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分析

2018-12-07陶晓旸

医药前沿 2018年35期
关键词:面肌卡马西平微血管

陶晓旸

(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神经外科 江苏 南京 215000)

面部痉挛,又被称为面部抽搐或者版面痉挛,指的是一侧面部不自主、阵发性、不规则的肌肉抽搐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一般为眼睑的轮匝肌出现轻微抽搐,逐渐向面部一侧发展,在情绪激动或者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减轻或者消失。面部痉挛的治疗主要分口服药物保守治疗和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医学界中公认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该手术操作简单、技术成熟、风险也较小,具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及并发症发生率。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实验组效果显著,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10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为44~71岁,平均(55.50±3.21)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2~72岁,平均(100.15±6.32)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口服卡马西平(葵花药业集团(唐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0406)。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保持侧卧位,在患者耳后乳突做横行切口标记,在患者发际内1cm处行斜型切口,切口3~4cm,使乙状窦边缘后完全暴露,弧形剪开硬脑膜,切开硬膜闭关悬吊,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轻压患者小脑,缓慢放出脑脊液,分离蛛网膜,镜下显露面神经进出脑干,找到引起面肌痉挛的血管,游离出该血管并推移离开,将硬膜缝合固定。止血彻底,冲洗后关颅。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症状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100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对比[n(%)]

3.讨论

面部痉挛是指一侧面部不自主、阵发性、不规则的肌肉抽搐的一种病症。一般发生在中年,以女性患者居多,一般不会自发缓解,该病的初期症状一般是眼睑跳动,所以一般不被人重视,慢慢发展呈面部痉挛,晚期症状出现连动嘴角、侧面肌及颈部,甚至会有患者出现侧面肌萎缩。临床上,对面部痉挛的治疗主要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和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两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相对较高而且患者的创伤小的同时安全性更高,又使血管、神经原有的功能得到了保留,为了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本次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分别进行口服卡马西平药物和显微血管减压术,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面肌卡马西平微血管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观察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9种不同厂家卡马西平片的含量、有关物质和溶出度分析
耳后锁孔入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