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小儿急性白血病PICC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

2018-12-1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张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静脉炎白血病组间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张静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80例行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将其均分各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27∶13,年龄5~13岁,其年龄均值为(9.57±2.34)岁。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4~14岁,其年龄均值为(9.68±2.57)岁。对比两组患儿基本数据,不存在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采取基础护理,主要包含病情监控、健康指导、给药干预等。对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热情与患儿进行交流,针对患儿的心理情绪予以针对性干预,改善患儿的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效果。②置管护理:护理人员需耐心详细地向患儿和家属介绍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如自我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对患儿日常导管维护工作予以加强,对皮肤出口的药物予以定时更换,并使用透明敷贴进行固定。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予以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儿的临床反应进行详细观察,将其上报医生。③并发症干预:护理人员需重视感染情况,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静脉炎发生;现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对导管予以浸泡,并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避免静脉炎发生。④饮食干预: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需保证营养平衡,可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附表 分析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1.3 判定指标 对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时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具体详情见附表。

2.2 分析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儿中,出现1例血栓、2例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参照组患儿中,出现2例血栓、4例静脉炎、3例皮肤过敏、3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12/40);经统计学软件分析,X2=6.6462,P<0.05。

2.3 分析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相比于参照组的80.00%(32/40)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综合护理属于心理护理模式中的一种,护理人员需明确护理模式的中心理念,将其疾病自身护理作为护理重点[1]。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理状态、所处环境以及致病原因,进而为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系统化以及全面化的护理服务。对于患儿临床症状护理人员需予以密切观察,保证病房干净整洁,增加巡视次数,对穿刺部位重点监护[2]。在治疗后,需对患儿尿的酸碱值、形状、量等进行检测,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每周测量1次患儿的血常规。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将综合护理应用在行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儿护理工作中,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患儿得到较优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行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静脉炎白血病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