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难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8-12-15冷敏蓉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仪抗争悲剧

冷敏蓉

摘要:从古至今,苦难和美学有关联是事实。尤其体现在家喻户晓的英雄事迹,经典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上。艰苦的生活条件,坎坷的身世浮沉确确实实激发了人的潜力,磨炼出了坚毅的品性。但苦难不一定造就成功,真正成功却一定需要苦难的磨练。

关键词:苦难与意志;苦难美学和文艺创作

一、苦难不等于成功

河北寒门学子王心仪以70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大,她写的一篇《感谢贫穷》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网络上传播,感动了无数人。同时,舆论也迅速分化。有网友留言“张贤亮说:赞美苦难是一种罪恶,我宁肯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只要能够让我以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我就很满足,谁赞美贫穷,他一定是在撒谎!”新京报也推出了《贫穷不值得感谢》的评论,评论中称:“要肯定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的奋斗,但舆论如果借机将贫穷的状态当成鸡汤,那就把个案的价值和意义带偏了。”

没有经历苦难就获得所谓的“成功”的人有两种,第一种人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另一种人是依靠某天从天而降的运气。但是始终寄希望于天意是毫无意义并且孤注一掷的,所以经历苦难便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一个途径。更何况苦难这一概念有个体差异性,有些人先天具有的条件可能别人一辈子也达不到,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过人意志,弥补了出生和先天的落差,于是便有了看似合理的“苦难造就成功”这一说法。

但其實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它在很多情况下束缚了人的自由,扼杀了人的梦想。王心仪也在文章中承认: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地带走了至亲的生命。王心仪的个案,可以给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希望和信心,但我们不能因此肯定贫穷,赞美贫穷,因为现实中有更多像王心仪这样出身的孩子,早早地在和同龄人的竞争中退出了。苦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让一个人可以竭尽全力地去摆脱生命的平凡,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苦难美学对人还会有不可替代的安慰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苦难都可以成就人生。更多的人则是被苦难扼住了咽喉,在绝望而碌碌无为的生活中窒息。

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苦难者必须具有坚毅的意志,和在坎坷中前行的勇气。“感谢贫穷”,“感谢苦难”不如说是感谢那种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精神。这种感谢,是强者对挫折的魄力,是勇者对不幸的藐视。

二、苦难中的抗争本性和求索精神

古希腊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就对人生存的苦难本质阐释。俄狄浦斯王、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命运是已经决定了的,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但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引起了他们的怀疑,他们选择与命运做勇敢地斗争,渴望以此改变自己。虽然这场苦难以悲剧收场,但希腊神话中的悲剧英雄普罗米修斯,拉奥孔等,却都是伟大的艺术题材,那种抗争,痛苦的表情被雕刻和绘制在了艺术史上,成为了不朽的美学经典。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家传递出来的是悲观厌世的态度,也没有否定生命的意义。反而是将苦难反映为是与强大的宿命抗争。古希腊的悲剧之所以震撼人心并且长久地孕育着人类的创造力,原因在于它表现人类的抗争精神,激发了人对苦难抗争本性。这就是古希腊苦难中的精神,正如在尼采看来,古希腊人借助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发展而来的悲剧艺术,使人生变得壮丽,甚至成为人的生命之本质规定。

许多现代作家喜欢讲述主人公的不幸,于是就给人留下了一种这些人之所以获得成功,是靠他们所经历的苦难和折磨,而并非他们的才华和意志的印象。作家把人物的命运写得越悲剧,读者受到的冲击力就越大。其实带给人的并非是人物坎坷命运的的深度思考,更多的仅仅是一种精神上对于传奇性和戏剧性反差的浅层满足。鲁迅先生也认为中国实在少真正悲剧,“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的问题。”朱光潜先生在他的《悲剧心理学》中也称:“事实上,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仅以结尾来判断一部作品的基调和性质。

在中华民族文化发源之初,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开始,到《诗经》中的芸芸众生,再到庄子“人之生也,与忧俱生。”的感慨。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展现的探索精神,可见是由嗟叹在向探索真理迈进。在唐诗宋词中,从生活的苦难切入,转化为对政治与社会的沉思以及忧虑,开始了对真理和未来执着地探索。所以,不如说是苦难造就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忧患意识和求索精神。诚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谁也不能保证屈原留在宫中,就写不出《离骚》;左丘没有眼瞎,就写不出《国语》;韩非不囚,就没有《说难》,司马迁不遭奇冤,就没有独特的书写历史的角度。所以我们谁也不能把特殊的历史境遇和人生命运的偶然性当成一条普遍规律。

三、苦难的现实意义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书中有一段著名的推理: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所以,我们应该把苦难当作成长,认识到生命中更为可贵的东西,从而增加人生的体验。

不论发生了什么,你都要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它的意义。虽然起初痛苦可能让你无法接受,但悲伤与痛苦有自己的期限,它们曾使我们的生活陷入混乱和迷茫,但也给我们机会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面对苦难,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定,没有理由不奋进。

参考文献:

[1]狄马.荒谬的苦难文学[J].优秀作文评选(高中版),2006 (Z2).

[2]星夜长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剧精神[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c25c 50100lc65.html

[3]梁鑫.贫穷不值得感谢[N].新京报,2018-08-16.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05.

[5]史铁生.我与地坛[J].福建文学,2018 (04).

猜你喜欢

心仪抗争悲剧
名师新题:抗争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SilentEpidemic
荐书词
Enabling the Movement
LOVEIN AN OLDCLIMATE
高举
画家的悲剧
为心仪的你 扎个蝴蝶结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