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探析
——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12-08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学校

丁 可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资产投入力度的不断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中开始呈现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效率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如何有效管理高校国有资产。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2003年由原江苏省丝绸学校、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合并升格而成。学校现有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设置了近40个专业,校园占地总面积54612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总值8.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亿元,图书馆藏书80万册,电子图书5800 GB。

升格之初,为改善两个校区分散办学、管理方式复杂、资产种类繁杂等管理困局,该校从学校资产管理的顶层设计与资产管理具体工作两处着手,在理顺体制、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改进手段、整合资源和提升绩效等方面积极探索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并大胆实践,明确资产管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做到思路理念求是求实、管理服务求新求精。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该校资产管理工作已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长效化的轨道,构建了适合学校校情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有效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2 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建设

2.1 理顺体制机制

两校合并之初,资产分布面广、量大,原先两校资产管理模式不尽相同,资产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机构、人员频繁调整,资产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为此学校着手理顺资产管理体制,根据学校资产特点确立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学校成立了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强化对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发挥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的作用。这种管理体制既体现了学校在资产管理上的统一性、一致性,又实现了学校资产管理上的群众性、全员性,构建了全校上下在资产管理中的权责架构,为管好学校资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资产管理的基本格局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工作;各归口管理部门按资产的不同形态和分类,实施归口管理;全校所属各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及下属单位使用的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对资产使用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这种管理体制,脉络清楚,职责明确,实现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全覆盖。

2.2 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抓住合并升格、新校区建设、人才培养评估、2012年省示范建设、2014年“二园”建设和院系调整等工作契机,对学校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系统谋划,根据学校改革发展不同进程的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层面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既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综合规章制度,也有行政设备、教学设备、实验室管理、图书资料和经营性资产等专项管理制度,涵盖公用房管理、职工住房货币补贴、设备采购、资产入账、维修工程审计、资产清查、房屋租赁、资产处置和兼职资产管理员管理等诸多方面,构建了资产从配置、入账到使用、交接直至报废、处置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体系。尤其是2014年制定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无形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捐赠资产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书》,修订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在2015年制定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考评奖励办法》《网上商城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在2016年制定了学校《采购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招标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学校资产管理的水平,在维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资产运营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资产科学规范管理的常态化、长效化奠定了基础。

2.3 加强队伍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资产管理员队伍建设,除在资产管理职能部门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外,为校内各单位、各部门分配一位领导分管资产管理工作和一定数量的兼职资产管理员。无论单位部门调整,还是人员岗位变动,这支队伍都能及时调整到位,保证了资产管理网络的完整,保证了队伍的稳定性。目前,全校有专职资产管理员4人,兼职34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22人。此外,学校通过定期召开不同层次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会和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强化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意识,不断提高了资产管理业务水平。

3 夯实工作基础,着力过程管理和规范管理

3.1 固化工作流程

固化和优化工作流程是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力和管理服务效率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学校根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结合内控制度、标准化管理理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并随着学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不断完善,从而以流程规范工作、以流程提升效能、以流程增强内控。目前,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涉及各类物资采购、入账、捐赠、调拨、搬迁、维修、报废、处置和公用房管理等工作环节,通过对这些流程的梳理、制定、优化和发布,较好地规范了学校资产管理工作,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3.2 科学配置资产

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采管分离的采购管理体制。学校成立了采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采购工作的组织、协调。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是学校实施大额、大宗集中采购的职能部门,并对各单位部门零星采购工作实施监督。校内各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自筹自有资金和其他资金进行货物、工程和服务类采购,均纳入集中采购管理的范围,达到苏州市当年政府采购起点金额的项目采用委托招标代理公司进行政府采购,未达到起点金额的采购由学校资产与设备处进行校内挂网招标采购。单价在3万元及以上或批量在10万元及以上的专用设备购置项目需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编制论证报告;批量在30万元及以上的专用设备购置项目需邀请外请专家参加论证。学校政府采购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得到了苏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的充分肯定。2014-2016年平均年度采购批次超过150次,节约预算千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规范资产购置行为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实施校内调剂调拨等资产配置行为。本着物尽其用、勤俭办学的理念,将购置、调剂、报废综合考虑,所有申请报废的资产均发布调剂信息,充分发挥了资产的使用价值。

