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12-11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李倩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经腹腺瘤息肉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李倩倩

小儿肠息肉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是导致儿童便血的主要原因,但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息肉特别是多发息肉会随着息肉数量的增多、时间的延长提升息肉肿瘤性改变的风险[1]。因此,对于不明原因肠出血、便血的儿童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和处理,防止息肉发生腺瘤性改变。目前,肠息肉的诊断多采用X线钡灌肠诊断或结肠镜检查,其中X线钡灌肠检查耗时长,术前禁忌症繁多,不利于急诊患者检查,且具有辐射损伤;而结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手段,易造成患儿不配合,影响检查进程及检查结果,且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患儿肠壁受损出血,甚至破裂、穿孔,检查接受度较低[2][3]。为进一步寻找安全、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本研究给予到我院就诊的存在腹痛、便血症状的疑似肠息肉患儿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肠息肉中的诊断价值。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12月期间收入的91例以腹痛、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患儿,其中男55例,女36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年龄(5.17±2.24)岁,其中<1岁4例,1~2岁14例,3~6岁44例,7~12岁29例;急诊患儿18例,门诊患儿73例。

1.2 方法 患儿取平卧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iU Elite)常规扫描腹部后,采用L12-5线阵探头依次进行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多切面扫描,对可疑病灶进行重点放大检查,详细观察病变部位的大小、形态、血供情况、内部回声。门诊患儿检查前禁食8h,对于配合度较低、哭闹的患儿可镇静熟睡后进行检查;急诊患儿不做检查前特殊准备。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并观察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息肉性质、部位分布以及各性质息肉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影像学特征。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91例患儿中有83例经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准确率为91.21%(83/91),其中并发肠套叠35例(42.17%);误诊的8例患儿术后病理结果分别为血肿3例、肿大淋巴结3例、畸胎瘤1例、血管脂肪瘤1例,误诊率为8.79%(8/91)。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的83例患儿中存在7例超声诊断位置与手术切除位置不一致。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各性质息肉例数与息肉位置见附表1、附表2。

2.2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息肉影响特征①幼年性息肉:肠腔内存在单个类圆形团状稍强回声,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常见散落的细小无回声区,分布不均匀,部分基底部存在细长蒂样结构,彩色多普勒图像可见回声内树枝状分布的血流信号。②黑斑息肉综合征:肠腔内存在多个类圆形团状稍强回声,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可见条状强弱相间回声,回声分布不均匀,团状稍低回声呈菊花石样改变,部分基底节存在长带状蒂样结构,彩色多普勒图像可见丰富的放射状走行的血流信号。

3 讨论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异常生长突出的未确定病理性质的组织,多发生于男性,主要分为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中炎性息肉可经治疗后痊愈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消失,并有恶变倾向[4]。因此,早期确诊肠息肉的病理性质至关重要。儿童肠道息肉主要分为幼年性息肉、黑斑息肉综合征、腺瘤样息肉,其中以幼年性息肉最为常见,黑斑息肉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为错构瘤性息肉,多发时常与幼年性息肉以及腺瘤样息肉并存,易引起急腹症;腺瘤样息肉发病率较低,易受肿瘤大小、异常增生程度、组织学形态等因素影响产生恶变倾向;结肠部位为息肉易发部位,其中以乙状结肠最多。本研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83例病例中幼年性息肉发病率为89.15%,黑斑息肉综合征发病率为9.64%,腺瘤样息肉发病率为1.20%,乙状结肠部位发病率为45.78%,与上述结论一致。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83例肠息肉患儿中并发肠叠套发生率为42.17%,分析其原因为息肉的存在会导致空气灌肠效果不佳或复位后又反复肠叠套,提示除腹痛、便血症状外,对于肠叠套患儿应考虑肠息肉的可能性。

附表1 超声诊断各性质息肉例数[n(%)]

附表2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位置分布[n(%)]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息肉的诊断准确率为91.21%,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息肉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又称B超、彩超,适用于全身各脏器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非入侵性、无创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肠腔、肠壁结构,准确定位病变位置,清晰显示肠息肉大小、性状、内部结构,还可反映息肉内的血流灌注情况,同时还可对肠息肉引发的急性肠套结进行明确诊断,且重复性高,对小儿肠息肉的术前诊断及术后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同时,正常肠皱襞为排列有序的条状稍强回声光带,在检查过程中通过不断蠕动改变形态,加之肠腔内存在的回声增强的粪便内容物以及较多的气体回声干扰,容易造成息肉结节探查不清,导致漏诊。因此,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应使用缓慢加压法将肠道内容物及气体排开,使肠道内声像改变显示更加清晰,并反复多切面扫描可疑病灶直至完全排除为止,必要时可饮水后观察或清洁灌肠后再次检查。8例患儿超声诊断位置与手术切除位置不一致,分析其原因为横结肠活动范围较大,肠蠕动会改变息肉位置;对于多发息肉病例,肠镜下切除息肉并非超声诊断的息肉。8例误诊病例中,3例血肿病例是由于患儿受外伤未及时就诊治疗,而后发展为包裹性血肿,待症状明显后以肠道类疾病就诊,加之病史资料不全导致误诊;3例肿大淋巴结病例是由于肠叠套压迫淋巴结导致其淤血、肿大、变形而致误诊;1例畸胎瘤与1例血管脂肪瘤是由于超声诊断医师探查不仔细、经验不足导致的误诊。

总之,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息肉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疑似小儿肠息肉患儿首选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经腹腺瘤息肉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