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07卢甜甜

智慧健康 2018年3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流程

卢甜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缺血以及缺氧或持续缺血状态导致的心肌坏死,相关统计调查显示[1],我国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诱导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血栓形成后,导致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部分患者同时并发有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疾病类型中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等特点,有研究表明,进行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近50%在到院前便已死亡,提出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存结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常规的护理流程对于患者的抢救黄金时间并不确定,因此如何优化急诊护理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以期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提高存活率[4-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组,105例纳入优化组,包括58例男、47例女;年龄为35~79岁,平均(56.37±3.57)岁;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0.5~9h,平均(5.12±1.63)h;按照梗死部位分为50例广泛性前壁梗死、28例下后壁梗死、27例高侧壁梗死。105例纳入对照组,包括60例男、45例女;年龄为35~79岁,平均(56.36±3.82)岁;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0.5~9h,平均(5.35±1.68)h;按照梗死部位分为52例广泛性前壁梗死、28例下后壁梗死、25例高侧壁梗死。组间基础数据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通过家属或医院救护车将患者接送至医院,对其进行常规病情诊断,护理人员严格参照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吸氧处理、心电图监护并构建静脉通道、抽血化验等,指导患者进行绝对卧床休息,确诊后做好术前准备[6]。

优化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包括:①院前抢救流程优化:接到急救电话,医生在5min内出诊,于抢救车上打电话向家属询问患者病情以初步诊断,并指导家属做相关急救措施,包括稳定患者情绪、予以面罩吸氧、心理安慰、保持患者体位的舒适和正确性等,通过输液、面罩吸氧的方式,帮助患者及时缓解心肌疼痛症状,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7]。同时优化转运流程,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动作迅速轻柔、保证搬运平稳,护理人员及时予以患者面罩吸氧、连接心电监护、检查输液管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疼痛部位、呼吸状况、血压水平等,护理人员及时通知急诊医护人员快速做好抢救准备。②优化病情诊断:当患者入院,接诊护士应对患者意识、呼吸情况等进行观察和询问,在5min内对其病情做出评估,并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心电图等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紧急状况,为术前抢救做好准备[8]。③优化抢救流程:在抢救室要在2min内详细掌握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在5min以内于患者左下肢构建出静脉通道,建立心电图检测,对心肌酶、心肌标志物进行常规检查;抢救过程中,责任护士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测和汇报,参照患者病情,给予300mg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为患者镇痛,做好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等工作,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状况。④优化工作交接:对需要进行PCI治疗的患者,提前做好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记录,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进行交接工作,将患者轻抬过床并填写好转运交接的表格[9]。⑤优化术后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叮嘱患者术后按时休息,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按时用药、正确用药,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具体反应,若发现不良反应发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及时汇报临床医师,避免安全事故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时间指标、抢救成功率、院内复发率及家属满意度,并做比较分析。其中时间指标主要以患者的诊断时间、输液通道时间、心电图时间、抢救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χ2进行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时间指标对比

优化组的诊断时间、输液通道时间、心电图时间、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对比(±s,min)

优化组 105 1.23±0.34 4.36±1.45 4.45±1.56 38.42±3.63对照组 105 3.75±1.24 7.82±1.27 8.63±2.46 68.37±8.12 t 20.083 18.393 14.704 34.50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抢救成功率、院内复发率及家属满意度对比

优化组的抢救成功率(95.24%)、家属满意度(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1.90%)(80.95%)(P<0.05);优化组的院内复发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27.62%),见表2。

表2 抢救成功率、院内复发率及家属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临床医学上把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以后的6h当作临床救治的“黄金时间”,据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发病后6h内重建冠脉血运,可降低病死率5%~6%,而一旦超过6h,其临床治疗效果就会明显降低[10]。因此,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及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极重要的作用[11]。然而,以往临床急诊护理由于缺乏明确的护理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混乱现象,如接诊人员自身工作职责单一、欠缺抢救理念、缺乏积极性等。此外,在准备工作上也是遵照医嘱进行,缺乏有效的针对性,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错过患者最佳救治时机[12]。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十分有必要。

临床实践发现,早期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的关键[13]。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中无具体负责人、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导致整个护理流程缺乏标准化与主动性。再加上护理人员的护理目标、时间要求均未明确,仅按照医嘱执行急诊护理工作,导致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工作效率不高,无法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14-1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通过建立首诊护士负责制,促使护理人员能够按照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迅速开展抢救工作,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预定护理目标,还能明显缩短疾病的确诊时间,为患者迅速开通冠状动脉,缩短急诊时间[16]。研究资料表明[17],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因冠状动脉闭塞所致,引发心肌坏死、缺血。冠状动脉闭塞时间长达18min,人体心内膜下心肌细胞会坏死;若冠状动脉闭塞时间长达3h,其心肌细胞的坏死范围可达心内膜的70%左右;若冠状动脉闭塞时间长达6h,患者的透壁性心肌坏死,最终致死。因此,“时间窗”与冠状动脉再通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故护理人员应尽量缩短再通时间,保证抢救效果[18]。本研究中,优化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发现优化组的诊断时间、输液通道时间、心电图时间、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优化组的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优化组的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优化急诊护理通过规范护理流程,明确分工,提升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能力,既可明显缩短急诊时间,又可提高抢救成功率,获得家属的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既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又可降低病死率及复发率,是一种高效的抢救措施。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家属流程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