3.3 加强使用管理

切实有效的使用管理是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的核心环节。多年来,学校一直按照“权属清晰、安全完整、风险控制、注重绩效”的原则加强资产的自用、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和落实自查和清查相结合的盘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产使用状况进行盘点;通过将资产管理责任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落实资产管理的领导责任和使用责任;通过资产使用的有效性评价,达到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和执行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落实无形资产管理责任;通过明确资产使用管理责任,规范对外出租出借、担保等行为,从而切实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3.4 规范租借投资

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的规范管理是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重要内容。学校围绕“依据什么规定、适用什么范围、哪个部门管理、谁来具体负责、收益如何处置”等内容,重点突出文件依据和审批程序。目前,学校无国有资产出借行为,为学生提供了生活服务的校内商铺,均通过对外公开招租,并实行合同管理,由纪监审、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负责监督,收益上交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对所投资创办的全资企业按规定办理产权登记,接受省厅监督管理,从源头上确保资产管理责任和安全完整。

3.5 适时报废处置

严格资产报废处置管理是把好资产出口关和强化资产责任意识的必要措施。建院以来,学校一直严格遵循校内单位申报、技术鉴定、归口部门初审、资产与设备处复审、校长办公会审核和省厅审批的工作程序处置报废资产,电子产品报废物上交省公物仓,其他校内公开招标处置,全程邀请学校纪监审部门监督,相关收入及时足额上交学校财务,真正做到资产处置手续完备、程序符合规定。

4 构建信息平台,着力网络管理和系统功能发挥

4.1 实现网络管理

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是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一次“信息化革命”。目前,学校资产入库、调拨、报废申请和处置均通过该网络系统运行,实现了日常管理、盘点管理、综合查询、系统维护和安全管理的及时到位,利用信息化手段真正实现了资产网络化运行,确保数据的准确及时、动态实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4.2 发挥系统功能

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功能是系统使用的价值所在。自系统使用以来,学校积极围绕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一方面,规范系统的运行、更新标签、动态盘点,指定专人负责系统的维护和完善,针对干部聘任的情况,按系统管理的要求及时、认真地做好人员更新、用户管理、培训、资产账核对等工作。目前,学校资产系统中共有500多个用户,在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同时,接受全校相关人员的监督,达到了全员参与资产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学校着力研究和发挥系统的使用功能,除已使用的日常管理和报表管理等模块外,正在探索扩大其他模块的应用,为建立资产长效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学校资产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保证。

5 注重绩效管理,着力效能发挥和考核评价

5.1 发挥使用效能

资产效能管理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任务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十多年来,学校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是,与苏州市人社局长期合作,共同投资,将学校所有教室联合共建标准化考场,为社会化考试服务。二是,鼓励现有实训室在保障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外有偿开放,为社会提供考工服务。三是,校内运动场馆、体育设施对校企合作、校地共建、军地共建单位、周边居民开放,真正发挥了资产应有的效能。

5.2 强化管理考评

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和管理考核评估是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重点抓手。2015年,学校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考评奖励办法》,从4大项19个方面对各单位部门的责任范围内的资产管理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部门奖励绩效挂钩,提高了全员做好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慧.高校国有资产处置规范化管理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

[2]李平.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十大原则[J].地方财政研究,2014(12).

[3]谭静,李艳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研究参考,2015(33).

[4]文洪朝.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辨[J].现代经济探讨,2015(9).

[5]蔺汉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校财务,2014(16).

[6]薛军,刘诗迪,于淑梅,王延刚.高校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4(5).

[7]陈玲芬.构建新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探讨[J].特区经济,2013(10).

[8]刘志敏,黄林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助推高校廉政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4(31).

[9]符小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探析[J].内江科技,2012(5).

[10]王幼桂.高校国有资产概念辨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11]韩颖.高校国有资产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山东纺织经济,2017(9).

[12]廖丹.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误区及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2017(13).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学校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学校推介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