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感染控制施行微生物检验的方式及价值探究

2018-12-27张秀军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34期
关键词:病原菌针对性检验

张秀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放化疗、介入等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患者疾病的有效治愈提供了重要方法[1]。然而,医院感染一直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个严重问题,尽管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繁多,不同抗感染药物均有较强的感染控制效果。但耐药株菌的出现又导致医院感染率逐渐增加,给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此一来,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微生物检验,阻止感染进一步扩散,才能确保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2-3]。本研究以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感染患者为对象,施行微生物检测方法,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采取针对性用药措施进行临床治疗。通过研究发现,施行微生物检验后结合检测结果配制治疗药物,可以实现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对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实施和效果进行总结,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感染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90例。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滥用抗生素、化学药物、免疫抑制剂、介入性治疗等[5]。作为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施行微生物检验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科学、准确的临床信息,有助于医生查明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从而能够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案及措施。针对医院爆发的感染事件,医护人员应及时通过微生物检验鉴定病原菌,病原菌鉴定的方法有分子分型、血清学分型、细菌素分析等,确保在第一时间对耐药菌株进行鉴定及分型,即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2.2 处理措施 A组凭借医生的临床经验选择药物进行感染控制,不施行微生物检验。B组施行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选用药物进行感染控制,使用山东鑫科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确证细菌耐药性;随后依据最终的检验结果,针对性配制药物进行治疗,增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评估两组的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感染”3个级别,分别统计两组不同级别感染程度的占比情况;同时,对感染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分为“消失、控制、感染”3个级别[6-7]。总控制率=(消失例数+控制例数)/总例数×100%。(2)根据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表对两组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个级别进行衡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A组:男50例,女 40例;年龄 22~76岁,平均(39.2±6.8)岁;普外科40例,妇产科20例,泌尿科30例。B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20~78岁,平均(39.7±6.4)岁;普外科37例,妇产科22例,泌尿科3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科室感染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感染严重程度情况比较 A组中、重度感染的占比均明显高于B组,轻度感染的占比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严重程度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感染控制情况比较 A组感染的总控制率为68.9%明显低于B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87 0,P=0.013 6),见表 2。

表2 两组感染控制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A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明显低于B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495 5,P=0.034 0),见表 3。

表3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临床对于感染隐患的排查主要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之后选用抗生素药物实施针对性治疗,以此促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8-10]。与此同时,微生物检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的医学工作,医生可以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可以避免药物滥用现象的发生,有助于降低耐药率,提升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增强抗生素药物的治疗作用。临床经验表明,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染途径是医院感染涉及的三个传播途径,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11-12]。而微生物检验与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染途径三个传播途径有着密切关系,施行微生物检验这一重要的医疗措施,对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的遏制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病原菌种、型鉴定等多个环节,准确鉴定耐药菌株,是提高感染控制率的关键[12-13]。医护人员应当树立医院感染的监控理念,结合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展开各项工作,一方面注意做好自我防护,预防感染的发生;一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科学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完善医院的卫生制度,积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是各种疾病患者聚集的场所,患者疾病类型各式各样,病原体的种类也会不断增多,大多数病原菌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存活;一旦机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就会造成感染症状的发生[14-16]。所以,加强微生物检验工作,及时发现传染源,并在第一时间指定针对性措施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才能避免感染的发生和进一步扩散。临床中,容易感染的群体包括:入住重症监护室、进行骨髓移植术、条件致病菌以及住院的癌症患者[17-19]。重点对易感人群进行微生物检验,监测病原菌的耐药性,才能做到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研究指出,医院的微生物检验水平直接关系着感染的监测与控制[20-21],说明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能力,才能发挥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21-25]。首先,应对临床检验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使其掌握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相关知识;其次,调动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监测病原菌的速度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再次,培养检验人员的沟通能力,确保各项检验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培养检验人员的使命感,最大限度地保障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有研究对320例感染患者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后,发现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20%;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程度较轻,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程度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微生物检验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减轻感染程度。本研究采用使用山东鑫科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确证细菌耐药性;随后依据最终的检验结果,针对性配制药物进行治疗,增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最终结果显示:A组中、重度感染的占比分别为30.0%、22.2%均明显高于B组的16.7%、11.1%,轻度感染的占比为47.8%明显低于B组的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染的总控制率为68.9%明显低于B组的84.4%,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字2=6.087 0,P=0.013 6)。说明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制定用药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感染患者的病情状况,由于抗生素药物的选用合理,感染率的控制效果也会更佳。此外,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A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明显低于B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95 5,P=0.034 0)。表明根据微生物检测进行感染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证实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以微生物检验结果为依据制定诊治方案,合理选用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可以有效确保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因此,值得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病原菌针对性检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