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及早期防范

2018-12-11徐寒凝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胎盘血肿胎儿

徐寒凝

(广西藤县人民医院产科,广西 藤县 543300)

胎盘早剥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主要是指处于正常位置的胎盘于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发生部分剥离或完全剥离现象,即胎儿未娩出胎盘就开始从子宫壁剥离,其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引发产前产后出血,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且诱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1-2]。本文为了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及早期防范,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例胎盘早剥孕妇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9例胎盘早剥孕妇,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2.05±1.25)岁;发病时孕周24-37周2例、孕周>37周7例;其中经产妇5例、初产妇4例;病情分级:Ⅰ度2例(胎盘剥离面积较小)、Ⅱ度4例(胎盘剥离面积为三分之一)、Ⅲ度3例(胎盘剥离面积大于胎盘本身的二分之一)。

纳入标准:①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均符合胎盘早剥诊断标准,经相关检查确诊;③认知功能正常;④无药物禁忌症。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等疾病;②存在肺部感染等疾病;③处于昏迷阶段;③伴有严重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等症状;④存在颅内感染等疾病。

1.2 方法

防范措施:①II度及III度胎盘早剥在临床上较为容易确诊,典型临床症状在于腹部明显疼痛、阴道流血、宫缩频率异常(无明显宫缩间歇期)及胎心变化等,而I度胎盘早剥主要见于分娩期,常无明显腹痛或者轻微腹痛腰涨不适,但是胎心监测往往可表现出晚期减速变化,因此医生需密切观察,有利于区分病情的严重程度,且制定相应救治措施,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上选择可采用B超技术辅助检查,有利于协助医生较全面了胎盘附着位置及胎盘早剥的类型解及胎儿存活的情况,尤其是血管发生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能够通过监测子宫动静脉血流变化,及时观察到,继而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通过指导孕妇定期产检,以便于避免胎盘早剥事件的发生。但是对于非典型胎盘诊断而言存在一定困难,需通过B超图像观察胎盘是否存在血肿现象,即是胎盘厚度,与子宫壁之间有无出现不正常液性暗区。因此,建议孕妇应重视产期产前检查,医师需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孕妇对妊娠期特有疾病的认知度,做好高危妊娠的评估,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原发病,预防及减少并发症发生,以达到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且指导孕妇孕晚期减少重力劳动,禁止性交,因此避免胎盘早剥关键在于预防,尤其是对临床症状不明显孕妇而言,通过定期检查以便于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做好相应干预措施,对保证母婴安全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9例胎盘早剥孕妇的发病因素及干预后新生儿窒息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

2 结 果

胎盘早剥发病因素发病因素中,妊娠高血压占33.3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占1.11%,胎儿生长受限占11.11%,宫腔内压力骤减占22.22%,脐带、胎盘异常等因素占22.22%。如表1所示。

表1 胎盘早剥发病因素

干预后,9例胎盘早剥孕妇自然分娩率22.22%,剖宫产率77.78%,新生儿窒息率22.22%;均未出现死亡例数。

3 讨 论

胎盘早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通常发生予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阶段,主要是指胎盘在胎儿未分娩之前已从子宫壁上部分脱离或完全脱离,具有发病迅速、病情严重等特点,对预先诊断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而对孕产妇而言,胎盘早剥可造成子宫胎盘卒中,血液浸润肌层,子宫收缩力减弱,从而造成产后出血,严重者甚至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3]。有研究表明,胎盘早剥国外发病率0.7%左右,国内高达1.5%左右,同时新生儿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6%左右[4]。因此在临床上着重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尤为重要,可对早期预防措施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明确胎盘早剥发病机制,主要认为有以下因素:①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一旦患有该疾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胎盘早剥危险性,主要是因为妊娠期高血压能够导致胎盘底蜕膜螺旋小动脉发生硬化与痉挛现象,继而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胎盘后血肿,若是长时间处于血肿状态则能够促使胎盘强行剥离子宫;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一旦肝内胆汁淤积过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管中皮因子分泌量,且影响胎盘功能;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通常是由血流不畅所引起,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疾病孕妇,能够发生胎盘血管供血不足现象,一旦血管发生堵塞或破裂,则能够造成血肿,从而在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若是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大量减少胎盘的绒毛面积与毛细血管面积,最终造成胎盘梗死;④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多胎:若是孕妇体内存在较多的羊水,能够增加子宫张力,若张力过大则会,影响子宫过度伸张,导致胎盘血流不通畅,且发生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往往是由多因素共同造成,即包括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羊膜腔压力升高、缺少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外界重力因素等;而多胎发生胎盘早剥主要原因在于宫腔内压力,可在进入临产阶段后逐渐增加宫内压力;⑤机械系因素:外伤、脐带过短,及羊膜腔穿刺等;故此在临床上尽快研究该病诱发因素十分重要,以便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保护母婴生命安全具有积极作用[5]。

总而言之,胎盘早剥现象能够对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前需掌握疾病发病因素及诱发因素,继而起到避免诱发因素影响的作用。

猜你喜欢

胎盘血肿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