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金世元“医药圆融、源于实践”的学术思想传承及其对中药房管理的指导意义

2018-12-1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100039张萍马艳芹崔园园周永峰房吉祥张蓉蓉董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圆融中药房学术思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100039)张萍 马艳芹 崔园园 周永峰 房吉祥 张蓉蓉 董旖

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在70余年辛勤耕耘的岁月里,尚德修身,医药圆融,勤于实践,以精湛的学术造诣,深厚的专业积淀为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业界誉为“中药泰斗”,堪称一代“国医大师”[1]。在中药鉴别、炮制、调剂及中成药合理使用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笔者作为金老先生入室弟子,聆听教诲,受益匪浅,深感老师“医药圆融,源于实践”的学术思想对指导中药房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其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简要梳理,并结合对中药房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做以阐述。

1 金教授学术思想传承

1.1 学术渊源 金教授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源于其几十年的中医药工作实践[2]。金教授常说,中药行业“三分理论,七分实践”,“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干过”,实践在中医药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曲折而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铸就了金教授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精药通医”的知识结构更为他从事中药事业提供了全新视角。

金教授坚信治病救人、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中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中药研究和应用中,始终坚守一切着眼于临床实用的原则,通过长期的实践,在中药鉴别、炮制、调剂及中成药合理使用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3]。他深入全国各地的主要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分析中药资源分布情况,收集整理中药种植加工技术资料[4]。通过对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产地、性状、规格、质量、疗效等方面的长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真伪优劣鉴别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药鉴别理论与实践系统,在业内独树一帜。注重中药传统炮制理论和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掌握了很多濒于失传的有特殊临床疗效的中药炮制技术,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代表性传承人。根据自己几十年中药房工作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中药调剂基本操作规范,为调剂学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5]。在收集和整理全国中成药的工作当中,利用深厚的中医理论及方剂学和临床中药学知识,全面总结了中成药临床应用经验,提出中成药合理用药基本原则,对于当前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和创新开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6]。

金教授在70余年辛勤耕耘的岁月里,始终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尚德修身,恪守自律,勤于实践,这是其取得丰硕学术成就的根基。从学徒到带徒,他不仅将自己的专业技术倾囊相授,还用自己几十年来养成的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们树立了表率。

1.2 学术特色 金教授学术思想体系的特色是“医药圆融”。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医靠药治,药为医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金教授在实践工作中始终将中医、中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以治病救人为目的,通过提供优质的中药药品与优质的技术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与有效,充分发挥“医靠药治,药为医用,密切结合”的优势作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金教授在中药鉴别、炮制、调剂、中成药使用等领域的实践中,坚守一切着眼临床实用的原则,将中医药理论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医药圆融”学术思想。他不仅对中药生产加工环节的每一个步骤了如指掌,更能站在临床治疗的角度,分析这些步骤对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实际意义,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金教授“医药圆融、源于实践”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笔者从事中药房管理工作,深切感到金老学术思想对中药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金教授学术思想对中药房管理的指导意义

中药房在医疗机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连接医师与患者的重要纽带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医疗需求的服务范围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形势下中药房的功能由被动的供应保障型逐步转向主动的技术服务型,工作重心也由“以药品为中心”逐步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这就对中药房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中药质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作用,为临床提供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药事服务(如附图1)。

2.1 提升管理理念 在金老学术思想指导下,提出“以病人为中心,医药紧密结合,提高服务质量”的中药房管理理念。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以病人为中心”是中药房管理的核心,该理念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具体体现。金教授常言:“中药行业特殊就特殊在是个治病救人的行业。”在70余年的从业实践中,恪守药德,崇尚医德,修身自律,始终坚守一切着眼于临床实用的原则,其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正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也是我们后辈们学习的榜样。

“医药紧密结合”是中药房管理的关键,是确保临床中药质量,提高患者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医师遣药处方,药师抓药调剂,各有所知、所懂的背后,二者各有所不知、所不懂。中药房与临床科室之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以多样化的业务活动为载体,围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医师与药师的专业长处进行交流。医师讲用药疗效心得,药师讲质量鉴别与炮制加工,双方互补,开阔眼界、增强沟通。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中药师下临床的工作,追踪患者用药情况,切实了解临床用药需求等。

“提高服务质量”是中药房管理的目的,是中药房由供应保障型转向技术服务型的新要求。提供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药事服务,药学人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医药知识兼通。药师除了要有较强的审核、调配、临方炮制、煎煮等专业技能,还要有解答药物咨询及开展用药指导的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开展个体化用药指导,现场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在接受用药咨询过程中,还应注意收集用药信息和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工作缺陷等,并将信息整理成资料,定期反馈给临床,从而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2.2 健全管理系统 在金老学术思想指导下,提出“以质量控制研究中心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建立全程一体化管理系统”的中药房管理体系。

质量控制研究中心是新形势下中药房管理系统的核心。中药房由传统的供应保障型转向技术服务型,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技术保障体系才能实现这一转变。金教授“医药圆融,源于实践”的学术思想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中药大质量观”,着眼于中药技术工作的全程,但其核心是关注于密切医药结合,提高中药应用于临床的疗效质量。这与中药房工作的总体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建立了以临床为导向的,中药“品种-质量-药性-疗效-用法”五位一体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技术平台,为提升中药房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切实有力的保障(如附图2)。

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目前,中药房管理已从药品的进、出到中药处方的审核、调配、发药等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整体上提高了中药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杜绝差错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尤其是对中药材资源变化情况、中药产地、中药质量标准数据、中药常用剂量、中药不良反应、中药配方颗粒以及中药价格变动情况等等,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为管理部门提供分析报告,为临床研究提供药学资料,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等。

建立全程一体化管理系统,是实现中药房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的基础。中药房管理着品目繁多的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及中成药等,涉及采购、质检、炮制、仓储、调剂、临床等众多环节,其工作的性质具有综合性、技术性、服务性、复合性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但中药房管理的核心只有一个,即全面提高药事工作的质量。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以质量控制研究为中心,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建立了中药房全程一体化管理系统,显著提升了中药房质量管理水平(如附图3)。

2.3 完善管理方法 确切落实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方法。当前最迫切的是以提高药房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围绕药事技术质量为核心,一方面建立各个工作岗位标准作业程序(SOP),加强在岗人员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建立中药房人员的专业技术业绩考核指标,以制度为指挥棒,促进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金教授在中药房中,不仅对中药生产加工环节的每一个步骤了如指掌,更能站在临床治疗的角度,分析这些步骤对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实际意义,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值得我们每个中药房从业人员学习。

3 小结

金教授在70余年辛勤耕耘的岁月里,始终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尚德修身,恪守自律,勤于实践,坚守一切着眼临床实用的原则,将中医药理论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医药圆融,源于实践”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笔者聆听教诲,深感老师的学术思想对指导中药房管理工作及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尤为重要。结合笔者自身在中药房的工作实践和学习体会,对提升中药房管理理念,健全管理系统和完善管理方法做了简单阐述,今后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落实。

本文承蒙金教授亲自指导,在此对其悉心教导与大力栽培敬表感谢!

猜你喜欢

圆融中药房学术思想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无尽圆融
圆融中心
稚拙率真 圆融大气
“虚拟中药房”破中医药服务瓶颈
圆融和美,上善若水——邹惟山十四行诗管窥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