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

2018-12-08王天琪曹小曙

生活文摘 2018年4期
关键词:意蕴实力建构

王天琪?曹小曙

“一带一路”是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国家力量的综合运用。审视“一带一路”,它是“中国梦”价值内涵的现实延伸,具有国家推动、通盘谋划、整体布局的特质,也是“中国梦”与“世界梦”对接的重要桥梁,具有激发沿线各国共同参与、通力合作、造福彼此的倡议特性。有鉴于此,作为新全球化时代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文化指谓,“一带一路”借助古丝绸之路文化符号来建构的当代国际社会合作发展新平台与新机制,形塑国际话语表达与建构的新方式。就此意义而言,“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展演了全球空间格局中多元文化交往的转向与演化,阐发了“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诠释了文化功能的现实拓展与空间延伸。其中,文化价值的宣称与表达,文明互鉴的共赢与共通,展演了软实力建构的东方语境。

一、软实力话语的当代凸显

“软实力”词源转译于美国当代知名政治学家、新功能主义代表约瑟夫·S.奈《注定领导:美国权势的变化性质》(BOUNDTOLEAD:TheChangingNatureofAmericanPower,1990)一书中提出的“SOFTPOWER”(软权力)一词。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一术语成为公共话语,被美国国务卿、英国外交大臣、亚欧的政治领袖和专栏作家等广泛使用”,在学界与政界被反复论证和阐发。就其本身的内涵意蕴而言,软实力代表着国际政治的新特点和国际交往的新要求,它朝着文化形态发展的综合实力演变的新趋势。在软实力概念提出之前,人们习惯于用硬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来展示和规划民族、国家的力量与未来。经济作为整个社会运行的核心,推动着国家、社会、个人的前行和发展,成为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的基础,以硬实力为主导的经济价值观,视财富的最大增长为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民族成员生活领域广泛存在的物质需要和物质满足。以此为中心,世界各国以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和人均国民收入为综合国力的代表,强调生产、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的增长。然而,单方面凭借自身政治与军事力量威逼他者的臣服,日益显示出更高的社会成本和代价,與之相较,以硬实力为支撑的软实力则能以较低的政治成本和社会代价来获取利益。在现实性上,软实力的渗透与影响,可以诱使他国在自愿仿效的基础上接受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以达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效。由此出发,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满足自身利益、实现其长远的政治和经济目标,均离不开“软实力”的保证和运用。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播信息创造的符号系统,指谓了“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话语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所使用的一种更为繁复的社会形态,指涉了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具体言语行为。在此过程中交织嵌套的社会权力关系,表征了“话语权”最深层的本质特征。在现实性上,话语权指涉了说话的机制、力量和效果,即以言语的方式导引和控制社会舆论风向与发展方向的一种潜在的现实权力。首位明确并提出话语权问题的是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学家米歇尔·福柯,他将权利引入话语范式,指出话语权“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通过语言学将话语分析与社会政治思想相结合,借以论述话语权的运行机制及效果;以此为基础,约瑟夫·S.奈将话语权列为较之经济、科技、军事等组成的硬实力更高层次的软实力之中,以此强调话语权的重要性。

由西方主导的软实力空间舆论场,东方的缺失与西方的在场形成了软/硬实力交织的结构性失衡。东方道理、东方价值的贬低和边缘化倾向表明了国际声誉、国际地位、国际话语中东方表达的现实弱化,并在现实性上从不同维度证明了软实力话语建构的东方困境。有鉴于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表达了软实力话语建构的现实作为与逻辑结果。作为软实力建构的集中表达,“一带一路”建设以区域、国家、地区等层级形象的创设,指谓了软实力话语建构的现实推进;作为软实力形象国家单元的现实表征,不同文明之间国家形象在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中的综合呈现,构成了“一带一路”软实力话语建构的区域特质。在此体系中,国家形象以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承载,表达了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的建构性结果,指谓了影响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依托。“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和衷共济”与美国战略东移的“重返亚太”相对,在现实性上以“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方式,论证了软实力建构的东方智慧。就此意义而言,国家形象软实力建构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综合作用,而且还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综合评价方面,二者的相互支撑与共同解构映射了政治信息与社会信息输入和输出的现实结果。

