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藏元泰定重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探微*

2018-12-14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刊本类书翰墨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4)

宋元两代,为了供给民间书写交际应酬文书的需要,基层文士及书坊编纂了一大批日用类书,可以称之为民间交际应用类书。现在全书完整传世的只有宋刊本《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网》、元刊本《新编事文类聚启劄云锦》、元明刊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元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四种。四者之中,《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部头最小、最为简要、最便于直接套用。对于《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目前尚无专门研究文章。笔者在研究宋元民间日用类书过程中对该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如下认识,希望对利用该书有所助益。

1 元泰定甲子日新堂重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版本概述

《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存世版本甚少。现在完整传世的仅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建安刘氏日新堂重刻本,藏于日本,原由德山毛利氏家藏,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1980年,台湾大化书局据以影印,与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名公书判清明集》合刊一册。后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均据此本影印。

元泰定甲子日新堂重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不著撰人姓名,全书分为前集10卷、后集10卷、续集10卷、别集10卷、外集11卷,共计五集51卷(见表1),《总目》分为37门,依次为翰墨门、活套门、诸式门、通叙门、节序门、喜庆门、花木门、果实门、饮食门、游观门、文物门、幣帛门、禽兽门、请託门、假贷门、荣达门、仕进门、师友门、家书门、释教门、禅宗疏语、道教门、道流疏语、艺术门、题赠诗词、冠礼门、婚礼门、庆寿门、丧礼门、祭礼门、方舆纪要、姓氏源流、翰墨新书、应用新书。

表1 泰定元年刘氏日新堂重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目次

内容编排大致每卷先列事类(包括事要、事目、故事等,主要是辞藻、典故及文献出处),后列文类(分类的往复简劄、表式),有些卷全为事类或文类。半页行数不等,有12行、14行、15行、16行等,而以15行为多;每行字数也不等,有24字、26字,而以24字为多;正文大字单行,注文小字双行,书名、门类名占两行;细黑口,左右双边,双顺鱼尾、双对鱼尾、三鱼尾兼有;版心标有“户(‘启’字简写)”“集名(只标‘前、后、续、别、外’字)”“卷名”“页数”。

书首《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总目》之尾有题记“泰定甲子仲夏一新重刊”;前集目录之首有题记“日新堂刊行”,之尾有牌记“泰定甲子孟秋日新书堂重刊”;后集目录之首有题记“刘氏日新堂刊”;续集目录之首有题记“建安刘氏日新堂刊”;别集目录之首有题记“建安刘氏日新堂重刊”;外集目录之首有题记“建安刘氏重刊”。可见是建安书坊刘氏日新堂刻本。编者应是建安当地人。每集目录首尾、每卷首尾几乎均署有“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泰定甲子为1324年,既然是1324年重刊,且重刊至少经历了从“仲夏”到“孟秋”近半年的时间,那么该书的编纂成书及首刊定在此前。

2 《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成书的大致时间

《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编者及成书时间均不详。据日新堂重刊本题记“泰定甲子建安刘氏日新堂重刊”,可知该书是1324年重刊的,那么成书及首刊应在此前。至于具体时间,只能从书中内容来大致确定。一般来说,日用类书编纂出版是为了供给日常实用,尤其是交际应用类书籍,所收的书写交际应酬方面的知识应是实用的,特别是政区,理应是较新的,修订时能与时俱进方能促进销售流通。因此利用书中所收的政区知识考证成书时间不详的类书编纂的相对年代是一个较好的研究视角。

《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外集卷一、二所收《方舆胜记》上下,从内容来看,所收政区是元代的,诸如“上都路”“大都路”“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等等。其中,“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所辖有“汝宁府”,据《元史·地理志》,“唐蔡州……三十年,河南江北行省平章伯颜言:‘蔡州去汴梁地远,凡事稽误,宜升散府。’遂升汝宁府,直隶行省”[1]。至元三十年为1292年,汝宁府才设立。书中出现“汝宁府”,说明该书编纂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1292年,应在1292年之后。至于下限,定在1324年重刊之前,具体时间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所收为平阳路、太原路、大同路三路,查《元史·地理志》,由于地震原因,1305年,平阳路、太原路分别改名为晋宁路、冀宁路。再如《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最初的大德本,1307年成书,“地理门”所记“河东山西道宣慰司 河东山西道廉访司”下辖平阳路、太原路、大同路,而署名“詹友谅”改编的《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出版于1324年,是为泰定本,“州郡门”收记“河东山西道宣慰司”下辖晋宁路、冀宁路、西京路,可见修订时政区已经作了与时俱进的修改。参照《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大德本和泰定本关于平阳路与晋宁路、太原路和冀宁路的修改,而1324年日新堂重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应该仅仅重刊,未做内容修订。均是同时代的交际应用类书,均是建阳书坊刊本,均要迎合市场需要,那么1324年重刊的《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内容也不能太过陈旧。比如上都路的“奉圣州”,1316年改名为“龙庆州”;“平滦路”,1300年改名“永平路”;“鄂州路”,1301年改名“武昌路”,而1324年日新堂重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均作“奉圣州”“平滦路”“鄂州路”,加上上述“平阳路”“太原路”,似乎均已过时。所以此本似应最晚成书于元代初期,不至晚到1324年前夕。

