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促进北京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2018-12-20马晨李瑾

关键词:互联网+北京信息化

马晨,李瑾

(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2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3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 4 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促进北京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马晨1,2,3,4,李瑾1,2,3,4

(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2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3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 4 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本研究对北京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指标评价,实证研究了十年间北京经济增长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十年间北京市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影响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的提升对北京的经济增长呈正向相关关系,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促进北京经济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信息化;经济发展;生产函数;实证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积极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努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865.999美元,新经济、新业态得到迅速发展。从网民规模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数字用户第一大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数字红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技术、产业、应用正在不断融合、创新。

信息化对经济的转型升级主要从以下几点体现:第一,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9万亿元,同比增长22%,已经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于放缓的状态下,信息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信息时代产生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准确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第三,信息技术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耦合关系不断加深,推动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流程优化,使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1];第四,信息技术的扩散效应使得城乡之间信息自由流动,信息资源得到共享,提高农村各项事务的管理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已逐步成为首都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在“互联网+”兴起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导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实现信息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因此,实证研究信息化对北京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综述

信息化理论的思想基础源于1948年申农《通信的数学理论》和维纳的《控制论》[2]。之后日本社会学家梅卓忠[3]、美国经济学家Fritz Machlup[4]、Marc U.Porat[5]等学者先后从各自领域出发对信息化的内涵进行了延伸,直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克林顿政府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6],“信息化”一词才真正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狭义上的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和[7]。广义上的信息化是一种过程, 1997年我国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将信息化定义为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在信息化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企业运行的影响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探索。美国学者Christopher Gust和Jaime Marquez[8]就通过研究指出,信息化对美国的经济起到了加速的促进作用。Namchul Shin[9]则从行业的角度研究了信息化对企业财务运行的促进作用,他认为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服务和业务部门的财务运行效果十分明显。Weill P[10]通过对电子管制造业的研究,发现信息化对行业内部的绩效、销售增长显著。我国学者柯研[11]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研究了电子技术在管理业务自动化、钢铁工业、电力工业等行业的应用,并指出通过对电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朱幼平[12]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受信息要素的影响最大。陶长琪[13]定量分析了信息产业对设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计算了他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但是,国内的研究从国家的角度分析信息化对经济影响的较多,从地区的角度,特别是对北京、上海等国家信息化发展位居全国前列的大都市的信息化建设研究的较少;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的较多,而同时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较少;研究的模型创新度也较少。因此,本研究在定性的分析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再进行定量分析,以求更加全面、系统的探求信息化对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程度。此外,实证研究部分,建立了指标体系,定量计算了北京信息化指数,又通过改进的生产函数模型全面深入的分析了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实证分析

(一)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对于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已经做了相关研究,其中,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s)生产函数是研究该问题时普遍采用的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北京市的信息化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模型中的技术因子进行了改进,将技术进步因子分解为信息技术与非信息技术两部分,从而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分离出来。将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s)生产函数改写为:

(1)

其中,Y代表社会总产量或国内生产总值,A0表示除去信息技术进步以外的其他技术进步因素,Kt为资本要素投入量,Lt为劳动要素投入量,It表示信息化水平,α为资本的产出弹性,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γ表示表示信息化水平的产出弹性。

为了方便计算,上式两边同除以Lt,并对模型两边取对数,得到线性方程:

lnPGDP=C+αlnPK+γlnPI

(2)

(二)数据选择与计算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信息化水平数据采用建立指标体系、赋权重、计算后的指数数据表示,其余数据用统计数据表示。由于在指数的计算过程中,涉略的指标较多、范围较广,加之部分数据的统计存在滞后性,因此本研究统一将数据的统计区间规定为2003—2012年十年数据。

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原则,本研究从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五个一级指标来评价信息化水平,每个一级指标下又下设2~3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二级指标数据主要由《北京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相关统计年鉴和报告中查询、计算而获得。随后采取规范化方法将数据 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采用德尔菲法反复整理、归纳和统计专家对指标重要性的打分,赋予各个指标权重,从而精确地计算出总指标与各个因素指标之间的相应关系。最终,计算出来的2003—2012年北京信息化水平指数如表2所示。

表1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北京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测评结果

资本要素投入量采用2003—2012年北京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表示,劳动要素投入量采用2003—2012年北京劳动就业人数数据来表示,经济发展数据采用2003-2012年北京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表示,最终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数据如表3所示。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将GDP由当年价格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折算为可比价格(2003年=100)数据,固定资产投资以当年价格资料按社会零售价格指数(2003年=100)折算为可比价格数据,并同除以劳动就业人数Lt,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人均信息化指数(PI)、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PK)数据,如表4所示。最后,对表中的PGDP、PI、PK各项取对数,得到模型所需要的数据。