“一带一路”诠释了软实力话语挑战与机缘并存的现实图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话语所指涉的潜在现实权力,取决于特定社会语境中“说话”与“受话”的主导力和影响力。回眸传统丝绸之路兴衰更迭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陆权国家的成长、发展、衰落以及再度崛起的历史”,传统丝绸之路现实延伸的文化意蕴,则意味着不同文明之间彼此承认、平等交往、沟通理解的文明互鉴,意味着海陆交互的能量输入、容量循环和优势互补的软实力建构。以“和而不同”的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和衷共济”的思想进行软实力建构,是东方智慧的现实运用,是合作共赢全球治理模式的独特探索。它所诠释的东方道理,不仅是“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和平之路,还是国际秩序拓展的和平之路,二者交融构成了软实力建构在区域合作模式中创新的现实场景。

在现实性上,“一带一路”的软实力话语建构有赖于良好的软环境。软环境意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条件,如法律、政策、管理、人文、思想、观念、习惯、信仰和道德等”,表征了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主体之地域、国家、民族的共同需求和整体愿景,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经济、媒介、政治、文化的全球一体化与多元化,日益需要具有全球视域与世界性的文化价值以及能够体现这种文化价值的制度环境。这种文化价值与制度环境是新的国际秩序和全球生存形态的产物,反映了全球治理与区域合作的共同愿景与社会发展趋势。合作、民主、科学、平等、包容、开放成为全球推崇的核心价值,形塑着国家秩序以及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与发展。在这种社会发展潮流中,顺应了国际性价值推崇的公共产品、国际话语、制度规则和合作平台,生成了具有引领性的国际制度性话语权与强大的软实力。“在国际体系具有典型的国家间性的现实条件下,一国安全软环境的核心要素是他国,尤其是主要大国的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安全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的安全软环境事实上也是一种政策环境。”“一带一路”推进欧亚非沿线“五通”,构建与维护沿线“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构成了具有东方特质的政治、经济环境,同时也构成了软实力建构的文化环境,其中,“丝路倡议”符号运用的本质区别与价值翻新,分别指向东西方文化价值指谓的软实力之别。

“一带一路”的软实力话语建构有赖于硬实力的综合运用。软实力得益于支撑和固基的硬实力,就此意义而言,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离不开政治和经济的硬实力支撑。在现实性上,“经济强盛———文化伸张”(亨廷顿语)的发展逻辑,观照的是文明互鉴价值转换的时代性耦合。“一带一路”境内的软实力建构关注的是文化价值的创造性继承、创造性转换和创造性运用;“一带一路”境外的软实力建构关注的是彼此承认、平等交往的文明互鉴。有鉴于此,“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是吸引力、认同力和感召力的现实建构,是“丝路精神”当代价值凸显的现实建构,是文化力、经济力和国际影响力综合作用的现实建构。作为贡献世界与区域合作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探索具有东方特质的全球治理新模式,实现着“共商”“共建”“共享”的软实力建构。

二、软实力形塑的当代展示

“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形塑于东方话语表达、硬实力诠释和文化价值彰显的过程中。观念形态的文化,意向着价值形态的内涵,展示着“一带一路”的软实力特质。其中,政治价值观念的外化与展开构成了包裹于文化内容中的观念形态,它所导引的制度形成,影响和决定着“一带一路”推进软实力建构的人文展示。“一带一路”软实力生成的资源载体是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的客观实存,它对区域、国家、地区等空间层级的文化表征,建构着软实力空间释放的发展向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外一体的软实力构成,指谓文明空间主体的认同力、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与物质转化力。“一带一路”不同文明主体彼此承认、平等交往、理解沟通、优势互补,以经济融通为基础、政策融通为中介、文化融通为导引,建构和展示着“一带一路”内蕴的软实力内涵、软实力意向与软实力释放。

