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价值

2018-12-07李惠怡黄惜华杨乔焕

智慧健康 2018年34期
关键词:脑病循证缺血性

李惠怡,黄惜华,杨乔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15)

0 引言

新生儿在围产期因缺氧造成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称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部分新生儿都会留下神经类后遗症或是智力障碍,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有更多的需求。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情复杂,护理方式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2]。利用循证护理可以提升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预后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实验研究,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6例,中度18例,重度1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21+1.2)周,出生时质量2.3-3.6kg;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23+1.3)周,出生时质量2.4-3.8kg。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对患儿进行营养支持、保暖等基本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刺激干预:新生儿对外界事物好奇心很重,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病房布置一些颜色鲜艳的物品或者摆件,播放慢节奏的音乐,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把握刺激尺度。(2)按摩护理:因为新生儿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自身调节、代谢水平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新生儿全身进行适当的抚触达到刺激神经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必须保证动作轻柔,辅助捏脊疗法,在按摩前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双手整洁并温度适合,由轻到重进行按摩,防止因为力度不适宜导致患儿不适,保持20-30min的按摩时间,一天两次,禁止在新生儿进食后立即进行按摩。(3)训练干预:因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所以在患儿达到40周胎龄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身体指标,对患儿的头部和肢体进行适当的训练,保证患儿的肢体功能正常发育。(4)认知干预:积极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给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疾病的关键,使家属能充分配合护理人员展开工作。(5)出院后护理干预: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儿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各项事情,患儿离开医院后,护理人员定期和患儿家属进行电话沟通或网络交流,了解患儿的恢复情况,并嘱咐患儿家属定期复查。(6)护理评估与总结: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护理人员要与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根据分析其他成功的案例总结出解决办法,通过不同工作经验人员有效的协调配合,保证整个循证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3 判定标准

PDI、MDI评价标准:病情恢复程度越好分值越高,病情恢复程度越差分值越低。

Gesell评价量表,包括个人社交、大运动、语言、精细运动和适应性五个项目,正常:>85分,分值越高恢复程度越好。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比较(n/%)

治疗有效率:精神意识障碍、异常肌张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恢复正常:显效;精神意识障碍、惊厥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惊厥等临床症状增多或加重,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同时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其次采用χ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为差异具有临床意义。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PDI、MDL、Gesel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DI、MDL、Gese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观察组PDI、MDL、Gesel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导致的脑损伤,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成长[3]。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重要环节是有效的临床护理,因为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全,并且缺少自我修复能力,护理新生儿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护理水平。护理人员针对新生儿的身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称为循证护理[4]。通过刺激、按摩等环节恢复患儿的神经敏感度以及和患儿家属配合度的提升,均具有改善预后的积极作用。同时循证护理可以对护理方案进行评价,不断的完善其中的环节保证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5]。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PDI、MDL、Gesell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PDI、MDL、Gesell评分比较(±s)

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esell个人社交 大运动 语言 精细运动 适应性观察组 护理前 72.69±8.96 64.23±8.96 77.36±8.66 75.36±2.65 76.69±4.56 80.36±5.21 78.23±3.56护理后 12 个月 99.69±9.8* 94.56±7.26* 106.36±8.56* 109.6±2.89* 109.36±4.56* 105.36±2.35* 101.2±4.36*对照组 护理前 73.36±7.68 62.36±7.56 76.69±6.69 78.63±4.56 75.36±2.36 79.36±5.23 78.12±4.56护理后 12 个月 88.36±7.23 84.56±6.23 95.36±8.36 99.36±4.56 89.36±4.56 95.36±4.14 93.36±2.54组别 时间 PDI MDL

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观察组PDI、MDL、Gesel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效果显著,深入了解每一位患儿的具体病症,以科学合理为原则,制定出符合患儿病理特征的护理方法,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患儿的疾病改善水平,突出护理优势。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提升治疗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病循证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