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地理讲评课中学生讲评和命题初探

2018-12-08郑益班

地理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讲评课

郑益班

摘要:全国高考课标卷注重学生综合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查。尝试让学生讲评试题和命题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讲评课;学生讲评;学生命题

全国课标卷试题的设问着意刻画新的角度和层次,引导考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深入分析现实的地理问题、推导论证、评价结果,并表达态度和价值观[1]。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备考,在2018年5月文综模拟考的讲评课中,笔者选用2018届厦门一中文综模拟试卷第36题(关于“冰雕”),尝试让学生来讲评试题。讲评后补充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全面认识“冰雕”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命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命题。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原题呈现

(2018届厦门一中文综模拟试卷)36.阅读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2分)

冰灯因灯罩用冰制作而得名。过去,松嫩平原农夫、渔民冬夜常用冰做成的灯笼照明。现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蜚声海内外,每年冰雪节都有数十万吨冰被开采、运输、切割、雕筑。人工冻结的冰因使用静态水体,冻结时易形成比较大的冰晶和裂纹。某年,一展点上的大型冰雕几乎全部采用数千米外的江冰雕筑而成。图1示意冰雕展点与采冰点A的位置。

(1)分析冬季松嫩平原的农夫、渔民使用的灯笼选冰为材的原因。(8分)

(2)推断冰雪节上的冰雕原料主要取自江冰而非人工冻冰的自然原因。(8分)

(3)说明A地的江冰成为大型冰雕冰源的自然原因。(6分)

参考答案:(1)该地冬季气温低;冰体易获取,制成的冰灯使用时间长;冰体的透明度高,透光性强;该地冬季风大,而冰体坚固,挡风作用较强 (2)松花江水量丰富,该地冬季气温低且持续时间长,冰丰富;冰雕原料需求量大,江冰开采成本较低;江冰(活水冻冰)与人工(静水)冻冰的冻结方向和速度不同(江冰的冰晶和裂纹更小),冰体通透性更好,冰质高 (3)大型冰雕冰源要求冰块体积大、通透性好;A处于弧度很大的河流凸岸(沙洲一般位于河水比较缓的地区),附近的水流速度慢,冰层最厚;地处上游地区受污染较小,冰体通透性较好。

二、学生讲评

前期准备:高三第一学期,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综合题的讲评分为精细审题、深挖材料、联系旧知、思维建模、组织答案等步骤进行教学。每次模拟考后,精选一道综合题讲评,在黑板上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综合题的思维和解题过程可视化呈现。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后,第二学期逐渐尝试让学生来讲评试卷。本节课要求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精细审题和画思维导图),并由学生讲解,选3个学生完成,其他学生补充。学生的板书和讲解过程,通过整理后展示如下(图2、图3、图4)。

(1)分析冬季松嫩平原的农夫、渔民使用的灯笼选冰为材的原因。

(2)推断冰雪节上的冰雕原料主要取自江冰而非人工冻冰的自然原因。

(3)说明A地的江冰成为大型冰雕冰源的自然原因。

三、学生命题

学生通过参与自主命题,能更准确地了解出题人立意,在以后的题目训练中学会提炼关键词,自觉调用相关知识。学生自行组织答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建构,理解各章节知识的相关性,促进知识的巩固与翻新[2]。

前期准备:教师在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一起分析全国课标卷的命题风格、设问特点,并教授试题改编的常用方法和案例。课前教师收集关于冰灯的材料并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感性认识。课上让学生观看23分钟的视频“冬日奇观·冰雕奇景”(《地理中国》20180126)。观看之前,教师分配任务:4~6位学生一组,记录视频中的重要信息;观看完毕,小组以试卷材料作为命题的情境材料,每组命制一道试题,讨论后给出答案(小组合作命题时间15分钟)。完成命题后,学生以纸质形式上交。课后教师将学生成果进行归类、批改。挑出质量较好的试题,在下一节课进行成果展示,并让其他学生讨论、修改、补充后,整理成纸质材料,继续在班级展示。也可作为年级模拟考题,或作为下一届学生的考试备用试题。

四、成果展示

1.分析风对特种冰形成的影响。(2018届高三1班:阮雅妃、缪诗泓)

参考答案:①以西北风为主,寒冷干燥,促进降温结冰;②风力3~4级,风向、风速较稳定,较均匀结冰,冰质量好;③风力将积雪吹离江面,降低积雪的保温作用,使冰层较厚。

2. 采冰点A能形成特种冰的自然原因。(2018届高三1班:王燕、陈雨恒、雷婉琳、林雯琼)

参考答案:①采冰点A冰上积雪厚度较小,使得江水与外界冷空气接触,冰体厚度大;②风力为3~4级,风向以西北风为主,风力和风向较稳定,避免冰上积雪太厚;③河道弯曲,有沙洲分布,水流缓,冰层厚;④地处上游污染小,水体通透性好。

3. 分析举办冰雪节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2018届高三1班:刘小惠、兰以兰、雷赛清、陈泓、钟菲菲、陈慧)

参考答案:①可将冰雪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提升知名度,打造品牌;③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就业;④冰雕文化促进当地创新文化与产业的发展。

4.分析哈尔滨冰雪节观赏价值高的原因。(2018届高三2班:朱鹏斌、陈卫星、张宇哲)

参考答案:①历史悠久,具有历史价值;②利用现代技术,使夜晚与白天呈现不同的美景,给游客不同的视觉体验;③各国艺术家参与创作,艺术价值高;④材料以优质江冰为主,透明度高,厚度大,承压能力大,制成的工艺品美观、宏伟。

5.分析哈尔滨能成功举办“冰雪节”的条件。(2018届高三2班:雷锦芳、毛蕊莉、凌钰婷、徐若桐)

参考答案:自然:纬度高、冬季温度低,冬季漫长,冰雪节持续时间长;水量丰富、水质好,冰层厚,通透性好;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历史悠久(冰灯的历史悠久); 知名度高;南北方差异明显,有吸引力;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6.分析冰雕建筑维持数月不倒塌的原因。(2018届高三2班:钟玉珊、罗宇昕、郑亦诗、郑宜婧)

参考答案:①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冰块不易融化,稳定性好;②冰的特殊性质,粘合性高,整体性好;③冰源区多特殊冰种,冰层厚,强度高,黏性大,抗压能力强。

笔者多次尝试这样的课堂,发现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高,小组合作学习和谐,提高学习能力效果显著。对于试题立意和情境的设置,学生还未尝试。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亚南, 史辰羲. 注重分析 規避模式——例谈2013年高考地理两道试题[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3(9): 61-62.

[2] 刘文斌,常莉. 学生“自主命题与讲题活动”的实践与反思[J]. 地理教育, 2015(9): 10-11.

猜你喜欢

讲评课
提高“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有效性之我见
浅析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讲评课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讲评课的讲评原则及其实践
如何上好中职数学讲评课
初中物理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性研究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如何上好高中英语试卷讲评课
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浅析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上好历史“三堂课”
元认知视野下的学案设计与问题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