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学背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影响及对策

2018-12-19刘琴

教育界·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农村

刘琴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多元化的入学背景以各种方式影响着高校培养小教专业学生的质量。因此,高校应从自身的培养入手,在招生宣传时注意全科的解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设置时注意与小学农村教育实际的紧密衔接,才有助于更好地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关键词】入学背景;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农村

2013年9月,重庆市五所高校同时招收小学教育专业,目的是通过培养和配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促使农村小学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能让一批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一、入学背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影响分析

入学背景包括学生的生源地、学习基本情况、基本技能、家庭环境等。在小学教育专业(以下简称小教)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受多种入学背景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为案例学校,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

(一)教师基本技能基础薄弱

全科教师不仅要胜任小学学科教学工作,还要具备琴、书、唱、画等技能。66.38%的小教学生来自农村,整体技能薄弱,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艺术类课程(如钢琴、形体、手工制作等课程)时感到吃力。只有18.72%的小教学生学习过艺术类课程。关于艺术类课程,任课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学生在学习艺术课程时都是低起点,高要求,基础差,练习少,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小教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80%的小教学生在入学前未学习过计算机操作(如文档编辑、表格制作)。这类课程的开设时间短,内容多,学生基础差,大多数学习都浅尝辄止。

小教学生书法、钢琴弹奏基础薄弱。小教有过书法、钢琴培训经历的学生总数不超过8.51%。小教学生在这类课程中表现较差,练习少,常有临时抱佛脚现象发生,整体成绩有待提升。

小教学生普通话不标准。小教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区县的学生(如涪陵、秀山、巫山等区县),深受各地方言的影响,日常交流口音较重。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小教学生对待学习没有自觉性,不愿花时间去钻研、学习,普遍存在 “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现象。小教学生均属于定向培养,不愁就业问题,就读之前已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到定向区县乡镇以下农村小学任教。这导致他们在大学期间丧失了奋斗目标,抱着不愁就业的心态消极对待学习,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着挂科、厌学等情况。

(三)缺乏职业规划

小教学生职业固定,工作有保证,因而大多数对自身工作目标、计划没有做出合理安排或未帮具体计划。小教学生有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的比例分别为:大一12%、大二16%、大三49.43%、大四55.25%。小教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随着年级的上升,小教学生逐渐重视工作目标和规划,职业规划意识呈现“晚熟”现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22.55%的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回农村任教,多数学生并没有深刻了解专业培养目的,缺乏职业规划。部分学生不懂得取长补短,受他人影响而 “顾左右言他”,造成对自身能力与职业规划的不自信。

(四)学生报考动机复杂

小教学生选择小教专业的理由如下:58.72%选择有保障的就业;58.30%选择接受免费师范生教育,家庭经济负担轻;40%选择想成为一名小学教师;16.60%选择能上大学。学生报考动机复杂,大多是出于专业的优惠政策而选择此专业,既保障了就业,又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小教学生报考小教专业时过于功利,看中其就业编制,并没有了解小教专业所需素养、技能。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飞速,所需专业人才万里挑一,应届大学生求职技巧匮乏,选择就读小教专业可免除就业的困惑与压力。

(五)学生个体差异

小教学生来自涪陵、武隆、秀山、城口、石柱等多个区县,生源自身也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有差异。城市学生在艺术类课程中学习的程度比农村学生高,对艺术类课程的喜爱、练习程度高于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于农村学生。小教专业城市学生少,农村学生多,故小教学生的整体知识、技能较差。相比之下,城市学生较为乐观活泼,而农村学生较为自卑,常有沮丧情绪,封闭自己。

女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于男生。女生语言表达、细心、耐心程度高于男生,男生玩心较重,成绩靠后。

女生职业认同感较高于男生。女生更愿意接受所学课程,去面对所出现的困难,多数男生不愿回农村任教,想去城市里谋求更好的发展。

二、入学背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影响的对策

我们从以上影响因素视角可看出学生的入学背景直接影响小教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尝试解决。

(一)完善招生政策,加大专业宣传力度

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确保小学全科教师入口优化,是确保小学全科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提升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首要环节。因此,在招生时,高校应当加大对小教的宣传力度,可在学生报考前和各区县教委沟通交流,说明专业培养目标;向各中学、学生及家长宣传解读小教专业政策的同时,全面解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设置,让有报考意愿的学生做足心理准备后做出选择,达到自愿就读小教的效果。此外,一旦报考学生做好在大学四年不仅要学习教师基本技能,还将学习很多艺术类课程、语数英等多学科知识技能的心理準备后,他们在入学后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目标会更加明确,如此可利于学生的学业成长,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高校在小教学生培养过程中应立足于我市农村小学的基本情况,满足小学教育专业的“全科型”课程及基础教育阶段间教师教育改革。对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具体化和明确化,不能只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强调。

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最关键的就是课程的设置,包括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设置。紧紧围绕“全科”一词,课程设置既要注意课程的全面性,又要考虑学生就业后的实用性。课程内容则要首先考虑与农村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应紧扣“小学”“农村”等关键词制定课程标准。

小教学生培养可向中师培养学习,在小教学生进校后,考虑二次分流,比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将学生分为“文科+艺术”“理科+艺术”“1门主课+1门艺术类课程”等模式进行分类培养,针对一些学生艺术能力弱的问题,可以侧重培养其体育等方面的特长。

(三)引导学生具有教育情怀

小教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还要拥有教育情懷,方可安心于农村教育。对此,高校就要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特别要加强学生对农村教育的热爱与自身的责任担当教育。

小教学生毕业后到各乡镇以下农村小学任教,高校可定期组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演讲比赛、“我心目中的乡村好教师”手抄报比赛等,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小教学生加深对乡村教师工作的理解和对农村教育的情感。同时,给小教学生开设乡村文化的相关理论课和实践调查课, 让他们了解农村,熟悉农村, 增强对农村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在毕业后融入农村生活和农村文化。

小教学生入学动机不纯,部分学生没有责任担当意识,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与规划,开展一系列关于教师责任担当的活动,如开展“我的责任,我的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强化教师责任担当意识”手抄报比赛,让学生认识到乡村教师的意义、农村小学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让更多优秀学子扎根农村教育。

(四)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虽然小教学生已签订就业合同,不愁工作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职业规划。小教学生肩负着农村教育希望的重担,更应朝着目标前进,提高自我职业规划能力。高校应从以下几点提升小教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强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其对自我的认识。通过定期的三笔字、普通话训练等,提高小教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提高其对自身素质及小学全科教师的认识,从而强化自身的职业规划意识。

提升小教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高校可定期举办手抄报、手工制作、三笔字等展览或比赛,提供展示小教学生风采的实践机会与平台,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基本技能、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从不同方面去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加大学习力度,为未来扎根农村小学、搞好农村小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多元化的入学背景以各种方式影响着高校培养小教学生的质量,因此,高校应从自身的培养入手,在招生宣传时注意全科的解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设置时注意与小学农村教育实际的紧密衔接,在学生思想成长引导中注意教育情怀的培养,在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中注意结合其未来的工作岗位特点,如此才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小学教育事业,能够从事小学核心课程的教学并承担班级管理的小学全科教师,也只有如此方可培养出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参考文献】

[1]甘启颖,王焱.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120-121.

[2]杨涛.小学全科教师招生政策的冷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07):69-72.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从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看如何培养儿童教育专家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