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特色竹文化建设研究

2018-12-21陈云祥蔡玉菊潘丽蓉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0期

陈云祥 蔡玉菊 潘丽蓉

【摘要】文章介绍了竹车小学从三个方面进行校园特色竹文化的建设工作:打造竹香四溢的校园环境;由识竹用竹、访竹画竹以及知竹学竹三个课程组成丰富有趣的竹课堂;从校训、教风和学风三个方面营造“以竹育人”的学校氛围。

【关键词】竹车小学;校园特色竹文化;竹品质

一、研究意义

扩大学校规模、学校设施、优秀的师源和优秀的生源,一直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几个方法。但从近几年开始,建设健康的校园特色文化成为提升学校辨识度和综合实力的一个突出有效的方法。

竹车小学位于柳州市鱼峰区东北部,这里盛产各种各样的竹子。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一直是优秀品质的象征,比如高风亮节、朴素、正直不屈。在竹车小学建设特色校园竹文化,相当于将中国一直流传的优秀竹文化搬到校园文化中,对竹车小学的学生教育,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校园特色竹文化建设

竹车小学拥有利于竹子生长的地理优势,并且重视竹文化给学校营造的学习环境以及优秀文化韵味,所以其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十分具有可行性。竹车小学的校园特色文化主要从校园环境、课堂建设以及校风建设三个方面来进行,并努力将学校包装成一个具有特色竹文化的品牌学校。

(一)竹香四溢的校园环境

校园特色竹文化的表层建设就是要从地理环境入手。首先,在竹车小学的校园内规划出一片合适的位置来种植各种各样的竹子。校园内栽种的竹子包括盛产食用笋的竹子、用作材料的竹子、用来观赏的竹子等。接着,竹车小学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以“竹”为中心的诗、班级名字或者班级介绍活动,并且每班将选取最优秀的一个作品展示在教室门口的班级介绍栏里。这样不仅建设了一个竹香环绕的校园环境,而且顺利地让学生融入到了这种环境中。

(二)丰富有趣的竹课堂

在校园特色竹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竹车小学认为竹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所以竹车小学以“竹子”为中心主题,创建了校园特色实践课程,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美学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校园特色实践课程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识竹用竹、访竹画竹以及知竹学竹。

在识竹用竹课堂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竹子的种类、不同竹子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竹子的用途等。在这一课堂上,教师以讲解竹子的用途广泛为重点,并利用优越的竹环境优势,安全有秩序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竹子的用途,比如竹椅、竹床、撮箕、菜篮、竹帽、柴火等等。在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使用常用的竹制品,加深学生对竹子用途的了解。在学习识竹用竹的课堂之后,学生对竹子的种类和用途有了了解。

在访竹画竹的课堂上,教师先在教室里对竹子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比如叶子和竹竿的特点。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到栽满竹子的校园里采风。然后学生自主选择以竹子为构图中心的美的场景进行作画。在一节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评比,并选取3至4幅优秀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宣传框里。在学习识竹用竹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培養了观察力,能够帮助访竹画竹课堂的学习,并且其观察力在访竹画竹的课堂上也有了升华。

在知竹学竹的课堂上,学生将对竹子的历史、诗句、习俗、美文以及品质进行深入学习,然后学习竹子的品质,并将其作为自己思想生活的引航灯。首先,学校开设竹文化悠久文明历史的讲座,并邀请这一方面的大儒作为主讲,使学生在讲座之后能对竹文化以及“适应性强、毅力顽强、高风亮节、朴实无华”的竹品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其中,针对竹子适应性强和毅力顽强的品质,布置学生课后观察学习作业:在放学后观察竹子的生长环境是不是像讲座中那么多,比如山中、水塘边、路边、岭上、异常干旱或异常潮湿之地,并学习竹子在不论优劣的生长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的适应能力,观察竹子在大风大雨中随风舞动、伴雨奏乐的顽强和乐观,学习竹子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能直面困难并活出自己的姿态。在讲座结束之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竹子有关的诗句或者美文,并在下次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和分析。在小组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情况对分享内容进行解释、补充或者纠正。在开设几节这样的让学生自主分析与竹有关的诗或文章之后,教师进行以“竹文化”为主题的诗和文的写作授课。在写作授课结束后,学生自主创作并交给教师点评和评选。教师则对每一个作品写评语,并选出5至6篇优秀的诗文展示在教室的宣传栏里。在知竹学竹的课堂上,竹文化讲座使学生对竹历史、竹习俗、竹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自主分享与竹有关的诗文,提高了诗文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深入学习了竹的品质;学生自主创作与竹有关的诗文,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学习了竹文化的核心品质。

(三)“以竹育人”的学校氛围

在校园特色竹文化建设中,营造“以竹育人”的学习氛围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营造“以竹育人”的学校氛围,能时刻提醒学生和教师以竹的品质要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教师时刻生活在竹文化营造的积极氛围中。“以竹育人”学习氛围的营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包括校训、学风和教风。

在校训方面,竹车小学将竹子的品质“高风亮节、朴实无华”写入到校训里面,并让学生牢记在心。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学生都应该以校训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风方面,竹车小学明白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如果教风不严谨,那么学风也有可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竹车小学以竹子的适应性这一品质引导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同学,了解新同学并以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还应该积极学习一些能够帮助授课的教学媒体来提高上课效率。

在学风方面,竹车小学将竹子的顽强毅力引入到学风建设中。竹车小学引导学生,不管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中难题的解决,还是新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学习竹子的坚韧精神,直面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活出自己的精彩。

三、结语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竹车小学利用所处地理环境适合竹子的生长这一特点,开展校园特色竹文化的建设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竹车小学竹文化建设的意义,接着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竹车小学特色校园竹文化建设的开展工作,包括竹香环绕的校园环境的建设、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特色课程的探索以及“以竹育人”的校园氛围的营造。其中,“竹文化”课程主要由识竹用竹、访竹画竹以及知竹学竹三个部分组成,带领学生从竹的形态特征、竹的用途学习最后深入到竹文化的核心——竹品质的学习;“竹文化”校园氛围的建设主要从校训、教风和学风三个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陈必文.让特色文化的因子,激活工作的热情——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队伍管理策略研究[J].华人时刊(校长),2016(12):88-89.

[2]岳江,李会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弘扬民族传统技艺——论校园空竹文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