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引领建筑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第三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在常州举行

2018-12-18汪红蕾

建筑 2018年23期
关键词:标准化高质量绿色

本刊记者 / 汪红蕾

上图:会议现场

下图: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10项标准荣获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11月9日,第三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国内工程建设领域院士、知名专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者600多人齐聚国家唯一绿色产业集聚示范区—常州,总结、展示工程建设标准化创新实践的阶段性成果,探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深化改革、提档升级之道,共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之盛举,勾画“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铸就美好生活”的远景和蓝图。

此次论坛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中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唐世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王俊、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孙英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会向获得首届标准科技创新奖一、二、三等奖的52项标准主要完成单位和完成人颁发了奖牌,并对在本届论坛“中光杯”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的40篇论文及作者进行了表彰。同期,杭萧钢构集团、北京振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签订了标准化培育战略合作协议。

树立品牌意识 打造“中国建筑”集群

2014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考察时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指出,就工程建设和房地产而言,两大领域在标准、品牌、质量方面同样具有相互依存、共同推进的关系,有了工程建设的高标准,才有房地产的高质量,而房地产的高质量又是形成住房品牌和信誉的基础,离开标准、质量,品牌无从谈起,三者缺一不可。关于如何创建品牌,他认为,第一,品牌源于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性价比高的产品,是对品牌企业的最基本要求。第二,品牌重在创新。在房地产行业,谁敢于创新谁就抢得市场先机,并在某个方面成为领先者。第三,品牌重在管理。当前房地产市场变化快、产品升级快、上下游协作要求高。一个企业要想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就要了解市场,对自己所在区域、所在城市、所要做的项目进行准确分析。第四,品牌重在服务。中海已经连续8年位居品牌价值企业首位,一方面靠项目高质量的开发,另一方面靠企业长期形成的物业服务。第五,品牌重在文化。品牌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反映核心价值,培养独特的文化和企业气质。像全聚德、同仁堂、稻香村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老百姓认可。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从五个方面对创建“中国建筑”品牌提出建议。一是培育中国建材、水电、桥梁、隧道、超级建筑等品牌集群;二是做大做强建筑企业,培育享誉世界的品牌;三是加快建筑业标准制订、修订和实施,特别是针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标准制订,在上述领域要联合发达国家发起成立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争取获得秘书国家的地位,如此才能掌控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四是培育绿色建筑品牌;五是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树立中国建筑的优良形象,推动全产业链走向世界。他指出,中国品牌发展需要世界合作,世界品牌发展需要中国力量,品牌价值发展理论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品牌价值实践的不断深入而继续完善和发展,为全球的消费者带来福音。我们要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需求结构的升级,着力提升中国品牌的知名度,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形象,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发展道路。

“四化”融合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王俊在会上作了题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他指出,要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绿色化为发展理念,以工业化为发展方式,以信息化为发展手段,以标准化为发展保障,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化就是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加强老城镇的改造以及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建立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研发高性能低碳建筑材料和高效能源设备,实现建筑零碳排放目标;推广健康建筑;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生态理念从建筑单体向区域集成的方向转变。

工业化就是以标准化技术为引领,带动设计、制造、施工、装修到运营的全产业链工业化,要发展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工业化建筑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信息化,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BIM技术研发领域,要加强协同平台的开发,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平台,形成建筑工程与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应用系统,推动BIM向CIM的应用,融合BIM+GIS、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数字化应用提供平台,同时用智能互联推动智慧建筑发展,加强智慧化、虚拟化、定制化研究,为建筑插上智能的翅膀。

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第一,建立先进的标准体系,形成一个国际化、门类全、层次清、协调统一、能力强、紧扣建筑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形成一个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行业标准补遗漏、团体标准搞创新的标准化格局。第二,要建立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总体发展思路就是整体收缩,体系优化。第三,扩展标准应用领域,推进智慧城市、美丽乡村、低碳建筑、建筑工业化等领域的标准应用。第四,要发展市场的自主标准,激活市场创新的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这包括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两大部分。

践行“五化”高质量绿色建筑核心理念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孙英作了题为《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她指出,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绿色建筑,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新一代绿色建筑把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延长建筑寿命是最大的特色,更加注重提高建筑品质,从以房子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由措施导向转变为效果导向,更加注重以建筑师为主导,各专业全面协同,创造建筑的先天绿色基因,并关注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

她将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概括为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长寿化、智慧化,即“五化”。人性化是指要更加注重从人的需要出发,创造出安全、健康、舒适、自然、优美的室内外建筑环境,目的是要使人有更多的获得感。本土化是指要更加注重发挥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赋予建筑天然绿色基因和体现地域文化特征,高质量绿色建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不应该是技术致上、技术堆砌。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自然条件、地域特征等,采用节约优先的方式,尽可能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节省部分空间使用设备,同时要注重合理设置一些开放空间和传承地域建筑文化特征等。低碳化强调两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从重点关注建筑运行过程拓展到建筑建造、运行、改造、拆解各阶段;二是更加注重全面,也就是建筑全面降低资源环境负荷。长寿化是指要更加注重延长建筑寿命,这是节约资源能源,降低环境负荷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建筑长寿化是最大的绿色。大空间灵活可变的设计是实现建筑长寿化的重要基础。智慧化是更加注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建立基于BIM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并且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水平,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为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以创新为引擎 发展中国特色绿色建筑

本届高峰论坛还设置了建筑绿色发展、工程防水防护与修复、综合管廊绿色建造技术分论坛。在建筑绿色发展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代表聚焦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探讨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研发中心主任贺静认为,研究如何有效降低建筑全生命期资源环境负荷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建筑业的大发展解决了几亿人的基本居住问题、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和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建筑的建造、使用、改造、拆解等也增加了资源环境负荷。研究建筑活动和建筑环境负荷之间的量化关系为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和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我国建筑业资源环境负荷的构成和重点与欧美国家不同。这决定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逻辑和路径也应区别于欧美国家。在目前建筑用能总量已接近上限的情况下,应发挥和提升已有优势、研究中国特色绿色思维和方法,引导更加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的绿色生活方式。

欧美国家已经进入建筑维护时代,新建建筑量远小于中国,其建筑业资源环境负荷以建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为主。而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以大量新建、改造建筑为主,建筑建造过程和运行过程的资源环境负荷比重相当。因此,解决中国建筑业资源环境负荷问题,应同等重视建筑的建造和运行过程。贺静认为,不能简单照搬欧美的技术和标准,应厘清问题、对症下药,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设计研发中心主任杜志杰认为,装配式建筑是延长建筑寿命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大空间灵活布局的方式来满足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功能变化。同时,适当提高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延长关键部品、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对一些易维护、易更换的设备进行SI体系技术设计。这样实现了房屋在其全生命周期里只有20%的功能是完全不变的。”杜志杰表示,装配式其实不仅仅能应用在住宅上,当前大量的公建也采用了这种模块化的理念。

猜你喜欢

标准化高质量绿色
绿色低碳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标准化简述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