认同是“一带一路”软实力建构时代展示的重要向度。认同意指主体在对客體符号、情结、价值认知基础上,对客体所体现价值内核的认可、承认与赞同,以及归属意识的产生和区分意识的生成等观念形态形塑的过程,其本质是归属与区分的求同存异。软实力建构的资源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的认知力与文化刻写物态转换的掌控力,认知力与掌控力得益于因“和而不同”的价值引领而产生的凝聚力。由此出发,软实力建构的核心指谓了东方话语语境的“和衷共济”。就软实力展示的认同力而言,其内外向维度的互构共演,既强调文明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又强调不同文明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就文化价值观认同的内向维度而言,理性认知与自由抉择的价值研判导引自然认同、强化认同和理解认同的现实建构与自觉达致;就不同文明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外向维度而言,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导引彼此承认、平等交往、理解沟通和优势互补的平衡发展与价值契合。伴随着共同利益的相融、了解认知的深入、赞同与承认的涵化,建构并展示“一带一路”内蕴的软实力特质。

软实力的凝聚力生发于文化认同力作用的现实场。政治价值观寓于文化的涵养之中,政策、制度、观念的文化力展示,基于政治价值观的主导、文化价值观的凝练和个体情感与群体推崇的激发。“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在现实性上,文化价值的认同过程是诉诸心理意识的理性与感性因素交织作用产生的认知、赞同、体验与归属的过程,是激发认同主体的情感、理想和愿景以及为之探索与实践的动力与能量的过程。在此之中,不同文明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形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将促进软实力展示价值观念现实物化的进行。受此影响,文化价值观念尤其是政治价值观念中反映共同价值主张、代表共同利益诉求、凸显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研判,作用于文化凝聚力的现实维度,具有软实力展示的普遍认同、向心力和黏合力的根基性达致。

就软实力的本质而言,强调国际秩序和国际交往的主导对更高层次发展的谋求,代表了软实力展示的中继性层级。在约瑟夫·S.奈那里,不同文明主体内部物质经济的供给与需求满足的矛盾,依然是软实力展示的时代难题。由此出发,国际经济交往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对软实力建构的制约,影响着文明互鉴相向而行的互动与共赢。“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同时是硬实力发展基础上的协同与创新。一方面,“一带一路”的软实力资源需要硬实力的承载,文化产业、环保产业、高新尖端产业、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展开,为软实力展示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支撑作用的物质承载。另一方面,文化建设的认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提升,动员、凝聚、调动和激励的内外力量,形塑软实力建构的精神图式。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正是从供给与需求矛盾的协调指谓国际秩序与国际交往的高层次发展,从内外不同的维度指向软硬支撑、现实发展的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创设范式助力于文明互鉴相向而行的价值展示。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体系,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制度和发展阶段的文明主体,其价值研判与利益诉求千差万别。借鉴美国软实力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一带一路”沿线民意数据调查系统,对软实力建构的数据支撑具有重要意义。以美国智库皮尤的“全球态度项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对全球议题的系列民意调查为佐证,结合数据库反馈与调试,探测“一带一路”软实力建构的民意态度,促进“共商、共建、共享”的民心相通。

在“听”与“说”双向反馈的基础上,将“一带一路”软实力建构的价值展示置于大数据表达的互动交流平台,将人文交流、生态环境、城市发展的价值内涵置于跨国交流、观念传播的综合平台与渠道。在倡议的沟通方面,“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与硬实力的发展协调,需要对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利益主体的特质加以把握。在具体方法上,同样要借助于新媒体沟通交流的大数据系统。为此,需要从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展演,搭建彼此承认的文化交流平台。此外,还需制定长期有效的培养计划,以媒体传播和叙事渠道的拓宽促进理解沟通的双向反馈。

