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秀山花灯文化节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8-12-10杨晨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

杨晨

摘 要:秀山花灯又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是一种经过长时间演变流传下来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广泛流传于贵川湘鄂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花灯艺术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秀山花灯最具代表性。然而秀山花灯文化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起步晚,缺少群众基础,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基于此,通过对该节庆活动深入分析,提出了特色经济发展策略,人才回流策略,新型宣传策略等系列策略,以期促进秀山的经济以及花灯文化节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花灯文化节;特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3.008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一个拥有18个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民俗文化多姿多彩、争奇斗艳,其中最著名的是秀山花灯。秀山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集宗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于一身,表演形式灵活多变,以活泼轻松、风趣诙谐的特点展现人民群众的劳动与日常生活,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秀山花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传承秀山花灯对于促进土家族民俗音乐舞蹈艺术及其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秀山花灯在传播和传承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问题:2017年12月23日——12月25日秀山县才首次举办“赏十里花灯,品百年西街”首届民俗文化节。本文围绕将秀山民俗文化节打造为秀山花灯文化节这一品牌的发展问题,力求找到其中问题所在,并且解决问题响应国家政策號召帮助秀山花灯节建设品牌,推动其发展传承并且推动当地社会发展。

1 秀山花灯及秀山花灯文化节现状

1.1 花灯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关于花灯的起源有土著说、外来说和土著外来结合说三种。秀山花灯中有唱段“灯是为,灯是灯,灯由何处起、灯由何时生?仁宗皇帝登龙位,国母娘娘瞎眼睛,许下红灯三千六百盏,流传两盏到如今。”由此看来秀山花灯最早起源是唐朝时期,但是不论秀山花灯是由何而来,起源何处,它的历史也是足够长远的,长时间的积累沉淀也使得它的文化底蕴变得深厚,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秀山花灯逐渐形成了“崴步”的舞步基础,将当地民歌与外来歌曲相融合,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现如今表演形式多样、剧目丰富的秀山花灯。任何事物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支撑,从秀山花灯的发展演变历程以及现如今的成就来看秀山花灯文化节能够成型并举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秀山花灯自身的丰厚文化底蕴。

1.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支持力度大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秀山花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弘扬和继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各地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坚定推行的理念,近年来,国家对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给予了极高的重视,放宽政策对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余生活的时间变得充足,使得老百姓对文化等精神层次的需求提高;大力发展文化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水平,增加幸福感。费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秀山花灯这一民俗纳入其中无疑是为秀山花灯镀了一层金,使得秀山花灯文化节在秀山花灯的光环下,很快的站稳脚跟,迅速发展。

1.3 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特色融合

秀山县作为一个贫困县的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全称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1983年4月4日,正式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来,一直都是自行管理,自治;主要聚居民族是土家族苗族,其中夹杂着少数瑶族、侗族、白族、布依族等居住人口。不仅如此,秀山县还是一个三省交界地带,东临湖南、南靠贵州,所以它在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吸收了多地外来文化以及民族独有特色文化而融合形成的秀山花灯,有着一种其他地方的花灯文化所没有的独有的民族魅力以及多方文化融合之美。秀山花灯的这种独有魅力与融合之美也可以是作为一个促进秀山花灯文化节极大的优势所在,并且也已经在文化节的发展之中得到了利用。

2 花灯文化节发展面临困难

2.1 开发慢起步晚,缺少民众基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秀山却在风头正热的几年里沉寂如水,只在2017年的12月份举办了首届秀山花灯文化节活动,国家支持助力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秀山却没有抓住民俗文化发展的热潮,跟上风向迅速成长发展起来,相对同级别的其他地区文化产业管理滞后。秀山县位于重庆市的贫困山区,长久以来就是属于贫困区县,至2017年10月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就此看来秀山县目前的经济还是相对落后的,主力军仍旧是农业等第一产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缓慢,居民生活水平跟不上平均水平,全部精力都在解决生活问题以及工作生产上面,对于文化保护,享受文化生活缺乏热情,一系列原因导致了本就起步晚发展缓慢的民俗文化节更是失去了人民的追捧与热情。

2.2 缺乏鲜明特色,带动作用微弱

秀山民俗文化节以“赏十里花灯,品百年西街”为主题在秀山西街民俗文化景区举办,其中形式有花卉展示博览会、摄影展、手机摄影展、集赞送好礼、民俗文化展演六大板块,对外宣称是“一站式”的民俗文化盛宴;但在仔细推敲观察后不难看出此次民俗文化节没有突出的自己民俗重点与特色,除民俗文化展演这一板块有少许民俗文化元素存在以外,其他版块与民俗文化关系甚微;花卉展示博览会在各个地方都有举办过得经历并没有多少奇特之处,摄影展与集赞送好礼这样的活动大可划分为民俗文化节的一些助兴节目,丰富节事活动。秀山民俗文化节在活动形式与子活动上未能够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对于当地最具著名的秀山花灯提到的地方甚少,既然当地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该围绕自己的特色发展;模仿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节无疑是与发展当地特色文化背道而驰,既达不到发展传承秀山花灯民俗文化、建设品牌、打响秀山花灯的名声的要求也无法带动所在地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2.3 当地政府惰怠,重视程度较低

