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病预防方法及应用探讨

2018-12-07张远征

智慧健康 2018年34期
关键词:传染性传染病医疗机构

张远征

(山东济宁市汶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济宁 272500)

0 引言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疗卫生服务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1]。我国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能力与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和人们生活密切关联的医疗机构属于重大传染病的主要防治途径,在重大传染病方面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能力与价值无法替代,这些机构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等会形成直接影响[2]。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实效性,本文以我市多所医疗机构为例,探讨传染病预防方法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开展本次研究,对我市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情况采取对比研究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在我市随机抽取25所医疗机构作为研究案例,其中县级医院4所、乡镇卫生院6所、个体诊所8所、民营医院3所、卫生室4所。

1.2 方法

于2017年6月根据传染病发生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化措施,尤其是根据以往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我市疾病防治中心每周、每个月对国家传染病报告的数据进行导出,同时对导出的传染性疾病相应资料和关键性的信息实行数据处理后发放给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告知卫生机构如果发现相似疾病或类似症状时应当及时上报;(2)对市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所属辖区内的法定重大传染性疾病报告给予汇总与分析,对于疑似的病例及时上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由疾控中心对下属的医疗机构疑似病例实行集中性的调查与分析,对传染病发展、实验室结果以及传染病处理等实行跟踪性调查;(3)及时构建预防体系,在疫情监测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网络疫情的信息获取、接受、总汇、分析以及处理等模块的建设,具体方面有三点:第一点主要为重大传染病网络的信息获取。借助360、百度等搜索引擎对新闻、论坛、博客等多种网络途径获得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资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以动态化的网页数据进行抽取和集成。第二点是重大传染病网络信息的搜集,从网络当中获取关于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相关资料,并借助权威的网站、网页的频次以及用户访问的信息等多种途径挖掘潜在的意义以及规律性的信息,同时对集成的内容实行汇总、分类以及分析,进而提出关于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分析与控制。第三点是对重大传染病信息实行处理后的应用,对网络当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后明确可用的传染病信息,从而实现对区域范围内传染病的针对性控制,提高传染病防治实效性;(4)联合防治。对传染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于早发现,通过对网络疫情的信息进行针对性判断,例如某时间段麻疹发生率较高且集中,已经超出极限值与预警界值时,需要及时考虑麻疹对于儿童健康的影响,并以显性感染为主,所以及时对当地托幼机构、学校进行全面防控,评估风险危害,由卫生部门提出预警建议,并对已经发病患儿集中隔离治疗,降低传染病风险。对于早诊断,医疗机构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门诊,并以发热、腹泻病作为优先入诊病例。对于早治疗,在门诊处基本确诊的患者应当及时入院接受隔离治疗,并对患者接触的易感人群及时做好疫情防控处理。对于早隔离,预测有疫情流行时应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做好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在流行期间,减少或避免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病人排出的分泌物应及时消毒,注意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开展有效的灭蝇、灭蚊活动。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在传染病防治工作改进前后的传染病防治效果。传染病防治效果以传染病报告率、诊断至医院报告及时率、传染病报告填写完整率、传染病报告填写准确率多个数据为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基于SPSS 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方式表达,采用χ2检验,数据之间采用P进行检验,在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突出。

2 结果

改进传染病控制措施后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完整率以及准确率均有所提升,改进前后各项数据均有较大差异,数据差异均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详情见表1。

表1 传染病防治工作改进前后的传染病防治效果(%)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国内的医疗卫生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也间接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要求,国家对于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也备受关注,这也间接提高了医疗机构在重大传染病方面的工作压力[3-4]。当前传染病的传染病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其特征有多系统、多途径、多程序。这一特征不仅加重了基层的工作压力,同时还会形成大量资源浪费情况[5-6]。另外,在报告系统方面存在分散现象,导致报告效果不理想,漏报现象普遍,传染病的及时性、实效性都比较差,这一些问题都导致传染病的工作无法有效开展[7-8]。因此建立疾病治疗(临床医学)和疾病控制(预防医学)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传染病防治的科学体系,完善监测工作管理水平,推动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9-11]。对于传染病爆发和传播的流行病理学特征,进行传染病趋势的预测、监测能够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分析新发病例和发病率,动态规律实施针对性、可行性的改进防控措施[12-13]。由此可见,医疗机构除了治疗传染病外,还要通过预防性服务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并为传染病监测提供数据,这也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一种体现[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进传染病控制措施后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完整率以及准确率均有所提升,改进前后各项数据均有较大差异。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借助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控效益,对于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可以起到有效的管理与改革创新效果,确保传染病工作可以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在重大传染病方面做到早期发现与及时控制等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监测工作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传染病预防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传染病管理效益,从而提高传染病控制效果。

猜你喜欢

传染性传染病医疗机构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