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瑞巴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2018-12-14党利华王咏龙刘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普瑞卡马西平巴林

党利华 王咏龙 刘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trigeminalneuralgia,PT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痛[1],最近报道我国人群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2]。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常因扳机点的动作而诱发,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口服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一直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但卡马西平常伴随较多不良反应,且长期服用可使多数患者出现药物耐受。普瑞巴林胶囊(pregabalin,PGB)是一种新型治疗神经痛药物[3],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研究旨在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以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试验。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诊断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4]。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评价。纳入标准:①初次发病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病程>3个月,年龄>18岁,有典型的临床表现;②局部有明显的扳机点;③无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或体征;④头磁共振(MRI)检查排除继发病变。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对普瑞巴林、卡马西平过敏;②患严重基础病,可能影响研究用药;③围生期女性或正在使用与卡马西平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具有上述排除标准中1项者即排除。经本院伦理学会批准此项研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普瑞巴林组和卡马西平组,各40例。其中普瑞巴林组男22例,女18 例 ,年龄 22~72 岁 ,平均年龄 (51.4±6.9)岁 ,病程 7~98 d,平均病程(40.0±20.0)d;疼痛程度VAS评分(7.80±0.97)分。卡马西平组男 24 例 ,女 16 例 ,年龄 23~71 岁 ,平均年龄(50.2±7.8)岁 ,病程 7~82 d,平均病程 (42.06±13.4)d,疼痛程度VAS评分(7.70±0.89)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VA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用药方法 所有的研究对象在观察期间均使用维生素B1及甲钴胺治疗。普瑞巴林组:口服普瑞巴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J20100102,规格 :75 mg/粒 ),第 1 天 ,75 mg/d,第 2 天 ,75 mg/次 ,q.12 h.,疗效不佳者渐加量至 300~600 mg/d 维持。卡马西平组:第 1 天 ,0.1 g/d,第 2 天 0.1 g,t.i.d.,疗效不佳者渐加量至300~1000 mg/d维持。疗效不佳者剂量增减均以无不良反应为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均于诊治当天及第7天和第28天各进行一次VAS评定。①严重程度评定:疼痛强度评分采用VAS,患者清醒状态下根据自我感受的疼痛程度进行疼痛的自我评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28天进行VAS评定。采用10 cm 的VAS评分标尺,标尺一端为0分,表示无疼痛,标尺另一端为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②疗效评定:临床治愈:VAS评分降低>75%;治疗有效:VAS评分降低50%~75%;治疗无效:VAS评分降低<25%。临床治愈+治疗有效为有效。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作相应处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良反应 普瑞巴林组中1例出现头晕症状,减量后头晕消失。 卡马西平组2例出现皮疹退出治疗,1例出现共济失调退出治疗。两组用药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2. 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第7天、第28天,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普瑞巴林组降低程度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28天VAS评分比较( -x±s,分)

2. 3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第7天,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36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0.0%;卡马西平组治疗有效25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67.6%;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8天,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37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2.5%;卡马西平组治疗有效28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5.7%;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存在中枢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假说。中枢病变学说认为三叉神经痛可能属于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并推测其异常放电部位可能起源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丘脑、大脑皮质等低、高级中枢,苯妥英钠及卡马西平亦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支持这一学说,此后国内外学者在诊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记录到癫痫放电及脑电图异常 ,并经治疗疼痛消失后大多数脑电图恢复正常[5,6],从而癫痫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故临床上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

普瑞巴林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神经痛的抗癫痫药物,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可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同时具有抗焦虑、改善睡眠的作用[7,8]。可改善患者常因扳机点或触发点的触发导致的情绪低落、睡眠差。通过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本研究采用普瑞巴林与经典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第7天、第28天,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普瑞巴林组降低程度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第 7 天 ,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 36 例 ,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0.0%;卡马西平组治疗有效25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67.6%;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8天,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37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2.5%;卡马西平组治疗有效28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5.7%;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普瑞巴林较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疗效 ,与 Rustagi 等[9]报道相似 ,可能与普瑞巴林口服后吸收迅速,血浆中普瑞巴林不与血浆蛋白结合,1周内即可显效相关,约98.8%的以原型通过尿液排出,因无蓄积现象,短期及长期使用均可以耐受,副作用小[10]。本研究普瑞巴林组仅1例出现头晕,由于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减量后头晕消失。卡马西平因不良反应较多,同时具有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卡马西平组2例出现皮疹退出治疗,1例出现共济失调退出研究。

综上所述,采用普瑞巴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使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轻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普瑞卡马西平巴林
法拉利包揽一二名 周冠宇首秀获积分——2022F1巴林大奖赛
西藏高原地区半导体激光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普瑞巴林在骨科手术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治疗药物监测在抢救卡马西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Δ
临床药师对卡马西平中毒患儿解救用药的分析与监护Δ
巴林连续驱逐美国人
云南普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师宗现代医院简介
跳舞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