,游离标本。如为肾上极肿瘤,则切除该侧肾上腺。

B组行后腹腔镜下传统肾癌根治术: 术前不行CTA检查,同样取全麻及90 °健侧卧位,第1个切口位于腋中线髂嵴上约3.0 cm, 长约1.5 cm, 食指钝性分离出腹膜后间隙,同时将腹膜推向腹侧,扩张容积约600 mL, 于腋前线、腋后线肋缘下、腋前线平髂棘分别置入5.0、10.0 mm的Trocar, 建立后腹膜腔,于Gerota′s筋膜后层找到并处理肾动脉及肾静脉,如术中探查有2支或者更多分支,必须辨认后分别切断。依据传统分离习惯,先游离肾脏腹侧间隙,向上分离肾上极,可先不完全离断,依靠牵拉力以便处理肾下极(先从肾前缘中部向上至肾上极半周,再游离肾下极半周),于手术视野内Hem-o-Lok离断尽可能多的输尿管,最后切断肾上极,肾上极肿瘤切除原则与程序化手术相同,切除该侧肾上腺, Gerota筋膜外完整游离。

手术结束前常规将气腹压降至5 mmHg, 降低后腹膜腔压力。再次确认创面及各个穿刺点有无活动性出血,腔镜下操作将标本放入自制标本袋(一次性尿袋),腋前线肋缘下Trocar孔向内下方延长3.0~4.0 cm, 取出标本,肾窝内放置硅胶引流管,从髂嵴上切口留置并固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总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微创腔镜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患者。A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依次为(59.2±8.5) min、(109.3±39.9) mL、(2.2±1.2) d、(134.0±40.2) mL及(4.1±1.1) d, 显著优于B组的(79.1±13.8) min、(231.4±88.7) mL、(3.4±1.3) d、(256.1±80.5) mL及(5.9±1.6) d (P<0.05)。随访2~24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等情况发生。

3 讨 论

Robson[6]于1963年首先报告采用肾癌根治手术处理局限性肾癌,认为分离层次应在Gerota筋膜外侧,规范化根治范围包括患肾、肾周脂肪、Gerota筋膜、肾周淋巴结、尽可能长的输尿管,如肿瘤在肾上极,同时考虑切除该侧肾上腺。经后腹膜途径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视野清、手术路径短、游离肾脏快、基本不干扰腹腔内脏器、术后快速康复等优势[7-10]。

既往后腹腔镜下传统肾癌根治术多在腋中线髂嵴上做第1个切口,然后钝性分离加气囊扩张形成后腹膜腔隙,再在手指引导下置入其他Trocar。由于术前不常规行CTA检查,进行手术分离肾蒂血管时,由于肾血管变异较多,术中需仔细反复确认有无分支,避免大出血。游离肾脏一般先从肾前缘中部向上至肾上极半周,再游离肾下极半周,最后再处理肾上极,导致术中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手术时间延长等情况。同时,因后腹膜腔空间狭小、局部粘连腹膜破损、解剖层面欠清晰,导致操作难度加大[11]。

本研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依据肾癌根治切除手术范围,遵从根治手术操作原则,将一些技术及手术操作形成程序化。具体程序化操作如下: ① 术前常规行CTA检查,术者清楚了解有无血管分支,术中可以快速辨认肾蒂血管及分支。② 取第1切口位于腋后线肋缘下,长度能通过食指即可,这样分离及扩张距离最短,明显缩短后腹膜腔建立的时间,空间相对较大,有利于操作。③ 术中可迅速找到腰方肌(解剖标志),超刀处理与侧锥筋膜的连接,在Gerota′s筋膜后层与腰方肌之间,即可解剖分离出肾动脉,向动脉起始部分离后以Hemlock夹双重阻断, Hem-o-lock夹要超过血管缘,与血管垂直,暂不处理肾静脉,而是进行肾脏的游离,这样利用肾静脉回流,肾脏体积可以缩小,后腹腔空间相对增大,操作方便,取标本的切口亦相应减小。④ 循解剖层面、沿Gerota′s筋膜前间隙无血管区进行分离,从肾上极绕腹侧肾脏1周直至肾下极(左侧为逆时针方向游离,右侧为顺时针方向游离,都为1周),这样可以避免反复寻找解剖层面,并保证较大的后腹膜腔,手术操作空间最大化,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出血及引流量也明显减少[12]。本组31例后腹腔镜下程序化肾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未有中转开放手术,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程序化肾癌筋膜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噬与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