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

2018-12-11范玉洁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腹部切口情况

范玉洁

(吉林新华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切口感染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当发现切口感染后,无法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容易引起全身感染,给各项器官功能带来损害,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该并发症的发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影响要素的控制,降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十分必要。在本文中,将收治的4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出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4~55岁,平均(30.42±2.14)岁;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3~54岁,平均(30.42±2.13)岁。诊断标准:患者的切口感染是在手术后的一个月之内,切口部位存在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经过切口分泌物涂片、细菌学检查,说明该感染与腹部手术相关。纳入标准:符合腹部手术特征、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检查禁忌症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干预措施。观察组:对患者切口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加强护理措施的应用。具体的方法为: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填写,记录患者的所有临床信息资料,其中,主要为手术切口位置的感染情况、手术情况等。手术情况主要是要将具体的手术时间、地点、性质等记录。还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红蛋白、体重等参数,最后总结患者腹部手术的切口感染因素[2]。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的BMI、Hb以及手术具体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观察组数据分析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分析(±s)

组别 n BMI(kg/m2) Hb(g/L)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20 19.23±2.42 145.25±34.21 94.24±24.24对照组 20 23.45±2.25 106.24±25.25 135.24±24.47 t 5.7113 4.2030 5.3234 P 0.0000 0.0002 0.0000

3 讨 论

临床上常见的手术为腹部手术,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愈合的时候,还会发生明显的感染情况。所以,在各个环节内,要对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因素全面分析,选择适合的护理措施来预防[3]。在上文各项指标分析中发现,腹部手术患者因为年龄较大,尤其是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较低,在手术后需要卧床,其血液循环不畅通,很容易带来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因为他们长时间机体为高血压状态,血浆渗透压不断增加,无法促使机体抗感染愈合能力的提升,感染情况更明显[4]。为了缩短手术时间,医护人员在手术中需要相互配合,增强自身的熟练程度,加强和医生的相互配合,并按照无菌技术要求来配合医生,促使其传递效率的提升。还需要对手术室人员的流动现象合理控制,降低人员的出入次数。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结合患者的手术类型、病原菌等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切口护理工作,在手术后观察患者切口位置是否存在渗血情况、加强切口周边的清洁性,给予敷料的定期更换,当发现异常后要马上给出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在多方面加强处理能促进其临床效果的发挥。

猜你喜欢

腹部切口情况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脱发 养“老金”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