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退耕还林现状及效益分析

2018-12-21郭英措李宏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效益分析青海省

郭英措 李宏荣

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自实施以来一直为国内外所关注。综合评述了青海省退耕还林现状,分析了取得的成果以及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继续推进落实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现状;效益分析;问题;对策;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9-0209-02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ject in China,the proj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has been concerned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its implementation.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Qinghai Province,analyzed the achievements and impa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ociety and economy,and proposed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continuing to implement them.

Key words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present situation;benefit analysis;problem;countermeasure;Qinghai Province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我国生态系统平衡枢纽。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无序开发,生态环境系统遭到嚴重破坏,水土流失、干旱和荒漠化等问题突出,生态系统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弱。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就全世界而言,中国是世界各国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逾360万km2,沙化土地面积己达到174万km2。草原“三化”面积达到135万km2,近50年来100 hm2的湖泊消失100个以上,湖泊总面积减少了100万hm2;而西部地区又是我国生态退化的重点地区。在这种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和多种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政府启动了大型或超大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以遏止水土流失加剧趋势。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将退耕还林列入西部大开发国家首批投入项目,青海省也列入首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试点。

1 青海省退耕还林现状

青海省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安排在东部黄土丘陵地区、西部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风沙区、青海湖环湖地区和青南“三江源”地区坡度>15°的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青海省从2000年开始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十二五”以来,青海省落实林业生态建设投资15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完成营造林89.13万hm2,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共完成前一轮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任务74.0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种草19.33万hm2(造林17.38万hm2,种草1.95万hm2),荒山荒地造林种草42.43万hm2,封山育林12.26万hm2;完成2015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2.00万hm2。全省森林面积达452.00万hm2,森林蓄积量5 010万m3,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5.2%提高到6.3%。经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推进,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国土绿化取得了重大成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

2 重要性分析

虽然青海省是经济小省,在全国GDP占比份额很小,但是资源大省,其独占性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位、无法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广泛分布于青海省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草场、农田防护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气候系统的暖干化,使青藏高原土地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

青海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因此,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必须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制度落实,提升国土绿化面积,加大森林覆盖率,牢固树立好生态屏障[1]。

3 效益分析

3.1 生态环境效益

大面积推进人工造林增绿,深入实施退牧还林还草、退化草地治理工程,增加了森林草原资源量,显著提升了植被覆盖度;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力度,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功能和价值评价,增强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绿色城镇、绿色乡村的建设,机场、高速公路、省道等道路的建设,优化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居民的居住环境。

国土绿化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加,增强了防风固沙、水土涵养功能,减少了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发生,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贫瘠化的趋势,明显改善了气候。

3.2 经济效益

随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转变和提升,积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退耕还林合理有效重组了农村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重要生产要素,实现了耕地向林业的转变,使农民的生产模式发生了改变,林果、香料、中草药等基地的建立也吸引了一批相关企业的参与,实现了农村经济的产业链条化和合作多元化[2]。同时,农民在轮牧、圈养禽畜的过程中进行的围栏封育、人工种草等活动有效提高了草场生产力,遏制了草地退化问题。

青海省深挖林业经济潜力,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的林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特色经济林基地,全省林业产值从2010年的7.4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4亿元,成为推动第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业也呈现“井喷式”增长,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7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0亿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3.3 社会效益

居民周围环境的改善,一方面增强了民众对于优美环境的满足感,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业、林果产业等,为社会积累了绿色财富,也为人们带来了获得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美化了青海省的形象,将大美青海的绿色名片展示出去,改善了青海省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印象。

4 存在的问题

(1)生态公益林为主,经济效益差。青海省退耕还林地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生态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差。退耕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退耕还林补助目前仍是退耕户的主要收入来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储备不足[3],发展滞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一定隐患。

(2)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青海省退耕还林项目区自然条件严酷,造林立地条件差,加上造林、种苗、管护物资等各项费用涨价,造林成本高,国家补助性投资难以保证造林质量。

(3)退耕地管护抚育程度低,林分质量难以提高。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退耕还林地管护抚育程度低,加上鼠兔危害,青海省退耕还林地成林率低,林分质量差。

(4)科技支撑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创新。林业基础支撑保障能力薄弱,绿色资源转换和绿色潜力挖掘不充分,绿化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创新,人民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不高。

5 对策

5.1 科学规划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技术支撑力度

不同地区不同退耕地立地条件、小气候等不同,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前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文、立地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既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也能为林农带来利益[4]。

引进林业技术人才,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林农提供技术性指导,使农民充分掌握起苗、苗木运输以及栽种环节的技术要领。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退耕还林管理机制,做好造林成果验收,保证树木质量。

5.2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

青海省处于高寒半干旱区,树木生长慢,成林周期长,经济林规模小,仅靠国家补助性投入,难以推进国土绿化的提速升级。必须打破传统惯性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不断创新造林绿化体制机制,积聚造林绿化的新动能。在造林管护方面,要突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林场、企业、社团、个人等各类主体植绿护绿爱绿的积极性,要实施精细化管理[5],完善委托管护、协议管护、合同管护等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主体进行管护抚育;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能只靠政府补助,需采纳多元化的力量,吸引金融、保險等各类投资主体跟进,通过“开发式”“合作式”等PPP造林模式,探索推进碳汇交易,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林业生态建设;在考核方面,要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建立问责机制。

5.3 加强宣传,提高民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的生态工程事业,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宣传作用。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现代化的媒体传播方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积极采取集中式林业法制教育方式,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的认识水平。

6 参考文献

[1] 苏晖,罗旭鹏.青海省荒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J].北京农业,2016(4):153-155.

[2] 邓景成,高鹏,穆兴民,等.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5):63-68.

[3] 刘小燕.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J].南方农业,2016(13):44-45.

[4] 韦光诚.谈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7(17):184-185.

[5] 徐兴华.研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大科技,2017(21):230-231.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效益分析青海省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