政府是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 ,有对人民负责的义务以及组织发展文化事业。但在前几年政府整治之前,大多数政府人员闲置,人员冗杂无作为的事情时常出现,并且对城市大小事务关心力度不够,各部门机构之间存在脱节状态,办公程序冗杂。因此借鉴经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秀山的行政管理没有准确落实到位,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理解以及管理未能从整合性、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来入手,造成了文化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的脱节,缺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就查阅多篇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政府工作重心放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以及新型旅游业的发展方面,针对民俗文化做出的决策与发展措施较少,导致花灯文化节的发展缓慢,特色并不鲜明,没有达到与特色经济一并发展的初衷。

3 秀山花灯品牌塑造及发展策略

3.1 特色经济发展策略

文化、民俗的发展依靠经济基础,尤其对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样一个脱贫不久的年轻城市来说,经济基础的支持是秀山民俗文化节发展的重要的前提。秀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城市规划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经济不活跃以及人才大量外流导致经济发展不起来。对于现如今才刚刚脱贫的秀山来说,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一个方面,必须采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加大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并重。在发展旅游与民俗文化节的时候将特色农产品推入节日文化之中,将其进行捆绑宣传与销售,形成连锁反应解决秀山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窄小的问题,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近五年来秀山县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内部优化同步。按照当前调整发展态势持续发展,加速产业改革进程,加强旅游产业的规划,围绕民俗产业的品牌,培育和扶持具有民俗文化意识形态企业,对文化单位进行改制放宽市场准入,鼓励与当地其他企业合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民族文化企业,将经济发展成为秀山花灯文化节的强大后盾。

3.2 人才培养策略

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支持有关于民族民俗文化节等节事活动的举办。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保护者以及国家意志的执行者的身份,不论是在推进国家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了政府的支持与帮助,都将走上相对平坦的道路。政府应当采用积极的人才资源引进战略,民俗旅游文化产業人才涉及产品的策划、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需要大量的学习会展专业拥有一定的节事活动策划与实施管理能力的专业知识的会展型人才,来对秀山花灯文化节的实施及未来发展转变进行策划以及管理。采用人才召回策略,加大对懂本土文化又懂创意管理的复合型管理层人才的重视程度,为管理型人才提供较高福利吸引其回乡发展,将人才优势与资金、管理优势结合,打造花灯文化产业品牌,让他们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出来的同时帮助本地秀山花灯民俗文化形成自己的品牌,形成一股极强的民族归属感以及成就感。

3.3 宣传推广策略

仅是人才与经济达到指标是不够将秀山花灯文化节推向全国的,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传统社会基础是花灯文化赖以生存的载体,当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作为习俗的跳花灯已日益淡化,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娱乐方式的改变,使得80、90后大多对学习继承这种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会且技艺精湛的年轻人一代基本上不存在。加大宣传力度,发掘秀山花灯独特的魅力是吸引学习者的重要途径;可举办系列主题文化旅游节重点推广秀山花灯,积极与各区域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地区进行交流,积极开阔文化市场,加大宣传扩大市场。现如今是新媒体遍地开花的时代,宣传推广的形式多种多样,面对秀山花灯的宣传路径狭窄这一问题,大可紧跟时代的步伐,采用多种新媒体来传播推广秀山花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文化节举办时刻,多方网媒直播扩大影响辐射范围,使人们发现花灯文化节的独特魅力;同时可以在秀山西街等地长期举办文化体验活动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秀山花灯制作,绘制的文化体验,使其感受到秀山花灯的文化韵味以及制作工艺,作为一种变相的宣传手段,将秀山花灯文化推向各地。

4 结语

民俗文化要想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且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与魅力,除了要找到自己的鲜明的特点与优势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抓住机遇及时出手,有一个好的开端,以及后期的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吸取发展中的经验,改进策略;在这样一个文化节建设到形成的一个过程中,城市基础建设经济力量、民众拥护、政府扶持以及人才力量都有着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秀山花灯文化节的建设与发展的道路需要人民群众、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与推动。

参考文献

[1]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中国文化报,2006-06-08(002).

[2]崔鸿飞.关于秀山花灯艺术起源的文化解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1):139-143.

[3]国务院扶贫办:9省28个贫困县脱贫,31年来数量首次净减少[N].华夏时报,2017-11-01.

[4]杨正值.秀山戏剧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0):154-154.

[5]王友富,张太鑫.重庆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5):80-85.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河北民俗文化的翻译及外宣策略研究
体验民俗文化,传承乡村记忆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