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8-12-14何婷婷崔仲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何婷婷 崔仲华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致死、致残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本病正趋向年轻化,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小板聚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所以,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中的关键。替格瑞洛(商品名:倍林达)是在中国上市的唯一一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其可与P2Y12受体可逆性结合而迅速发挥抗血小板作用[2]。目前,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介入治疗过程中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加重,激活细胞内成分,加剧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最终加重血栓的形成,那么如何积极给予针对性的药物干预方案,对于保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3]。因此,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发病时间<24 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氯吡格雷随机分为两组,经PCI治疗后观察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情况、左室舒张末径和出血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发病时间<24 h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标准依据《内科学》第8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6个月内发生脑卒中、1个月内有大手术史、已经行溶栓治疗、有出血性疾病史、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相关药物过敏史。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n)

注 :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男性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手术时间(h)试验组 40 54.13±3.62 30 30 8 28 5.56±3.30对照组 40 54.23±3.74 29 29 9 25 5.51±4.49 t/χ2 0.122 0.065 0.065 0.075 0.503 0.05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即刻服用阿司匹林300 mg,试验组同时即刻服用替格瑞洛 180 mg,次日服用替格瑞洛 90 mg,2 次 /d,阿司匹林100 mg,1次/d,维持治疗。对照组同时即刻服用氯吡格雷 600 mg,次日服用氯吡格雷 75 mg,1 次 /d,阿司匹林100 mg,1 次 /d,维持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情况,参考文献[3]分为血流0级、1级、2级、3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复查1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ST段回落>50%为回落良好)、术后1周内LVED、LVEF。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分级0~1级、2~3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 0~1 级占比为 5.0%,2~3 级占比为 95.0%,均优于对照组的25.0%、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治疗后1h内心电图ST段回落>50%、术后1周内LVED、LVEF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1 h内ST段回落>50%患者35例,多于对照组的26例;LVEF(56.15±5.85)%、术后1周内LVED(49.83±4.43)mm均优于对照组的(52.62±5.85)%、(52.70±4.23)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后1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50%、术后1周内LVED、LVEF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后1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50%、术后1周内LVED、LVEF比较[(n(%),]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后1 h内ST段回落>50% LVEF(%) 术后1周内LVED(mm)试验组 40 35(87.5)a 56.15±5.85a 49.83±4.43a对照组 40 26(65.0) 52.62±5.85 52.70±4.23 χ2/t 5.591 2.699 2.963 P 0.018 0.015 0.00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本院所在地区属于寒冷地区,高脂饮食等危险因素较多。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24 h积极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降低梗死面积的扩大。但此过程需积极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微血栓的形成[4]。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均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为前体型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主要可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相关酶的结合,使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活性减弱,由此发挥治疗的目的[5,6]。替格瑞洛是近年新研制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也是目前唯一具有可逆性的抗血栓药物,其激活不依赖肝脏CYP450代谢机制能够直接拮抗P2Y12受体,并可干扰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7,8]。近年临床观察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现象逐渐增加,不能达到理想的抗血小板作用,且有研究发现,替格瑞洛的抗血栓效果较氯吡格雷有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 0~1级占比为5.0%,2~3 级占比为 95.0%,均优于对照组的 25.0%、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 h内ST段回落>50%患者占比87.5%(35/40)多于对照组的65.0%(26/40);LVEF(56.15±5.85)%、术后1周内LVED(49.83±4.43)mm均优于对照组的(52.62±5.85)%、(52.70±4.23)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证明[9]替格瑞洛起效快,应用负荷剂量 180 mg,30 min 起效 ,产生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程度高于氯吡格雷,且药物停用后,药物效应终止也快。替格瑞洛可改善术前、术后TIMI血流的原因考虑与此有关。同时替格瑞洛能够抑制腺苷摄取,提高局部腺苷水平[10]。这种腺苷水平的升高可能导致额外的血小板聚集/活化抑制作用、心肌保护作用[11]、血管舒张、炎症调节等。

综上所述,可有效改善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灌注血流和心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冠心病患者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并发症发生的临床分析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