综上,《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成书应在1300年左右,左右相距不是太远。对其成书大致时间的确定,其意义在于它的成书晚于南宋本《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网》、元刊本《新编事文类聚启劄云锦》(至晚1288年成书),与元大德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1307年成书)大致同时,或许稍早,但比泰定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要早。这样,完整传世的几种宋元民间交际应用类书成书时间先后大致可以捋清,对考查它们之间的沿袭关系是有帮助的。

3 《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的价值

类书是中国古代文献的一大类别,有官修、私修、书坊编纂等形式,故也大致分为官修类书与私修类书两大类。私修类书中,或为应对科举,或为诗文取材,或为生活日用,从存世的种类和数量而言,生活日用类的类书却是最大宗,学界一般称之为日用类书、民间类书或通俗类书。这些民间日用类书,又可细分为交际应酬类的、姓氏类的、家庭日用综合类的等等。其中的交际应酬类书,就主体内容而言,其渊源极有可能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书仪,早期的在敦煌文书中尚有数种,稍后知名者,如五代刘岳《书仪》和宋代司马光《书仪》;宋元两代,编纂受《艺文类聚》影响,事(词藻)文(诗词文章)兼备,间有图式,往往以翰墨、启劄冠名,如《新编事文类聚/类要 翰墨/启劄……》;明代时,多俗称《万宝全书》;清代民国,多称《万宝全书》《酬世/应酬 大全》《尺牍大全》等等。作为民众书写交际应酬类文书的参考书,民间交际应用类书也可单独归为中国古代一类专门文献,对于研究类书发展流变、古代冠婚丧祭文书、民间社会民众生活具有重要的文献利用价值。

传世的宋元民间交际应用类书,数量很少。完整传世的只有四种,在民间日用类书编纂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从文本而言,《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对研究民间日用类书具有一定的文献利用价值。与完整传世的其他交际应用类书相比,《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部头最小,内容门类俱全,所收三分之二均为分类的往复简劄,其余为相关的词语典故、套语、联语、图式、政区、姓氏,与传世的其他宋元交际应用类书分类收录大量诗词文章相比,此书所收诗词文章总数不多,有300余篇(首)。《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主体所收往复应酬简劄,分类明显,排版上下对应,非常醒目,方便检索,便于直接套用。内容全面,分类清晰,简洁明了,这是该书最明显的特点。

该书所收诗词文章,未署作者姓名的和署有姓名的大致对半,署名多署“姓+字号”,作者以南宋及由宋入元人士为主,间有唐人,如“韩昌黎”“唐明皇”“唐人”。部分诗文仍可以辑补《全宋文》及《全宋诗》之缺失。如《全宋文》卷8166收刘鑑文章1篇《秋月寒江亭序》[2]。刘鑑,号立雪,江西人。《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别集卷三所收刘立雪《聘启刘定王》、卷九收刘立雪《祭妻母文》均可以辑补《全宋文》;卷十收刘立雪《挽陈志非诗》同题2首,同样可以辑补《全宋诗》卷2274收刘鑑诗[3]之缺。

尤其是外集卷十一“公私必用”,分为三类。“事产”:典买田地契式、当何田地约式、典买房屋契式、当何房屋约式、判山木榜式、占墓山榜式、生钞批式、生榖批式;“人口”:觅子书式、弃子书式、雇女子书式、雇小厮契式、雇脚夫契式、雇船双契式;“头疋”:买马契式、买牛契式。共收文16篇,为典当、买卖、雇佣等契约范文,便于按类直接套用,对研究宋元之交民间社会经济、法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4 《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的编纂不足

正如其他民间日用类书编纂不严谨,元重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也存在编纂的不足,在利用时要引起注意。如总目与分目、分目与子目屡见不对应之处。如《总目》后集之“节令门、庆贺门、花卉门、果木门、饮食门、游观门、文物门、器用门、幣帛门、禽兽门、干委门、假贷门”,集目为“节序门、喜庆门、花木门、果实门、饮食门、游观门、文物门、幣帛门、禽兽门、请託门、假贷门”,内容依次却为“节序门、喜庆门、花卉门、果实门、饮食门、游观门、文物门、幣帛门、禽兽门、请託门、假贷门”。

前集卷一“翰墨门”,内容之“四六手书帝式”,集目为“四六手书常式”,显然内容“帝”系“常”之误;卷二“活套门·称呼事要”之“转运使 大使”下注曰“唐元宗命裴耀卿充江淮转运使”,“唐元宗”显然系“唐玄宗”,是避宋讳,可见是直接抄录宋代书籍未加更改所致。后集卷四“果实门·古今事实”,内容之“荔枝、龙眼、桃、李、梅、杏”,集目却标“荔枝、龙眼、桃、杏、梅、杏”,可见集目第一个“杏”应为“李”。

