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对NICU中早产儿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12-11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00乔青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系统化宣传教育母乳喂养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00)乔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NICU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按照出生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29~36周,平均(32.59±3.66)周。参考组:男26例,女24例,胎龄28~36周,平均(32.61±3.70)周。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新生儿娩出后,对母亲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系统化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①科室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系统化健康宣传制度、流程,明确宣教人员的职责;总结本科室以往母乳宣传教育存在的疑点难点,并进行改进。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均掌握母乳喂养的基础知识。②评估产妇母乳喂养能力。制定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产妇基本身体状况、对母乳喂养态度、是否可及时送母乳、影响送母乳的原因等,制定个体化、层级化以及系统化的宣传教育。③丰富宣教内容,组织母亲接受系统化母乳喂养宣教课程,增加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母乳喂养课程每周3次。宣教结束后,了解家属的母乳喂养情况,再次分发问卷,包括其过去母乳喂养实践情况、态度、疑问等,再次进行宣传教育,持续改进宣教方法及内容。

附表 两组早产儿出院时生长指标比较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早产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感染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②记录患儿住院7d内以及出院时纯母乳喂养情况;③早产儿入组时、出院时记录其体质量、头围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x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早产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 0%(5/50),参考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1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母乳喂养情况 观察组娩出后7d内母乳喂养率为70%(35/50),出院时母乳喂养率为96%(48/50);参考组娩出后7d内母乳喂养率为52%(26/50),出院时母乳喂养率为78%(39/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1=3.405、X22=7.162,P1=0.065、P2=0.007)。

2.3 出院时生长指标情况入组时,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头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头围宫外成长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2012 年,全球早产行动报道指出,全世界早产率达到11.1%,因此加强早产儿营养管理成为研究的热点[1]。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及抵抗力,促进婴儿发育[2]。我院于2016年在NICU内开展母乳喂养,并选取部分早产儿母亲作为对象进行系统化母乳喂养健康宣教。通过结果2.2可以发现,参考组7d内母乳喂养率较低,仅有52%,这与我科室开展母乳喂养实践较短、母亲缺乏早产儿相关信息、宣传教育、流程制度尚未成熟等有关,因此我院加强母乳喂养健康宣教任重道远。系统化宣传教育通过多方法、多途径宣教,发挥主导作用,使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证明系统化母乳喂养宣教可取得较大成效。本次研究中,随着观察组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早产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出院时生长指标均优于参考组(P<0.05),证明系统化母乳喂养宣教能够消除母乳喂养障碍,促进早产儿更好发育,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总之,系统化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在NICU中使用,能够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及泌乳量,有助于早产儿更好地发育成长。

猜你喜欢

系统化宣传教育母乳喂养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