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自治区结核病流行临床特征分析

2018-12-07曾彩荣

智慧健康 2018年34期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农牧民结核

曾彩荣

(拉萨市林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 拉萨 851600)

0 引言

我国是全世界结核病高负担的主要国家之一,其结核病病例总数居全球第二,印度居首位[1-2]。西藏自治区则是我国结核病高负担的主要地区之一,据统计,1990年西藏自治区的结核病患病率为1.3%~1.4%[3]。1994年至2008年西藏自治区共有50247例结核病患者,其中包括15642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每年起码有170余人死于结核病[4-5]。2015年西藏自治区约有80万人患有结核菌感染疾病,且结核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西藏自治区人民的身体健康[6]。结核病是导致西藏自治区人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关键因素[7]。因此,掌握西藏自治区结核病分布特征和临床特征对防控结核病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着重对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西藏自治区的120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西藏自治区的120例结核病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包括78例男性、42例女性;年龄12~65岁,平均(45.32±3.42)岁;农牧区有110例;青壮年有89例。

1.2 方法

采取描述流行学病学方法对120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西藏自治区结核病的形成原因、流行现状。全部患者均行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0.1mL PPD制剂,观察给药72h后的试验结果。若注射部位出现硬结且直径<5.0mm,或无硬结,则可判定为阴性;若注射部位的硬结直径为5.0~19.0mm,可判定为阳性;若其直径>20.0mm、或者<20.0mm,并伴有丘疹、淋巴炎、水疱,可判定为强阳性。选择美国Sigma公司提供的乙胺丁醇、链霉素对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和菌型进行鉴定,分析受试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见表1。

表1 分枝杆菌培养判定标准

1.3 观察指标

统计120例的菌型鉴定结果,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菌型鉴定结果分析

120例患者共收集到210株分枝杆菌,其中有9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占比为4.29%。

2.2 临床特征分析

1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气促、发热、咯血、乏力、盗汗为主,其中有120例咳嗽、咳痰,发生率为100.00%;有73例气促,发生率为60.83%;45例发热,发生率为37.50%;52例咯血,发生率为43.33%;32例乏力、盗汗,发生率为26.67%,详见表2。

表2 临床特征分析(n, %)

2.3 耐药情况分析

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对INH、SM、RFP、EMB的耐药数分别为7例(77.78%)、8例(88.89%)、6例(66.67%)、1例(11.11%), 其 耐 药 率 为100.00%,详见表3。

表3 耐药情况分析(n, %)

3 讨论

西藏自治区结核病的患发率日趋增加,严重危害了藏民们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政府的高度重视[8-9]。西藏政府应加大防控力度,根据本区具体的防治情况建立常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做好结核病防控工作[10-11]。分枝杆菌是除麻风分枝菌、结核分枝菌外,具有抗酸染色特性的一类菌群[12-13]。近年来,随着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难治、复治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由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14-15]。本研究中,120例患者共收集到210株分枝杆菌,其中有9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占比为4.29%。中国是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研究较晚的国家之一,故建议国家可加大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力度[16-17]。

本研究,经临床症状分析,发现120例患者中有120例咳嗽、咳痰,发生率为100.00%;有73例气促,发生率为60.83%;45例发热,发生率为37.50%;52例咯血,发生率为43.33%;32例乏力、盗汗,发生率为26.67%。提示结核病患者以咳嗽、咳痰、气促、咯血、发热、乏力、盗汗为主,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与肺结核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容易影响临床诊断确诊率。经耐药分析,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对INH、SM、RFP、EMB的耐药数分别为7例(77.78%)、8例(88.89%)、6例(66.67%)、1例(11.11%),其耐药率为100.00%。全部患者经X线胸片可见大范围病变,两侧均受累,予以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法获得显著疗效,大部分患者仍然需要进行排菌治疗[18]。大量研究资料表示,男性结核病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其原因在于男性吸烟者较多;男性社交范围较大、工作压力较大、外出工作的机会较多,导致感染几率较大。同时,老年患者、农牧民患者、学生患者较多,其原因在于老年人年龄较大、身体免疫机制差;农牧民生活条件差、生活习惯差、卫生观念差、自我防病意识薄弱;学生长期处于公共场所、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导致老年人、农牧民及学生群体成为患结核病的高危群体。西藏政府应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向藏民们大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不断提高藏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度,重点落实对农牧民、青壮年、老年人等人群的结核病防治教育,逐步提高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控制全区结核病发生率。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结核病治疗成功率逐年升高,其原因在于西藏地区越来越重视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结防机构的标准化管理,不断地加强防治工作,减少结核病漏报、重报现象,显著提升了医疗人员的专业医疗技术和检测水平,地区各级医院、结防机构严格遵照《全国结核病防治方案》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管理,使得结核病患者逐渐减少,且治疗成功率逐年上升,为西藏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西藏自治区的结核病例数逐年增多,需加强流行病防控工作,向农牧区介绍结核病基础知识和防治知识,将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整体提升结核病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农牧民结核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一度浪漫的结核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