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在工笔绘画中的表现

2018-12-08袁洪张丽梅

戏剧之家 2018年28期

袁洪 张丽梅

【摘 要】嫁娶习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历史发展的缩影,通过对嫁娶习俗文化研究,能够更好了解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发展历程。另外,仪式活动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土家族嫁娶习俗保护显得尤为必要。恩施土家族是一个拥有极为丰富嫁娶习俗文化资源的民族,嫁娶习俗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气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特的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日渐衰微,土家族民众对本民族记忆也逐渐消失。

本文从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在工笔绘画中表现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實地考察和收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和在工笔绘画题材创作形式中来进行了实践研究。从恩施地域、嫁娶样式、题材创作构图、技法、造型等方面进行,希望能对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嫁娶习俗;工笔绘画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122-03

一、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题材在工笔绘画创作的表现

(一)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题材选取的成因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恩施土家族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传统嫁娶习俗民族文化,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是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选取的缘由是基于笔者生活在恩施土家族地区,感受着当地文化气息、体验当地生活。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具有浓重的土家气息。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元文化的冲击,在今天许多土家族文化开始异化和许多珍贵遗产面临消失,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也不例外。在此基础上,更加促进了对恩施传统嫁娶习俗文化在工笔绘画上的创作探究。希望通过努力创作出嫁娶习俗工笔绘画作品,为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的保护与传承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二、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题材创作形式的探究

在进行绘画创作时,首先,第一要素是绘画选择题材内容问题。土家族嫁娶题材在工笔画创作中内容形式多样,在选择场景绘画时需深思熟虑。为此,从构图、技法、造型三个方面对土家族嫁娶题材创作形式进行了探索。

(一)构图的表现形式

1.对称式构图

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性、相呼应的特点,让人有一种坚实与持久的感觉特点。对称式构图主体物处于画面的中心,非主体物处于画面的两边,起到平衡的作用。对称式构图有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等构图形式,“对称式构图”对表现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场景适用,能突出土家族嫁娶习俗中严肃、隆重和热闹的场景。

作品《哭嫁》(如图3.1)是一幅描绘土家族新娘出嫁时哭嫁场景,旨在表现土家族新娘哭嫁用痛哭的形式表达对父母思恋之情、养育之恩。画面运用上下对称构图,女子端庄地跪在地上哭泣,在画面的背景中采取以矩形等形状为主物象在画面中起到平衡作用。体现土家新娘稳定、沉重的情感体现,描绘土家嫁娶生活中的真实美。

作品《吃酒》(如图3.2)是一幅描绘土家族结婚当天吃酒庆祝的局部场景,旨在表现土家族结婚热闹与欢庆场面,反映出土家人豪爽的性格特点。画面中描绘男子喝酒吃肉的场景内容,整个人物站立姿态位于画面中心,画面构图以左右对称构图形式表现。画面两旁以正方形窗户为辅,使画面更具强烈的稳定性。

2.饱满式构图

饱满式构图在形式表现上面全面铺开、布满画面,效果饱满。“这种饱满式构图的基本含义就是画面空间被越来越多的客观物象所充实”,饱满式构图的风格特点是形式与内容上的丰富添加,能强烈突出作品或凝重、恢弘、热闹的画面氛围。“饱满式构图”的构图形式对表现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场景适用,饱满式构图能突出土家民族生活风土人情、祥和的氛围特征。

作品《情窦初开》(如图3.3)是一幅描述土家族男女之间刚刚情窦初开时两人互相以歌为媒形式来表达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场景。画面中人物主体物运用遮挡知识点,女子在前,男子在后的形式。背景以竹林为主,凸显画面的丰富性和饱满性。生动展现土家族男女之间羞涩的爱意图情景,给人一种情投意合的视觉感受。

(二)技法的表现形式

1.工笔重彩技法

工笔重彩,指的是工整细密和敷设重彩的中国画。工笔重彩画要求画面渲染均匀、工整、细腻和虚实有度、结构严密的过程,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独特鲜明的风格和严密规范的体系。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内容民族服饰在色彩上丰富多彩、色彩明亮的特点。从而,工笔重彩的技法形式非常适用于土家族嫁娶习俗绘画题材中来,画面中丰富多彩、浓烈、鲜明的色彩彰显了土家族民族艺术的特色。

2.兼工带写技法

兼工带写是中国绘画技法之一。画面中由笔法工整细致和写意形象组合,主要用工笔、写意的两种笔法相结合,来表现物象的形象特点,在对嫁娶习俗绘画场景内容兼工带写形式在背景的处理上面很适合。因此,运用此绘画技法对画面场景进行绘制,使画面效果呈现出生动灵活和富有民族风土人情的视觉感。