5 其他另外几种《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

上述日藏元泰定重刊本为《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唯一存世最完整的版本。尚有几种《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或为残本存世,或曾传世今已散亡不存。

5.1 《中华再造善本》收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后集10卷,原书版框高16.2cm、宽10.2cm,书页有不少题记、批注,《中华再造善本》据以影印,线装一函三册。据《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此本曾藏日本,后归李盛铎,今仍作和装”[4]。与日藏元泰定甲子重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比对,发现为同一书系统,但并非同一版本,版式几乎相同,细微的区别仅是日藏本“某”字,北大藏本多作“厶”;日藏本每卷收尾所标“后集”,北大藏本多作“後集”。另外,中华再造善本影印的北大藏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卷一之末缺少14半页,却错装在卷十之末;卷九之尾缺少2半页。

5.2 《永乐大典》本《启劄青钱》

明初修《永乐大典》时,曾收录《启劄青钱》一书。据《永乐大典目录》载,《永乐大典》二萬二千七百六十四至二萬二千七百八十二共十八卷依次为《启劄青钱》一至十八,其中《永乐大典》中卷二萬二千七百六十四以来的十七卷全部为《启劄青钱》,卷二萬二千七百八十二除收录《启劄青钱》卷十八外,尚有其他内容。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曾从主体尚存的《永乐大典》副本辑佚出《启劄青钱》一书,收入“存目”,可惜未刊未抄,后来亡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启劄青钱》曰“《永乐大典》本。十八卷,不著撰人名氏。所载手书正式,一曰具礼,二曰称呼,三曰叙别,四曰瞻仰,五曰即日,六曰时令,七曰伏惟,八曰燕居,九曰神相,十曰尊候,十一曰托庇,十二曰入事,十三曰未见,十四曰祝颂,十五曰不宣。亦近日书柬、活套之滥觞也。”[5]据《永乐大典索引》[6],现在存世可见的《永乐大典》残本尚保存一些《启劄青钱》内容,涉及到卷九百二十一、二千二百五十七、二千四百零八、七千三百二十九、一万四千零五十一、一万四千零五十三、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五、一万六千二百一十八、一万九千六百三十六、一万九千七百八十四、二万零三百五十三等11卷。笔者比对《永乐大典》残本中的《启劄青钱》内容,发现与上述日藏泰定元年建安刘氏日新堂重刻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不能完全对应,如《永乐大典》卷九百二十一所录“启劄青钱 师友门 古今事实”词语及文献出处与《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续集卷三“师友门 古今故事”是相同的;但《永乐大典》随后所录“师友往复简劄 换易新式”与《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师友往复简劄”之“换易新式”内容主体相同,但“请人作馆”和“送过束脩”之“答从”“不从”存在文句不同,两书所收“学关新式”基本不同,尚有内容主体相同而互有异文存在。可见两书版本不同,也非同一书系统。前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所载手书正式,一曰具礼,二曰称呼,三曰叙别,四曰瞻仰,五曰即日,六曰时令,七曰伏惟,八曰燕居,九曰神相,十曰尊候,十一曰托庇,十二曰入事,十三曰未见,十四曰祝颂,十五曰不宣”,仅仅是举了一个例子,并非是对此《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全书内容的精准概括,可见四库馆臣所撰《永乐大典》辑佚本《启劄青钱》提要不准确。同样,《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所谓“查《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七著录有《永乐大典》本《启劄青钱》十八卷,与此书名同。但其书分十五类目:具礼、称呼、叙别、瞻仰、即日、时令、伏惟、燕居、神相、尊候、托庇、入事、未见、祝颂、不宣,与此书并不相同”[1],撰写者利用《四库总目》关于《启劄青钱》的不准确提要进行比较,并未仔细比对《永乐大典》相应内容,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精准。四库辑本《启劄青钱》现已亡佚,但与日藏泰定元年建安刘氏日新堂重刻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并非同一书。

5.3 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建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

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明初建安刊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3册10卷,“(新编)事文类聚启札青钱十卷”,“明初建安书堂刊本,共三册”,“按,此本版式与元代建安刊本近似,然卷八本文中有‘大明’字样,约为明初所刊”[7]。此明刊建本《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10卷,未曾得见,或是《新编事文类要启劄青钱》某集单行,或是残存某集。

猜你喜欢

刊本类书翰墨
从刊本到手稿——王建中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研究(上篇)
《横浦集》校勘献疑
翰墨飘香的砚台
明代戏曲刊本插图的非叙事与图像重构
家富隋珠 人怀荆玉
——论唐代类书编纂的特点与价值
西夏类书《圣立义海》故事新考三则
翰墨飘香的“溯盐”魅力
翰墨高吟
类书编纂与类书文化(上)
在翰墨飘香中拥抱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