三、软实力释放的当代拓展

“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意味着“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在现实性上,“一带一路”倡议的软实力释放,以文化交流的民心相通为核心、以政治安全和经济合作为两翼,在为欧亚非区域合作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彰显了东方国家对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秩序建构的主动参与,并以“中国方案”的世界对接为全球治理模式的转变与完善提供国际担当。“一带一路”倡议的诞生,以“亲、诚、惠、容”人文精神为内核,开展“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以及生态共同体,凸显了软实力释放经济、政治、人文并存的特质与属性。“一带一路”倡议以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为抓手,以东南西北四条线的内外辐射为主轴,形塑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和平合作空间与开放包容空間。其软实力释放的空间拓展始步于区域合作的全面展开,中继于区域合作对全球合作的带动,具有促进全球合作发展型转换的战略属性。软实力释放的“五通”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到片,形塑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平台。其中,政策沟通的中介与保障、道路连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与货币流通的经济合作,落脚于软实力释放的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软实力释放的当代拓展正是以“五通”的逐层延伸与循序渐进,展示了“一带一路”合作型经济的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建构的软实力释放,意味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绝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软实力建构对“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旨和重要内容”的明晰,旨在“设计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与理解沟通。“一带一路”倡议的软实力释放以和平合作、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价值导向,进一步凸显了东方话语表达的权力、机制与效应。作为“丝路精神”当代发展的“一带一路”文化意蕴,对接文明发展的历史承续与时代基因,彰显了软实力释放的东方智慧,是“包容型人文观”价值意蕴的现代发展,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彰显了现代“丝路精神”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即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协同创新,世界各国共有文化遗产的继承弘扬。“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以此促进不同文明主体之间的和谐合作、互学互鉴和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文化意涵软实力释放对经济互惠合作观、政治互信安全观、文明包容对话观的推崇与弘扬,不仅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而且促进了全球治理模式与区域合作模式的现实建构与理论对接。“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以沿线各国合作交往的互动,导引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配置的市场深度融合、经济政策的生成协调。“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不仅强调时代境遇的社会转型和发展机制的结构性转换,而且探索与经济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提升之道、与综合国力全面增强相一致的发展之道。事实上,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既相互支撑又相互转化,由资源、技术、经济、军事等要素支撑的硬实力,这些资源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对有限的,硬实力的效用发挥得益于软实力的价值呈现。不同文明主体的价值追求、制度思想、文化观念是软实力构成的重要内涵,艺术、习俗、传统等其他要素亦是软实力构成的要素,二者互构指谓了硬实力作用的软实力基础。受此影响,“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建构,不仅需要高度重视经济硬实力的发展,而且需要生发软实力集成的要素释放,以此导引文明互鉴的相向而行。

作为理解与认同的产物,“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成因于以文化为导向的价值交往与理解沟通。作为对话与交流的主要方式,理解的主体间性并不拘泥于“缘在”的感知对象,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我”与“你”的对话,彰显了不同文明主体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文化呼应,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理解的对话、融合理解的视域。由此出发,“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不仅展示了“中国梦”与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的世界对接,而且展示了以共同命运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现实性上,“一带一路”不同文明主体以理解沟通的彼此承认,参与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建设与国际话语体系建构,以贡献公共产品的方式深化文明互鉴的价值融通。受此影响,“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着重于不同文明主体的民俗、民风、思维习惯与思维特点,积极开展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共同申报和保护世界遗产。就此意义而言,“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为互通互鉴的理解与认同增信释疑,为不同文明主体的相向而行塑造理解的在场和沟通的境遇,为价值研判的求同存异提供视域构建的新视角和新渠道。

“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展示着不同文明主体交往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当代阐发,并在传播方式与手段上更加凸显文明互鉴的承载与相通。正因为文化的比较和对话彰显于软实力释放的本真,所以,对外开放的激活与不同文明价值理念的传播,更加突出务实合作的共赢理念,形成更加鲜活的合作范例。与此相适应,“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不仅需要政府力量的大力推动,而且需要社会组织和公益性组织的积极参与。就“一带一路”沿线民间组织交流合作的拓展而言,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重点面向基层民众,以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等各种公益慈善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沿线贫困地区人们生产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就现有资源整合和国际合作深化而言,“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积极开展沿线各国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和技能开发,以社会保障服务的提供和公共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关注于文化民生领域的资源整合。就政府宏观文化导向和文化产品管理而言,“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以社会文化力量的激发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工具,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舆论环境。

“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同时还表现在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机构沟通在彼此承认中的优势互补。受物理空间与历史空间双重制约,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各具特质,伴随着“一带一路”文化意蕴的软实力释放,不同文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和理解沟通进一步提升,交往互动的空间得以拓展,比较对比的对象得以扩大。物质与人员的输出和输入,同样伴随着文化符号与文化价值的输出和输入。文明互鉴的空间运作既带来了不同文明的“异质趋同”,也带来了文化价值多元并蓄的差异凸显。其间,文明互鉴价值特质的强调与融通,表征着“一带一路”推进软实力释放的空间向度,诠释着软实力建构的空间延展。

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猜你喜欢

意蕴实力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建构游戏玩不够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