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

2018-12-06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分摊成本核算科室

梅 欢

(西安航天医院,西安 710055)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及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改革与深化,各种类型的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卷入了激烈的竞争之中。企业医院作为非财政拨款的非盈利机构,其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物价部门定价的限制,人工成本、药占比等占总成本的比重日益增加,使得企业医院总成本日益加重,这对企业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想要提高企业医院经济效益,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良好的发展机遇,则必须落实全成本核算工作,以适应医疗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企业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医院全成本核算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工作,在医院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企业医院而言,推行全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升企业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医院不同于一般的公立医院,没有政府的财政拨款收入,只能通过提升自身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市场占有力,尽可能以最经济的投入来谋求最大的收益。近年来,随着新医疗制度及新会计制度的不断深入,企业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凸显出其重要性,使医院从毫无成本核算的意识或只是执行简单的科室成本核算向全成本核算转变,不仅在管理水平上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还能充分掌握医院整体成本、收益情况,降低医院成本的同时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使企业医院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

2.有利于强化企业医院财务管理能力。目前,大多数企业医院的财务管理能力较为薄弱,不能很好地配置医院资源,影响各项经济活动正常高效的开展,对医院的经营成果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将医院由简单的核算会计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转变。实施全成本核算能够充分发挥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特性,严格掌控医疗、行政的各个环节,将医院成本合理归集、分配、分析、控制,并与既定成本控制目标的比较分析,找出实际成本与成本目标的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同时,通过对收入成本水平的效益分析,充分结合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医院运营能力、增强医院财务管理能力。

3.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目前,大多数企业医院的收入渠道主要是上级单位财政拨款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及药品加成收入,但随着新医改制度的不断深化,医院的成本补偿主要靠上级财政拨款收入、医疗服务收入。然后,在医院的收入构成中上级财政拨款收入所占比例较小,医院只能在不违反物价局等相关价格管理部门制定价格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提升医疗服务价格来创收。那么,该价格标准的合理性就直接影响到企业医院的经营成果。企业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能够摸清医院现有项目成本、病种成本以及其经济收益情况等。通过对大量同规模、同等级的医院的调查统计,能够得到病种、项目平均成本,从而为制定价格标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企业医院全成本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全成本核算作为企业医院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方式。较传统成本核算,其核算项目及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但目前大多数企业医院对全成本核算的认识及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1.对全成本核算的认识不准确,没有意识到成本核算是一项需要全医院各个部门、科室及个人充分协同合作的综合性工作,忽视其在增加医院经济收益中的重要性。

2.全成本核算仅停留在以科室作为核算对象的科室成本核算方面,且核算项目、方法及费用的分摊标准等不够完善及准确,仅对各科室的收入及费用做简单的归集核算,没有全面反映医院整体成本状况,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

3.在大多数企业医院中,行政职能部门、后勤各班组作为服务于医疗医技科室的服务性部门,在日常业务中所产生的成本占医院总成本比重较高,但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分摊方法及标准将其分摊至医疗科室,长期以来造成忽视行政职能部门及后勤各班组成本的现象,大大缩小了成本核算范围,影响核算效果。

4.现行成本核算所利用的数据基本上来源于财务账务系统及相关部门所提供的成本数据资料,均属于历史成本,不利于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

三、企业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1.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制度应当完善全成本核算规章制度,制定全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及标准规范,明确全成本核算的范围及内容、成本费用的构成及其分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的划分标准、间接成本的分摊办法、控制成本费用的措施等。同时,强化全成本核算制度的宣贯工作,组织财务人员及全成本核算相关人员培训,深刻传达全成本核算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将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成本责任中心及个人,明确科室与个人的绩效考核,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进而更加科学、准确地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实现医院年度财务目标。

2.构建全成本管理组织架构。健全的组织构架是保证全成本核算有效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企业医院应加强全成本核算各层组织的建立,在纳入核算的医疗、医技、行政后勤等各科室指定全成本核算负责人,院级层面设立由院领导、总会计师牵头,财务科协同信息科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的全成本核算实施小组。同时,为了明确核算科室,并准确的归集、分摊科室成本,按照各科室功能及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应将医院科室划分为以下几类:(1)行政后勤类科室,包括院办、党办、人事科、财务科等行政管理科室,后勤管理科室及下设各个班组;(2)医疗辅助类科室,包括服务于临床、医技类科室的供应室、收费处、住院处等;(3)医疗技术类科室,包括为临床服务类科室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和辅助诊疗的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手麻科等;(4)临床服务类科室,包括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骨科、肝胆泌尿外科等。

3.明确成本的归集及核算项目。企业医院科室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室直接发生并能够直接计入科室的直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药品成本、卫生材料费、耗材费等;另一类是不能直接归集到科室,必须采用一定的分摊方法才能计入科室的间接成本,包括水费、电费、暖气费、保洁费等。同时,还需明确直接科室及间接科室的成本构成,纳入核算的成本项目。直接科室即指直接服务于病人的临床、医技科室;间接科室即指虽不直接参与服务病人,但其服务价值通过直接科室得以实现的医疗辅助科室及行政后勤部门。因此,医疗辅助科室及行政后勤部门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当以一定的分摊方法分摊至临床科室,从而实现全成本核算的目标。

4.制定合理的成本分摊方法。企业医院全成本核算的重点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科室间成本分摊。根据现行医院科室的分类,即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技术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以及科室成本的归集、核算项目,严格遵循全成本核算的原则。将行政后勤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医疗技术科室的自身成本与所分摊的成本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逐级分摊到临床服务科室。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行政后勤各部门发生的管理费用按各科人员比例分摊计入医疗辅助科室,医疗技术科室、临床服务科室,从而形成医疗辅助科室的总成本及医疗技术科室及临床服务科室的分摊成本;其次,将医疗辅助科室的成本按为各科提供的服务量进行分摊计入医疗技术科室和临床服务科室,加上第一次分摊的成本形成医疗技术科室的总成本和临床服务科室的二次分摊总成本;再次,将医疗技术科室的成本按为各临床服务科室提供服务的业务收入占比分摊计入各临床服务科室,加上第二次分摊的成本形成临床科室的总成本,并以此作为医院总成本,结合医院整体收入情况,来分析评价医院的盈利能力等。

5.建立全成本核算分析流程。全成本核算的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医院总收入、收入构成、成本构成及盈利情况等指标的分析。建立全成本核算分析流程,有助于掌握企业医院的总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门诊人次成本、床日成本等,结合医院收入情况,计算分析医院的盈亏平衡点、盈利情况等财务指标,通过分析,针对盈利科室和亏损科室的不同情况,深入剖析,找出盈利点及亏损点,制定措施,严格控制可控成本,优化医院资源配置,不断推动企业医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医院在推行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当深刻认识其全面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充分结合医院本身特性,掌握医院各科室成本、收入构成,明确成本核算项目及分摊方法,通过不断的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全成本核算体系,并制定出适合企业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流程及成本控制措施,进而有效地合理配置医院资源,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医院在新医改制度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拥有良好的市场占有度,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分摊成本核算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析通过产品质量统计的改进规范质量成本核算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房产测量地下室分摊问题研究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A商业银行成本分摊方案设计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