在绘画创作技法运用中,采取传统工笔重彩绘画技法和兼工带写两种技法相融合。作品《情窦初开》(如图3.4)、《送情书》(如图3.5)就运用了此绘画技法,画面中主体物运用工笔重彩技法处理,背景运用兼工带写技法处理。画面人物服饰色彩明亮鲜艳,对比性强,使画面呈现出浓厚土家风土气息。

(三)造型的表现形式

1.夸张变形的人物塑造

夸张变形是在原有人物基础上通过笔者对人物形象的趣味性和个性特征的提炼、概况、夸张变形处理,其中包括比例、神态、动态等方面处理。“变形”其实也是传统的绘画表现手法之一,“夸张”是用来修饰美化艺术形象。夸张变形艺术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存在物体具象转换成夸张变形的过程,参与绘画者个人感情色彩对其物质进行形体夸张和几何化,增加画面形式视觉感,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和神秘性。作品《拦门》(如图3.6)画面中将现代精神语言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相结合,运用细而均匀的高古游丝描和夸张变形手法刻画土家族嫁娶中妇女拦门形象。画面主体物在脸部特征上面进行了夸张变形处理,添加作者个人色彩,体现出笔者主观、理想的审美追求。

2.装饰性的图案样式

由于土家族传统嫁娶人物形象的特点明显,服饰和配饰特别,其民族图案带有丰富多彩、色彩艳丽。通过对土家族嫁娶人物面部表情、服饰、纹路、质地等特点和其居住环境进行归纳用装饰绘画方法表现人物形象,使其画面独具土家民族风格,达到新的视觉效果。从而给人一种以奇光异彩、目不暇接的感覺,通过装饰语言表现手法,可以展现出少数民族形象与风土人情特点。在土家族嫁娶人物画面中添加装饰性,使画面更具的艺术性。比如衣纹上在线条黑白排列组合的运用,形成土家族嫁娶人物造型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而且通过强化线的形式感和趣味性,从而凸显画面的个性特征。这样造型的特殊处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式美,增添了画面装饰性的美感。

作品《哭嫁》(如图3.7)、《吃酒》(如图3.8)就运用到了装饰性绘画描绘人物造型形象,在画面中服饰上面和背景上都运用了点、线、面和土家族传统图案来装饰。从而使画面更具形式感、趣味性,表现出土家族嫁娶习俗的热闹丰富场景。

三、结论:创作中的反思和发展意义

通过对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在工笔绘画中的表现这一绘画创作中。深刻体会到,只有深入恩施土家民族地区,认真细致地观察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内容,真诚和用心感受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有感而发将自己对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最真实的感情表现出来,并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去,使作品生动丰富具有土家民族特色的生活气息。通过此次创作实践,发现自己在实践创作上面存在很大不足之处。在绘画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欠缺和创作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创作作品上还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如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不够生动灵活,在工笔绘画技法上面不够熟练和色彩搭配上面存在的问题等。以上问题给予诸多反思,在创作绘画实践中,要立足于时代、扎根于生活,要真实、生动、细腻反映画面人物的精神面貌。也会在今后的实践创作中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绘画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勇于实践与创新。

在当下少数民族创作正处于繁荣发展时期,从内容、技法、材料上都丰富多彩,各种鲜活的民族作品展示在人们面前。为此,作为新一代的传承者要本着对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文化负责任的态度,传承恩施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从而,把民族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吸取更多样的现代语言和丰富创作理念,使土家族传统嫁娶习俗在工笔绘画中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意义,为中国文化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梁玢.秦边记略[M].39.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2]乾隆《鹤峰州志》卷10《风俗志》.

[3]杨发兴,陈金祥.彭秋谭诗注[M].北京.三峡出版社,1997:197.

[4]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341.

[5]彭荣德.土家女儿做新娘[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338.

[6]李峰.中国画构图法则[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7]李峰.中国画构图法则[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95.

[8]杨成寅.艺术美学[M].学林出版社,2008.

[9]刘孝瑜.土家族婚俗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报(人文科学版).

[10]王晓松.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研究与创作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0.4月.

[11]辛艺华.土家民族美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12]陈宏,向新元.构图创作[M].成都.湖北美术出版社.

[13]张丽华.创作与构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4]李迪.土家族绘画艺术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魏超玉.中国画恒与变探析[D].江西.赣南师范学院.

[16]宗华婷.民间美术造型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6,37(22):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