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125放射性粒子插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2018-12-14张厚云陈书凯李学敏白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肺癌

张厚云 陈书凯 李学敏 白洲

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在呈上升趋势,当然肺癌也是其中之一。肺癌在临床上的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最大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占据城市发病率的第一位[1]。虽然放疗和化疗对肺癌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两种治疗手段均可能发生较重的不良反应,加大患者的痛苦,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在手术切除以及放、化疗三大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手段础上,为了进一步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了更多的治疗方法,其中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法,对中晚期肺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肺癌治疗中[2]。本院为了具体研究碘125放射性粒子插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选取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纳入标准[3]:①年龄25~75岁的患者,性别不限;②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③知情后同意参加调查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卡氏(KPS)评分>60分。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晰以及不能积极配合的患者;②属于过敏体质或者对服用药物过敏患者;③治疗期间生活、居住不在本地区的患者;④语言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患者;⑤有其他器官心、肾、肝等有严重疾病的患者[4];⑥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3±4.2)岁;平均体重(64.9±4.1)kg。研究组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7±4.5)岁;平均体重(63.4±3.9)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NP方案进行化疗,具体方法: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为1个周期。在整个治疗周期的第1、8天均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25 mg/m2的长春瑞滨[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93078],滴注时间≤10 min ;同时 ,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给患者静脉滴注75 mg/m2的顺铂(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除滴注药物的其他时间患者进行合理的休息。连续用药治疗5个周期[5]。

1. 2. 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碘125放射性粒子插植进行治疗。在进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插植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胸部增强CT、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检查。之后将得出的CT检查数据输入到计算机里,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明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数量与位置[6]。治疗时患者取仰卧或俯卧位,在CT的定位引导下明确穿刺点及进针角度与深度。常规进行消毒和铺巾,使用2%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根据预先拟定的进针点、方向、深度等将粒子植入穿刺针穿刺至距肿瘤远端约0.5 cm处后按计划植入[7]。遇到精神较为紧张的患者,可配合使用少量的镇静剂。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8]:完全缓解(CR):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治疗后患者肿瘤缩小>50%,未出现新病灶;疾病稳定(SD):治疗后无显著好转,肿块缩小25%~50%,未出现新病灶;疾病进展(PD):治疗之后肿块增大>25%或者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治疗前 对照组 40 66.3±5.1 63.2±3.5 64.1±4.2 64.3±3.1研究组 40 67.1±4.6 62.2±4.3 63.9±4.8 62.9±4.2 t 0.737 1.141 0.198 1.696 P>0.05 >0.05 >0.05 >0.05治疗后 对照组 40 74.2±4.8 71.2±3.3 71.6±3.8 74.3±3.5研究组 40 80.5±4.8a 80.3±3.8a 81.5±5.1a 80.6±4.8a t 5.870 11.436 9.845 6.707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大多情况下均首先考虑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该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大部分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同时中晚期的根治几率也很小。面对这一问题,临床上一般采用全身化疗或体外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临床上往往有部分患者不适合或不接受外放疗[9]。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原理为,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者植入受肿瘤浸润的其他组织中,其中包括肿瘤淋巴扩散的整个途径经过的组织,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的持续低能量的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损伤,而正常组织仅有微小损伤。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关键主要包括如下:①使用该治疗手段前要使用TPS系统给患者做出一个详细的剂量分布数据,通过得到的数据来选择碘125放射性粒子的活度大小、粒子数量以及导针数量,最重要的是合适的粒子排布形式。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肺癌患者体内肿瘤的大小、在体内的位置以及肿瘤周围其他器官组织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方案,进而对进针途径和穿刺倾斜角度进行合理的选择。另外,要根据癌症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不断地修正碘125放射性粒子的排布方案,直接的导致剂量分布数据曲线将靶区完整包绕[10]。虽然,在治疗前期完全依照TPS系统方案进行治疗效果可佳,但是仍然会有肋骨、脊柱、肩胛骨等其他骨骼阻碍进针的穿刺途径,这造成治疗剂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手段的疗效,因此,多种治疗手段相配在治疗肺癌是显得的极为重要。②肺癌患者体内肿瘤的具体情况,会影响疗效。如果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则对植入的碘125放射性粒子的需求量就多,同时穿刺也会次数增加。多次的穿刺会使受胸廓骨骼的阻碍次数也增多[11],同样使剂量不能对肿瘤进行充分的射线照射,因此,就不能抑制肿瘤的继续生长以及恶化的情况。另外,穿刺次数过多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气胸、出血等并发症。肿瘤进展快慢、有否纵隔淋巴结转移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

放射性粒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粒子植入时通常选择植入在肿瘤附近或肿瘤内部,放射性粒子通过本身具有的放射性特征,粒子的放射性核素不断的释放射线,从而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临床上早期经常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是钴、铑等,但是钴、铑和一些其他的核素一般都会释放一种高能的γ射线,此射线对人体有一定不利的影响[12],这让患者和医生均不易进行防护,因此这些核素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碘125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患者,是通过碘这一放射核素来释放射线,杀伤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碘125放射性粒子属于一种低能量的放射性核素,其体积极小,半衰期很低 ,一般在 59.6 d 左右 ,剂量低 ,碘 125 放射性粒子释放的射线有2种,分别为X 线和γ射线。γ射线可以正确的平衡肿瘤局部和正常组织周围的剂量比例,可以破坏患者体内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单双键,单双建键断裂后,细胞内的核酸内切酶就会被激活,内切酶将DNA 切割成一个个的小片段,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被破坏后细胞自然死亡,细胞的增殖能力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13]。γ射线不断的低剂量对肿瘤进行照射,可有效的提高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目的。与其他外照射治疗相比而言,碘125 放射性粒子的有效辐射距离为1.7 cm左右,其辐射距离较短,可有效降低因照射引发的并发症(如食管炎、肺炎等)发生几率[14]。由此可见,碘125放射性粒子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另外,碘125 放射性粒子在肿瘤组织间的穿透力极弱,这样保证了除肿瘤外其他正常组织器官的安全性,将伤害降到了最低。同时与早期使用的手术切除治疗手段相比较,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属于一种微创操作,只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即可进行手术。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给肺癌患者一个治愈的机会,为其提供了进一步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15]。

本研究显示:采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碘125放射性粒子插值避免了对患者进行较大创伤的操作治疗,同时对人体其他的正常肺组织损伤程度较低,最重要的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碘125放射性粒子插值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此技术是微创介入手术与放射治疗有机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技术,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患者宜接受,能更多的满足个体化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放射性粒子肺癌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