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和重点任务

2018-12-10王兴妮

中国经贸 2018年21期
关键词:任务形势

王兴妮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体系现代化蕴含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符相随,科学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着力推进经济体制科学合理。本文阐述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得到快速完善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以市场的思维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通过俯身发挥政府的职能,不断创新经济管理工作思路,准确把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进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科学的经济体制保障。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1.资源配置方式发生的变化

集中力较强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运行手段与方式,所有资源都听从政府的安排,使得生产的力发展受到阻碍。最初的十二大指出,我国应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得到了一定改变。十四大又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着重被提出,应从制度上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今后科学的发展宏观调控体系奠定基础。

2.收入分配制度发生巨大本变化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制度在十三大被着重指出,党的十五大又鼓励将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分配,十六大就确定了劳动、资本、技术等之间的关联,提出了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国民收入正在逐渐提高,应尽量保持收入增长与经济的同步发展,生产效率与劳动报酬也同步提高。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

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加强和发展国有企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与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2.按劳分配为主与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

在继续鼓励竞争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应更多地注意社会公平。我们将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方针,把改革发展的成果分享给全体人民,使国家稳步走向繁荣。

3.市场机制和国家调控的关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微观经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国家调控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以及寡头垄断、经济危机、贫富分化、金钱政治等严重弊端。

三、准确把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1.尊重市场

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是市场主导着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价格都是由市场来指导的,只有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思维推动经济优化发展,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效的。起助推作用的政府应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用市场的思维引导生产要素流向,让市场无形的手来通过竞争的手段调节商品价格,用价格的杠杆作用调节供求关系。尊重市场就是尊重科学,科学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走实、走稳、走远。

2.完善产权制度

完善产权制度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完善科技创新的制度,要赋予科技发明人部分科研成果所有权,这是一条重大的改革。要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全的所有权,比如說住房制度改革这次有一个改变,要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其中之一 就是要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到住房土地供应的市场当中,改变地方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给者的格局。完善农民宅基地产权制度。宅基地的所有权是集体的这可以不变,但是要赋予农民在宅基地上的完全使用权。要完善自然资源产权 制度,赋予修复、保 护生态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关于生态的使用权,所有权可以是国家的。要完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部分员工持股。完善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制度,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要保护产权。

3.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促进多种经济和谐发展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是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作用助推的结果,“公”“非”皆十分重要,缺一不可。实践工作中,我们首先要着力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加大国企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以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控制国有企业按照市场行为进行经营管理,实行政企分家、特许经营、政府监管,打破国企深度垄断,引导国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其次要大力激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政策红利更多的倾向于非公有制经济,从财税、资源供给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照顾,平等、公平地对待“公”与“非”的发展。再次,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们“有新作为”的重大工作创新。

4.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存在着秩序不规范、规则不统一、价格关系扭曲、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等突出问题,只有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干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有侧重地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开展自由贸易为本地区经济注入发展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5.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市场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人性的贪婪会扰乱市场规则,市场秩序需要制度维护,更需要政府运用制度来指导和治理。政府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和高效治理,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用俯身的工作,抬头的服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依法用法统筹推进经济工作开展,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各自的优势,助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善,打造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和优势的经济体制。

6.全面加强落实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最早是由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的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出的。习近平主体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主要是加强在出口、投资、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侧管理,但是这并没有有效的解决我国经济下滑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全面落实供给侧改革,分别加强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方面的优化配置,通过促进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需求。那么,我们如何来落实供给侧改革呢?首先,我们应加强对劳动力配置的优化力度。在这一方面,其一,我们主要从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入手,并且实行了补充人口红利政策;其二,促进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并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了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其三,大力发展扶贫教育,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其次,我们应大力优化土地配置和资本配置,那么,如何才能加强对土地以及资本配置的优化呢?我们要明确土地改革的核心是为了加快土地确权以及土地流转工作,从而加大对土地的使用率,抑制地产泡沫。而以往资本主义改革的核心则是将企业的成本以及企业的利益放在的首位。再次,我们还应切实加强创新力度。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一,我们应不断提供创新产品,以此来促进行业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其二,我们应不断提升基础架构供给层次,突破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能力;其三,我们应充分激发出双创活力,从而释放新的需求。最后,供给侧改革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落实,不但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推动了新兴产业的投资,实现了零售业的转型。供给侧改革的落实,为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指明了方向,这对于我国国有经济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调节和缓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不断深化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为人们的需求和消费确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石丹丹.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调节和缓解作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8(12).

[2]孙小博.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J].经贸实践, 2018(7).

[3]翟文华,徐传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与经济体制改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3).

[4]苗燕.論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重大任务[J].中外企业家, 2017(32).

[5]刘元春.经济改革的内涵和关键在经济之外[J].经济研究参考, 2017(71).

猜你喜欢

任务形势
今非昔比
丢弃“正确的废话”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漫36计 走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