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2018-12-26

好家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美术

文 张 莉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幼儿”的弊病,在教育活动中忽视对幼儿情感、态度以及幼儿自主表现能力的培养,多是以“看谁画得和老师一模一样”为标准,将创造性的美术活动设置为简单的、傻瓜式的模仿行为。当某个幼儿的想法与教师的想法有出入时,教师就会表现出不认同,将幼儿刚萌发的想法残忍地扼杀。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将每位幼儿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

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

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单一,多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要活动过程。以绘画活动为例,基本的活动过程都是教师出示范例、讲解,教师再分步骤进行教画,幼儿参照范例及教师的教画进行绘画,最后由教师讲评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当展示幼儿作品时,清一色的与范例相似。教师看到幼儿的作品心中充满成就感,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感叹:“老师教得就是好!看孩子画得多好啊!”其实,孩子只是学会了模仿。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创设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热情。

教师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幼儿一个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不要随意抹杀幼儿的创造性。

教师应尽其所能地让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将自己想象的结果表现出来。

当幼儿将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好或不好的结论,应先肯定幼儿的创意,再以积极的交流形式提出新的建议,这样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造潜能。

幼儿的想象总是天马行空的,有时会让成人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对幼儿的想象不要主观定性,可以根据幼儿的想象进行灵活教学,允许多个答案存在。在求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求异精神。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善于捕捉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引导,使其萌发的创新力得以延续和发展。

教师要适当放手,给幼儿自由想象的机会和空间,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和体会,多给予幼儿鼓励性评价。

二、扩展幼儿绘画空间,满足幼儿想象欲望

艺术创作方法是艺术家在其世界观、审美理想、艺术观点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对艺术实践经验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讨而形成的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美学原则和总的指导性方法。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幼儿“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因此,我们利用远足、秋游、散步等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获得细致、深刻的色彩感受,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作素材。例如,在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带领幼儿拿着画笔、画纸和自制的写生画板,走进大自然,将创意美术活动搬出教室,让他们身在美丽的花丛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地挖掘和寻找自己眼中的春天……在户外写生时,我们鼓励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参与到观察中,通过看看、听听、摸摸、闻闻、说说的方式与写生对象进行互动,将创意美术活动融入大自然中。当他们没有把握,不敢尝试时,鼓励其自由探索。因为我们知道,其实他们并不在乎写生结果,而是热衷于写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满足远远超过作品本身的价值。

三、发展幼儿创造个性,激发幼儿想象兴趣

美术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任何符合美术活动构成要素的材料都可以用于组织美术活动,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上要注意体现丰富性,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创造性运用来帮助幼儿习得各种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如在中大班幼儿的构图造型单元中,教师设计了线条建构游戏——“有趣的线”: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条细软的直铁线,让他们尝试将直线变成曲线。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和创造出了各种曲线——电话线、山形线、鱼鳞线、波浪线。最后玩构图游戏时,幼儿就能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曲线去进行创作了。如此,儿童主动探索的兴趣得以激发,创造性和独立构思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四、营造愉快教学氛围,帮助幼儿创造表现

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性、表象性的特点,因此和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遵循幼儿这一认知特点,注重美术活动组织的情境性,即注重引导幼儿在尽量真实、贴近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潜意识中进入学习状态,自然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如在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蔬菜一家”中,针对幼儿对图片中的蔬菜比较熟悉,但又对真实的蔬菜比较陌生的状况,教师组织幼儿亲自去菜市场参观,并根据幼儿的要求买回实物,让幼儿观察并临摹。真实的环境和实物极大地激发了幼儿观察和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它需要教师能够在美术活动的组织方式、呈现形式以及表现内容上抛弃传统的讲授式、示范式的套路,而以更为多元和开放的视角审视美术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增加幼儿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体验为中心,创造性地改善美术活动的呈现形式,让幼儿在一个更为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美、创造美。

当然,在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教师不必要求幼儿保持寂静无声和秩序井然。因为过多地强调这些,将会影响幼儿愉快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抑制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只需要告诉幼儿:在创作时,不要影响其他幼儿。教师可参与幼儿活动,或给予帮助,成为幼儿的伙伴或朋友,在幼儿看来,教师也参加的活动是有趣的,这样的氛围,是幼儿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是主体,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发现自我,寻找自己的世界。在这里,幼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探索和发现。

五、合理创设活动时间,满足幼儿活动需求

幼儿都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都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活动,不愿被别人打扰。但是现在美术活动时间一般比较短,对于一些能力较弱、动作较慢的幼儿来说,会令他们感到紧张。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结束了,教师开始收取幼儿作品,一些动作慢的幼儿会在教师的催促下,极不情愿地将还未完成的作品交上去,脸上还带着失望、挫败的表情;还有一些幼儿会在教师的催促下,胡乱地涂几笔颜色,这样会给幼儿带来失败感,因为一幅不完整的作品会令幼儿产生不成功的感觉,从而会对美术活动失去信心和兴趣。当幼儿没有在活动的时间内完成作品时,教师可以将幼儿作品放在区域中,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在未完成美术作品时产生的失败感。

六、运用多种方式评价,拓展幼儿绘画思路

每一位幼儿在完成一件美术作品时,心中都会充满成功感,即使这件作品在别人眼中再难看,在幼儿眼中都是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时,如果教师随口一句否定势必会影响幼儿的自信心,等再进行美术活动时,他一定是惴惴不安的,也没有信心进行美术创造活动。所以,教师应从多角度评价幼儿的作品。要善于抓住每位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加以科学引导,适时提出建议,从而保护幼儿的想象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递知识,而是通过知识为工具理解生活、创造生活、感受生活。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幸福感。“泯灭儿童期的幻想就等于把现存的一切变成束缚,使儿童成为拴在地上的生物,因此就不能创造天堂”,教育应当关注幼儿所关注的,感受幼儿所感受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及含义。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美术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的想象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