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对血压的影响

2018-12-12黄玥王慧李晓东李忠杰

心电与循环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理收缩压食管

黄玥 王慧 李晓东 李忠杰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临床了解心律失常机制的一个重要无创手段,通过常规放置食管电极进行电刺激,起搏心房,可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从而作出诊断[1]。因检查过程中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经食管心房电刺激,易造成受试者紧张焦虑,引起患者血压波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应用对受试者血压影响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检查过程中血压变化情况,探讨该技术在血压偏高人群中的安全性,现将观察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7年1月至1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患者613例(嘉兴市第一医院141例,浙江省人民医院330例,浙江省中医院142例),排除不能耐受检查或检查过程中频发心动过速而终止检查及检查资料不全者55例,共558例。其中男349例,女209例,年龄18~81岁(43.0±11.2)岁。排除既往食管疾病(如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等)及既往心脏手术史、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及分组 患者平卧于检查床,将血压袖带气囊中部放置于右上臂肱动脉的上方,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2~3cm处。采用迈瑞MC-6700A袖带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分别记录血压测量结果,并计算出血压上升或下降的差值。(1)检查前:放置食管电极前进行血压测量,根据患者检查前血压测量结果进行分组。患者检查前平卧位测量第1次血压,结果正常者则归为正常组。结果增高者(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5mmHg,1mmHg=0.133kPa),休息10min再进行第2次测量,第2次血压结果正常则归进正常组,血压增高则归为增高组。高血压患者检查前均不停用高血压药物。558例患者中,增高组196例,正常组362例。增高组患者取第2次测量结果作为检查前血压值。(2)检查中:S1S1分级递增刺激过程中,在S1S1分级递增刺激刺激频率≥110次/min与≤170次/min时,房室传导1:1时测量血压。检查中于S1S1分级递增刺激频率130~140次/min时测定血压值。(3)检查后:检查完成,食管电极取出后即测量血压值。

1.2.2 心脏程序S1S1刺激方法[2-3](1)S1S1定数刺激个数以10次为准,频率采用自身频率四舍五入+10,S1S1定数刺激进行 3 次。(2)S1S1分级递增刺激:采用同上S1S1定数刺激频率开始刺激,每次刺激30s,间歇2min后递增10次,刺激频率≤150次/min时,刺激时间为30s。刺激频率>150次/min时改用10次S1S1定数刺激,直至观察的电生理现象出现(如房室传导有效不应期、心动过速诱发)或刺激频率>230次/min[1]。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值均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检查时段血压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检查时段血压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增高组、正常组检查中舒张压均高于检查前,检查后舒张压均低于检查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9、2.809,3.819、3.487,均P<0.05)。两组3个时段的收缩压比较,除正常组检查后与检查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5)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各检查时段两组患者血压差值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查中血压值上升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检查中至检查前收缩压差值、舒张压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查后至检查中收缩压差值、舒张压差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是一项无创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4-5]。在检查过程中,部分患者对经食管电刺激反应感到不适,在检查过程中因不适至精神紧张焦虑、在应激状态下出现血压波动。

紧张是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可感受到的)失衡。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可通过两个生理环路对血压进行调节:(1)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6-8]。一方面,食管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因患者紧张,交感神经-肾上腺髓系统兴奋性增加,应激刺激被中枢神经接收、加工和整合后将冲动传递到下丘脑,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大量分泌,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变化[9];另一方面,紧张刺激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血压增高。本研究结果可见,检查过程中两组的舒张压变化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收缩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为舒张压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周小血管的阻力和心率,外周小动脉的阻力越高,心率越快,舒张压越高。检查过程中患者紧张及快速经食管心房电刺激均可使心率加快,舒张压增高。检查完成后,随着外界刺激解除及患者紧张情绪的缓解,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检查中有下降,检查中与检查后正常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增高组的舒张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快速起搏心房增加了心房对心室充盈的辅助泵的作用,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率加快,共同是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增高[10]。但本研究发现两组检查中血压增高的数值与检查前、后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升高的血压仍在生理调整的范围内。因为本研究观察病例检查中血压均为发生心动过速(心室率110~170次/min)时的血压,快心室率可能是造成受检者血压没有明显升高的一个因素。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及脑血管意外的情况。因此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对血压正常者和轻度或中度高血压者是安全可行的。

进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过程中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及血压情况,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降低起搏阈值,减少患者的不适。该项技术在中高度血压增高患者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生理收缩压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