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生成过程,淡化记忆教学

2018-12-08钱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分式运算动态

钱佳

【摘要】“多元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思维认知逐渐由形象具体过渡到抽象逻辑,小学阶段的机械识记已经不再适用.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遵循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过程,并在生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淡化机械性记忆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思维的创造性.

【关键词】互动:合作学习

在一次學校公开课听评活动中,两位教师围绕“分式的乘除”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示范.两位教师的教学处理方式不尽相同,进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有所不同,由此引发笔者诸多思考,现整理成文,供大家深入研讨.

一、教学片段回放

(一)教师A在“分式的乘除”的这节课中,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计算,并说出运算的法则.

基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B的法则的得出过程和教师A的法则的得出过程相比是漫长的,教师B注重了分数乘除法运算法则到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的演变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运算的法则是水到渠成的,教师并没有刻意地让学生去背法则,将记忆渗透在动态、立体的生成过程中,遵循了学生们的认知习惯.

二、教学片段分析

(一)“速成教学”有悖于学生知识的顺利建构

教师A的教学实施中,虽说运算法则的揭示开门见山,入课后由分数乘除的运算法则直奔分式乘除的运算法则,过程看似流畅.但仔细想来,学生对分式乘除的运算法则的基础性认识过程欠缺,只是运用了一个简单的类比和猜想.如此强调机械识记的“速成教学”不利于学生认知的顺利建构以及对知识的真正内化与理解掌握.

(二)经历探究让学生真正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

教师B的教学实施中,是一组题组.这组题组动态地呈现了由分数乘除到分式乘除的一个演变过程,体现了生成性的教学原则.它让学生亲身地经历并体验了知识的发现与探索的完整过程,由过程自然就得到了法则,法则的由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分数认识基础上的.这样的生成性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地释放与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三)宝贵的课堂时间要用在核心内容的探究上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有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许多教师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课堂教学中只要确保学生有事可做,教师讲授科学正确,没有所谓的浪费时间,也就是对45分钟进行有效的利用.从根本上来说,这仅仅是较低层次的“有效利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积极思考与实践互动.试想我们花相同的时间在以上两个教学过程中(教师A照本宣科式进行运算法则的解题训练;教师B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运算法则的发生、发现、发展与拓展),显然两者的教学效果不可比较,教学效率的差异性一目了然.教师B的教学方式,不仅确保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了和谐、开放的数学学习氛围,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数学思维的开发,它是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的基础.

三、教学片段反思

(一)遵循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发现过程,注重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教师要高度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教材固然是教学之本,但是教无定论.教学并不意味着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教材所承载的内容需要教师深入地挖掘与研读,教师要根据内容的编排,适时、适度、适量地融入探究成分,做到教学设计有留白,并在精心的留白设计中,期待学生的动态生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并融入教学过程中.

(二)合作学习中的探究因子,与学生的生成学习相适应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地淡化记忆教学,让数学回归实践、彰显个性,从条条框框的概率、法则识记中解放出来.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纵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在概念、法则、几何定理等数学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像教师A这样的教学方式,这种陈旧、低效的教学模式,极大局限着教师的教学智慧,禁锢着学生们的数学创造思维.新课改提倡要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要转变观念,像教师B那样给学生一个探究、交流、合作的空间.

猜你喜欢

分式运算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国内动态
有趣的运算
如何认识分式
1.3 分式
拆分在分式题中的应用
例谈分式应用中的大小比较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