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分析

2018-12-14王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滤泡乳头状甲状腺癌

王伟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与碘营养呈正比例关系。手术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方式,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是以结节的直径为依据[1]。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最大直径>4.0 cm的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死亡率等均较高,而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发病的风险仍不明确[2]。本文主要研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并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的7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资料等,其中良性结节491例、甲状腺癌295例;病例中记录结节的个数共1219个,结节直径明确且有记载的共1132个。

1. 2 方法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组织病理报告中切除结节的个数、直径和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并根据结节直径分为<0.1 cm、1.0~1.9 cm、2.0~2.9 cm、3.0~3.9 cm、≥4.0 cm。

2 结果

2. 1 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786例患者中,男297例,女489例。年龄分布 :20~30 岁 83 例 ,31~40 岁 102 例 ,41~50 岁 275 例 ,51~60 岁 209 例 ,61~70 岁 80 例 ,<20 岁 和 >70 岁 共 37 例。41~60 岁为甲状腺结节高发年龄段,共 484 例 ,占比为 61.58%,其中男163例,女321例。组织病理类型共1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为结节性甲状腺肿411例,占比为52.29%;其次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74例,占比为22.14%。1132个甲状腺结节的平均直径为 (1.79±0.12)cm,其中 ,<0.1 cm、1.0~1.9 cm 的结节最为多见 ,分别为 492 个 (43.46%)、307 个 (27.12%);2.0~2.9 cm的 163 个 (14.40%)、3.0~3.9 cm 的 91 个 (8.04%)、≥4.0 cm 的79 个 (6.98%)。

2. 2 不同甲状腺癌直径的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结节共352个,占总结节的31.10%;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305个(86.65%)、滤泡样癌12个(3.41%)、其他类型癌35个(9.94%);随着甲状腺癌直径的增加,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比率逐渐降低,而滤泡样癌和其他类型癌的比率逐渐上升。见表1。

表1 不同甲状腺癌直径的病理类型分布情况[n(%)]

2. 3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分析 1132个甲状腺结节中,直径 <2.0 cm 的结节共799个(70.58%),直径<1.0 cm、1.0~1.9 cm、≥2.0 cm结节的甲状腺癌发生率分别为33.54%(165/492)、28.66%(88/307)、29.73%(99/333)。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主要是指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生长而引发的散在病变,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引发该病的因素多与环境、遗传等相关,而如何鉴别和诊断甲状腺结节病理特点、性质等是临床面临的难点[3]。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类型较为多样,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极易发展成恶性肿瘤;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4]。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女性的数量远远高于男性,本次所选的研究对象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1.65,且患者平均年龄(46.12±4.38)岁;提示,甲状腺结节在中年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类型比较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结节性甲状腺肿411例,占比52.29%;其次是甲状腺乳头状癌174例,占比22.14%;而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可通过FNAC进行确诊,但仍有部分标本无法判定良恶性,对无法判定类型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恶性比例仅为15%~30%,良性占75%~80%;因此,对比无法判定良恶性的患者,多采取的是非手术治疗原则[5]。

临床上,对于甲状腺结节的直径大小是否是导致甲状腺癌患病的风险仍存争议,但当前临床医生对是否行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时,依然是以结节直径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6]。有学者[7]认为 ,应将直径在 3.0 cm 或 4.0 cm 以上的结节作为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切点;而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有学者[8]对经超声与FNAC确诊且直径在1.0 cm及以上的结节进行研究和评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86例患者中,41~60岁为甲状腺结节高发年龄段。组织病理类型共1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为结节性甲状腺肿411例,占比为52.29%。1132个甲状腺结节的平均直径为 (1.79±0.12)cm,其中 ,<0.1 cm、1.0~1.9 cm的结节最为多见,分别为492个(43.46%)、307个(27.12%);2.0~2.9 cm 的 163 个 (14.40%)、3.0~3.9 cm 的 91 个(8.04%)、≥4.0 cm的79个 (6.98%)。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随着甲状腺癌直径的增加,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比率逐渐降低,而滤泡样癌和其他类型癌的比率逐渐上升。1132个甲状腺结节中 ,直径 <2.0 cm 的结节共 799 个 (70.58%),直径 <1.0 cm、1.0~1.9 cm、≥2.0 cm结节的甲状腺癌发生率分别为33.54%(165/492)、28.66%(88/307)、29.73%(99/333)。与卢燕红等[9],研究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 ,直径 <1.0 cm、1.0~1.9 cm、≥2.0 cm 的甲状腺结节中,其发生甲状腺癌的几率存在明显差异,但随着结节直径的不断增加,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的风险较弱,而滤泡癌和其他甲状腺癌发病的风险增高。本次研究仅为回顾性分析,故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为进一步提升甲状腺癌的确诊率,仍需结合基因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

猜你喜欢

滤泡乳头状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