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10谢凤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护患精神科优质

谢凤

(吉林省延边脑科医院,吉林省延吉市133000)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了。为此,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力求提升医疗机构护理质理和效果,尽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改善护患关系[1]。

认真抓好精神科医疗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以优质为要求、以满意为目标、以法律为准绳”,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优质高效运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优质护理这一医疗服务模式,也是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女17例,男33例,年龄从22~60岁不等平均年龄(40.6 5.2)岁,病种:精神分裂症22例、心境障碍5例、抑郁症7例、躁狂症9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例,病程2~15年不等平均病程(4.1 0.3)年;对照组中,女19例,男31例,年龄从20~58岁不等平均年龄(39.5 5.6)岁,病种:精神分裂20例、心境障碍5例、抑郁症4例、躁狂症1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1例,病程1~14年不等平均病程(3.3 0.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病程等基本情况方面,没的明显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精神科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的精神科临床护理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1.2.1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流程

①改变护理模式,实行责任护士包患者小组护理模式;②简化护理文件,实现电子护理记录,制定各种护理文件格式化模板书写效率大大提高;③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④绩效分配与工作量和危重患者数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⑤每天弹性排班,实现患者护理与护理人员能级对应;⑥实施床旁护理,护士工作的地点从护理站转移到病房,拉近护患距离;⑦加强岗前培训,增强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防止意外发生,熟练掌握患者风险评估、处理暴力行为技巧,推行实境护理查房并开展实际操作演练,提高护理人员专科能力。

1.2.2 护理措施

①重视细节、保障安全优质服务。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倍加关注,看似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恰恰是帮助病人实现生理、心理满足和康复的第一步,是为病人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②加强健康教育,和谐护患关系。自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期间的饮食、用药、治疗、护理、检查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护士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病人住院的全过程,并做到出院随访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③加强心理护理,正确对待患者的病态行为。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关心体贴,使其充分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指导患者自我控制疾病行为,教会患者正确表达负性情绪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促进疾病恢复[2]。④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满足其口味,才用多种就餐形式,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⑤药物治疗护理。发药时一定要做到发药到手亲自服药入口以确保患者服药依从性[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⑥患者安全护理。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对危重、躁动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带、护栏等保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⑦舒适护理。患者每周剪指、趾甲1次,刮胡须2次,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更换衣物。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操作要尽量集中,以保证患者睡眠良好。

1.3 评价标准

1.3.1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采用《护理管理工作规范》[4],对其进行评分。

1.3.2 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采用本院自制的精神科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量表,在患者出院时,由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主观与客观满意度进行选择评分,其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休功能、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恢复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表[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正在不断地趋于完善,公众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提高医疗服务团队的工作质量十分重要。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加强责任制的护理策略,显著改善了护理水平。护理人员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做好基础护理是关系到患者预后和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满足患者自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并发挥其自理能力。积极主动地服务、有效地沟通、认真地倾听,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性,使护理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

表2 两组精神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表[n(%)]

4 结论

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一种护理方式。

猜你喜欢

护患精神科优质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