表3 北京市2003-2012年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就业和信息化指数

表4 北京市2003-2012年人均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就业和信息化指数(可比价)

(三)数据相关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看出PGDP和PI、PGDP和PK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其取对数并做散点图。通过散点图可以看出2003-2012年间,北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信息化指数、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四)模型测算与分析

对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可得北京2003—2012年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信息化指数、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间的估计方程:

(0.8509) (0.1787) (0.0488)

t=(11.7505) (2.0742) (3.5967)

R2=0.9208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得出:

(1)本模型的建立符合北京的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回归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回归模型的DW检验值约为1.0224,即模型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估计方程中的拟合优度为0.9208,表明人均信息化指数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差异做出了解释,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图1 信息化与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散点图

(2)北京信息化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通过信息化指数和全社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与北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的散点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二者分别都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即北京市的信息化发展、资本变化和劳动就业的变化对北京地区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影响。

(3)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北京信息化的弹性系数约为0.3708,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增长1.00%,可提升地区经济生产总值0.3708个百分点。相较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弹性系数,在2003—2012年间,北京的信息因素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影响效果更为明显。近年来在“智慧北京”“宽带北京”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北京不断深化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已经成为影响北京经济发展的显著要素。固定资产投入的弹性系数约为0.1756,表明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0%,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0.1756个百分点。这一结论验证了近年来北京不断提高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对北京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北京市以“智慧城市”为总体建设目标,有序推进以3G+WLAN模式为主的无线城市建设,并选择北京市部分郊区县为重点区域,开展公益性无线接入服务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北京郊区县的信息化综合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北京的信息化建设、资本投入对北京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信息化的影响效应高于固定资产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信息化已经成为影响北京经济发展的显著要素。“十三五”时期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加强投入建设。

第一,进一步加强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地区信息网络、安全设施、信息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建立健全集补贴、投资、金融、信贷、税收、基建、重大项目建设等一揽子政策于一体的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扶持政策体系,加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投入,突出财政资金向农业农村信息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倾斜,支持农村信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对核心关键领域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推进重点产品示范应用。全面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全面跃升。

第二,强化城乡公共服务,构建信息惠民体系。不断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益农信息社、智慧乡村、智能农场等的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智慧乡村服务平台,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北京移动农网、村级信息服务站及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等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城乡服务智慧化水平。

第三,构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新生态。加强信息技术创新,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产业发展,深化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智能设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农业发展的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改造,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发展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导航产品、云终端等信息消费新热点,推动产业融合升级。

[1]李瑾,马晨,冯献, 信息化对城乡一体化影响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7, 45(4):251-254.

[2]王学东,商宪丽.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情报科学,2008(26),133-160.

[3]梅卓忠夫.信息产业论[J].放送朝日,1963(1),12-15.

[4]Fritz Machlup.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 [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24-25.

[5]Marc U.Porat. The Information Economy[M]. Office of Telecommunications,1977:56-58.

[6]郑建明,陈雅,王育红.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理论研究[J].情报科学,2000,18(8):673-677

[7]张海峰,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的产生背景、进展、社会经济影响及评价[J].世界研究与发展,1994(6):25-31.

[8]Christopher Gust, Jaime Marquez.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productivity growth: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gulatory practices [J].Labour Economies, 2004(11):33-58.

[9]Namchul Shin.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diversified firms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6(41): 698-707.

[10]Weill 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performance:a study of the valve manufacturing sector[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2(4):92-94.

[11] 柯研.大力推广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78(2):1-5.

[12] 朱幼平.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情报学报,1996(5):5-8.

[13] 陶长琪.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4):69-71.

AnempiricalstudyofinformatizationandtheeconomicincreaseinBeijing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plus

MaChen1,2,3,4,LiJin1,2,3,4

(1BeijingResearchCenterforInformationTechnologyinAgriculture,Beijing100097,China; 2National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InformationTechnologyinAgriculture,Beijing100097,China; 3KeyLaboratoryofAgri-informatics,MinistryofAgriculture,Beijing100097,China; 4Beijing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ofAgriculturalInternetofThings,Beijing100097,China)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nformation level of Beijing by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economic increase in Beijing. It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the economic increase in Beij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Beijing.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conomy in Beijing.

Internet Plus; Informatization; Economic Increase; Production Function; Empirical Study

F303

A

1671-816X(2018)01-0072-05

2017-09-04

马晨(1985-),女(汉),新疆哈密人,助理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

李瑾,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方面的研究。E-mail:lij@nercita.org.cn

国家社科基金(15CXW026);北京市自科基金(9162006);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7XCA002)

(编辑:武云侠)

猜你喜欢

互联网+北京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