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的课程改革

2018-12-22吴香林刘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3期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教学内容

吴香林 刘群

摘要: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是我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通过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多次上这门课的教学实践和心得,对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内容;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3-0150-03

根据四川省及成都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四川省“7+3”产业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兴市“五大战略”,成都市、天府新区及西航港建设将产生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大量人才需求,在2014年,我院开设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目前是学院打造建设的重点专业之一。经过4年的建设,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已建成以订单班、专项班为依托、打造专业核心精品课程为建设主线、以国家级和省级竞赛为突破口的运作体系。目前我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移动通信工程实施岗位和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岗位输送人才,但为了适应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达到为成都地区及四川省,甚至是全国培养更多优秀的移动通信专业人才的目标,我院还需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对接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细化教学目标,深究教学内容,建设优质课程,提升教学效果。

1 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1]目标制定时,大多根据调研几个大型企业或是某几个典型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以偏概全的进行设计课程,同时因受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限制来安排教学任务;若授课教师对岗位解读不深入,细究的不贴切现实,会使得授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偏差更大。主要反映在照本宣科、知识陈旧、重专业原理轻实践项目的问题上,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过时的理论知识、应变动手实干能力差,不利于高职学生今后在职场上的发展。

1.2 高职版教材内容缺失实训环节,无法选取合适的教材

结合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厌倦理论听课模式,喜欢自己钻研琢磨、动手进行实操演练的特点,高职院校的教师授课环节除了应讲解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在课堂设置实训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企业经验,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一边讲述理论一边贯穿实际通信现场案例,缓解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困惑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目前无论是理论教学内容还是实训教学内容,多数授课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时多数会重点参考教材进行设计规划。而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教材呈现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部分是全理论性教材,另一部分是全实践性教材。其中高职版理论性教材的理论解读深度高于学生能接受的推演能力,使学生自学或听课都有难度,打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实践性教材中的实训案例选择比较片面化,因为实践性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多数是根据编者院校的实际教学环境和设备情况来进行独家编撰,其他院校的教师选取该教材后参考性不高,导致无法参考教材进行实践内容的全面落地实施。因此,目前还很少有适合我院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还需要因地制宜的编撰适合自己院校特点的参考教材,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商议如何解决选教材难的问题。

1.3 考核方式单一化

大多數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上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期末闭卷进行测评。这不仅违背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还制约了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修正人才培养方案,转变传统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考试观念,学生以能力水平为主要指标,重视知识应用与综合素质的考核,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展示自己。

1.4 教学内容前呼后应的关系稀缺,课程体系优化指日可待

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对移动通信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必须有足够的学时和前后关联课程给予支撑。目前我院学生面临在校学习时间仅2年,授课学时有限、专业课程门数较多的问题,对此,需要教师精简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进度,缩短教学课时,或是调整课程体系,不然无法达到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打牢基础的效果。

2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课程改革

2.1 理论与实践双重并进,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应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自愿学习。在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的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单元的内容设置不同的实训课题,实践课上方式多样化,一边借助软件进行模拟仿真,一边借助通信实验原理箱进行原理验证。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穿插实际案例,结合企业通信故障案例及解决经验分享通信知识,加强记忆,增强学生的理性及感性认知。本文针对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2.2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效果

为使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和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首先,需要优化课程体系[2],精简课程门数,调整课程学时,精选教学内容,跟进实训项目;其次,需要多引进企业专家开展讲座或授课,且鼓励教师多走企业融入岗位,充实新技术、新案例、新知识;最后,需要强化学生的实习效果,我院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的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实施以“分级分段分岗工学交替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第三学期实施岗位认知实习,第五学期完成职业技能及职业资格鉴定,第七、八学期进行全年的贴岗实习与顶岗实习,实现学生毕业时对岗位和行业有较清晰的认知目标。

2.3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高职教育人才评价了,现在应用多方面的综合评定方式广受青睐。针对该门课程改革后,实行的考核方式是过程性考核与试卷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考试占40%,试卷闭卷占60%。针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的考核评量表进行了梳理,如下表所示:

闭卷笔试的考核评价量化表如表2、表3所示。

理论课考试试题采用上述题型和题数进行闭卷测验,实践操作进行随堂考查,在临近期末最后一次课进行一次实践综合考评,要求学生随机抽选某一个验证性实验进行演示和口头理论问答,实操测评成绩进入期末成绩比例中。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期末成绩评定,既能激发学生平时表现及参与度,又能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同时期,不同信息时代背景,不同企业经验的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为打造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我院重点专业,需要每一位从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敢于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多建设优质课、精品课,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显著提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亮. 人才培养规格视角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6):59-61.

[2] 吴冬燕,桂德怀. 基于PMD模式的通信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5,26(3):60-64.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教学内容
低碳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思考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