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内科患者围透析期护理对凝血相关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

2018-12-14李晓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肾内科体征发生率

李晓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肾病血透内科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患者年龄趋向年轻化。目前肾脏疾病尚无根治的方法,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生活质量较差[1]。对临床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血液透析为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虽然血液透析可获得一定疗效,但易发生凝血相关不良事件,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2]。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本研究旨在为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寻找一套适宜的临床护理模式,给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方案,现本院展开研究,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行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比较,探讨围透析期护理在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行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观察组 ,各 40 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 22 例 ,女18 例 ,年龄37~76岁 ,平均年龄 (54.67±7.46)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4.75±6.9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观察组予以围透析期护理,具体如下:①在实施透析治疗前,护理人员在患者首次入院时需要对其病情加以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身体基本状况,并根据病情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干预,为后期护理计划开展提供理论依据。②根据疾病病情发展期予以不同健康宣教知识,可以通过视频讲授、讲座以及口头宣教等模式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肾病相关治疗知识、疾病所带来危害以及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异常状况、相关注意事项。③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早期针对实施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早期倾听诉说,通过鼓励、解释等方式予以患者足够心理支持,协助患者做好情绪调节工作,加强沟通,缓解患者不安情绪。④此类患者需要加强饮食干预,采取集体宣教、个体化指导相结合,强化饮食原则,需要控制水、钠、钾、糖分摄入量,并配合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⑤在实施透析治疗前,引血前尽量排尽空气,要根据需要冲洗透析器,护理人员需要紧密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状况,并进行血压监测,在实施透析治疗过程中,需要随时询问患者病情状况,针对病危、老年以及反应迟钝患者,需要加强巡视,并观察患者体征、面色。出现透析器血液颜色异常或纤维蛋白析出应及时冲洗,密切监护患者出血点、瘀斑,当患者出现异常体征时,则需要将患者安置于仰卧位,并头偏向一侧,将床头抬高以提高回心血量,予以给氧,暂停超滤,降低回心血量,并将透析液温度降低至35.5℃作用,予以0.9%氯化钠溶液100~200 ml快速静脉输注,每5 min进行血压监测。⑥透析后护理: a.将患者送回普通病房,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防止出血。b.保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让患者获得良好的休息。

1. 2. 2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透析前筛查患者病例资料,排除禁忌证患者,透析时根据医嘱巡视病房、按时换药。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凝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凝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与肾功能正常人群相比,肾功能受损的患者病死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增加20%~40%,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血液透析属于临床上肾替代治疗措施之一,是一种成功维持性替代治疗方式[3]。

临床上对行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通常采用常规护理,该护理方式虽有一定效果,但只是单纯按照护理流程实施护理,仅简单执行任务和做好常规性工作,并未对患者做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不佳[4]。雷延兰等[5]的研究发现,对行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采用围透析期护理能显著减少凝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其发生率仅为2.00%左右。为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本院现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凝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首先对患者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给予相关心理护理,为治疗提供有力保障。随后给予适当的饮食,补充透析所需要的相关营养,在患者进行透析时,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生异常,立即给予处理。结合本研究发现,采用围透析期护理后能显著减少凝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其发生率仅为2.50%,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能够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中所存在的研究不足与局限性:①样本选取存在一定局限性,虽按相应标准进行了筛选,但所选取的标本是否合理有待商榷。②样本选取例数较少,临床可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数量,提升准确性。

综上所述,行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采用围透析期护理后,能显著减少凝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此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肾内科体征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价值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能级对应原则在肾内科护士分层次使用中的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肾内科医生:我们为什么建议每个人做尿检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