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2018-12-11河南省许昌龙耀医院461700白占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左心桡动脉卧床

河南省许昌龙耀医院(461700)白占伟

目前,临床上冠心病常用的治疗措施为手术介入治疗,PCI手术作为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主要手段,又分为股动脉入路和桡动脉入路两种手术入路方式。为了明确不同手术入路方术后的疗效差异,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不同的入路PCI术治疗,探讨适合用于临床推广的最佳手术入路方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9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组,每组99例。A组:男59例,女40例,年龄60~78(69.4±5.6)岁;病程0.5~6(4.3±1.2)年。B组:男61例,女38例;年龄62~80(69.7±5.4)岁;病程0.6~7(4.6±1.1)年。研究纳入对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PCI手术治疗,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德国拜耳制药有限公司)和氯吡格雷(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阿司匹林每次1片(100mg*片),1次/天;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天1次,两组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最大剂量为300mg。A组采用经股动脉PCI术治疗,在患者股横纹下2cm处进行Judkins穿刺,在动脉鞘管内置入J型长指引导丝,沿导丝将造影管送入左右冠状动脉内,进行多角度、多体位造影。术后6h拔除鞘管,局部按压20min,使用弹力胶布和纱布压迫止血。B组采用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在患者桡骨茎突近心端1cm处或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进行穿刺,置入6F动脉鞘管,沿J型长指引导丝将造影管送入患者左右冠状动脉内,进行多体位、多角度投射造影。术后拔出动脉鞘管,并进行止血处理。两组均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支架置入术,并根据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选择相应的球囊支架,行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0.1g/次,1次/天。

附表 两组手术期间的观察指标对比(n,±s)

附表 两组手术期间的观察指标对比(n,±s)

组别(n=99) 手术时间(min) 穿刺时间(min) X线暴露时间(min) 术后卧床时间(h)A组 34.3±6.1 6.6±2.4 39.3±5.5 17.9±5.2 B组 43.7±6.8 10.1±2.6 44.6±5.9 3.3±1.6 P<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及计量数据采用(n,%)和(±s)表示,组间检验用x2和t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期间的观察指标比较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B组,但其术后卧床时间则明显多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3%及术后半年的复发率2.0%明显低于A组的13.13%、9.1%,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以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为受试对象,通过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显示B组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明显长于A组,但其卧床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和复发的几率明显低于A组,表明采用股动脉入路PCI手术治疗,能减少患者手术操作、穿刺和X线暴露时间,主要原因在于经桡动脉入路PCI术操作流程较多,手术耗时较长,但经桡动脉入路实施PCI手术,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防止冠状动脉再次狭窄的作用,且桡动脉入路PCI术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1]。此外,桡动脉位于前臂浅表部位,迷走神经分布量少,也无重要的动、静脉,能预防术后动、静脉瘘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

综上所述,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患者采用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治疗安全性,减少术后短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左心桡动脉卧床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