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探究

2018-12-11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464000岳德亮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术式胆道胆管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464000)岳德亮

胆道结石为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1]。该疾病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如何选用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及时治疗该疾病已成为外科医师重点思考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联合术式在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效果已获临床认可[2][3]。为了分析该联合术式的应用价值,笔者选择本院接收的患胆道结石的100例患者,采取三镜联合术式开展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手术情况及效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接收的患胆道结石的200例患者,对象收集标准:①200例患者均合并程度不一的右上腹部疼痛、发热、寒战及黄疸史;②均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③均满足相关手术指征;④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⑤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脑、肝及肾等器官性疾病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③合并精神障碍或疾病者;④不配合本研究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100例,包含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有25岁,年龄最大的有67岁,平均年龄(40.62±9.53)岁。研究组共50例,包含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有26岁,年龄最大的有69岁,平均年龄(41.28±10.37)岁。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分析发现,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附表 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情况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针对伴急性炎症者给予抗生素行抗感染处理,且采用降酶、保肝及营养支持干预,对其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低蛋白血症进行纠正;针对伴急性胰腺炎者给予生长抑素用药。

1.2.2 手术治疗 参考组100例确诊后拟行常规开放手术开展治疗,具体操作包括:全身麻醉满意后,常规开腹切开患者胆总管进行取石,行腹腔清洗、清洁创面后,给予引流管留置,缝合切口。研究组100例确诊后采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联合术式开展治疗,参考患者术前的CT、MRI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其结石情况(大小、部位)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选取合理的手术方案,具体操作包括:①针对单纯肝外胆管结石且直径小于2.0cm者,采用EST术(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胆道取石+ENBD术(鼻胆管引流)联合术式治疗。②针对直径大于2.0cm且合并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胆道结石患者,采用EST术联合EN术式治疗。③针对直径大于2.0cm的胆道结石或既往接受过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的直径小于2.0cm的胆道结石患者,采用LCDE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配合取石+胆道“T”管引流联合术式治疗。④针对结石直径较大、存在壶腹部占位或高龄患者身体素质较差等没有手术条件的患者,采用ERCP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支架治疗。⑤针对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已接受过ENBD的患者,采用LC联合LCDE术式治疗,手术时可对肝外胆管进行一期缝合。⑥针对伴肝外胆管结石的胆囊结石患者,采用ERCR术+胆道取石+EST术+LC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配合取石联合术式治疗。⑦针对合并水肿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胆道结石患者,在对其胰腺炎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ERCP术+胆道取石+ENBD术联合术式治疗,针对出血坏死型患者采用LC术+LCDE术+“T”管引流联合术式开展治疗,且经腹腔镜将胰腺被膜切开行多管胰周引流。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对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进行记录,术毕后记录两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情况、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SPSS20.0分析,其中前者经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且以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后者经[n(%)]进行表示,且以卡方检验方法分析,如果显示P<0.05则提示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情况对比分析 研究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止痛药用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少(P<0.05)。如附表。

2.2 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胆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3.0%;参考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6例,胆瘘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可见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与生活压力的逐渐变化,胆道结石患者的发病例数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实践表明,胆道结石采用保守药物治疗的疗效通常欠佳,且易引发胰腺炎及癌变[4]。因此,现今临床上针对该疾病患者主要施行外科手术方案开展治疗。传统临床上采用的开放手术方案虽然可获较好的疗效,但因其存在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较多等缺点,且还易遗留瘢痕,故通常不易被患者接受。

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微创术式在胆道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5][6]。近年来,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等三镜联合术式的应用为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开创了一个新途径,按照患者的结石大小、位置及并发症的区别,三镜联合术式的介入时机、组合方法、顺序也有明显的区别,临床上将其称之为“鸡尾酒”疗法。因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三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且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经实践发现,采用三镜联合术式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与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组患者相比显著更少,止痛药用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针对胆道结石患者采用三镜联合术式开展治疗具有微创、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术式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