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闭式引流法在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8-12-05王杜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抽液闭式胸闷

王杜娟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 邳州 221300)

肺结核、肺部炎症、癌性胸膜炎等疾病均可导致胸腔积液的发生。胸腔积液会导致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及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1]。以往,临床上主要是使用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疗法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此疗法虽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但需多次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会增加其痛苦,还可增加其胸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法在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胸腔积液患者。将这3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有男10例,女8例;其年龄为21~67岁,平均年龄为(42.93±5.38)岁;其中左侧胸腔积液患者有7例,右侧胸腔积液患者有9例,双侧胸腔积液患者2例;其中结核所致胸腔积液患者有8例,化脓所致胸腔积液患者有5例,癌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患者有3例,心、肝、肾等病变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所致胸腔积液患者有2例。在B组患者中,有男9例,女9例;其年龄为20~66岁,平均年龄为(43.09±4.38)岁;其中左侧胸腔积液患者有6例,右侧胸腔积液患者有8例,双侧胸腔积液患者有4例;其中结核所致胸腔积液患者有7例,化脓所致胸腔积液患者有6例,癌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患者有2例,心、肝、肾等病变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所致胸腔积液患者有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A组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方法是:1)使用一次性无菌胸腔穿刺包对患者进行穿刺抽液。2)确定患者的穿刺点,一般位于其腋后线的第7~第8肋间隙或肩胛下角的第7~第9肋间,且进行叩诊时有实音的部位。3)在B超的引导下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穿刺抽液,每次的抽液量需在1000 ml以内,每周对其进行2~3次的穿刺抽液。对B组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方法是:1)准备好引流管等器具。2)通过彩超检查确定患者胸腔积液的位置。3)让患者取坐位,对其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4)在患者存在胸腔积液相应的肋间隙用彩超逐层进行定位,直至其胸膜腔。用穿刺针按照麻醉方向的深度将穿刺针穿入患者的胸膜腔,回抽有胸水后为其导入导丝后拔出穿刺针,通过导丝对其进行扩皮处理,在为其导入中心静脉导管后拔出导丝,连接引流袋,并将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在其皮肤上,最后将中心静脉导管的体外端与引流袋相连接。5)仔细检查引流导管道是否有存在漏气、出血等情况。6)密切观察患者引流出的液体量及性质,并定期为其更换引流袋[2]。7)留取患者引流出的胸水送检[3]。

1.3 观察指标[4]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⑴痊愈:经过治疗,患者胸闷、胸痛、异常肺泡呼吸音及胸腔积液等临床表现均消失,且在1个月内其病情没有复发的迹象。⑵显效:经过治疗,患者胸闷、胸痛、异常肺泡呼吸音等临床表现均明显改善,且在1个月内其病情没有明显加重的迹象,其胸腔积液没有完全消失,但积液量在20%以下。⑶有效:经过治疗,患者胸闷、胸痛、异常肺泡呼吸音等临床表现稍有好转,且在15 d内其病情没有加重的迹象,其胸腔内仍有积液,但积液量在50%以下。⑷无效:经过治疗,患者胸闷、胸痛、异常肺泡呼吸音等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其胸腔积液量超过5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临床指标包括胸水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胸腔粘连的发生率等。3)不良反应包括胸膜反应、气胸、胸膜增厚和低热等。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与A组患者相比,B组胸水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胸膜粘连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A组的1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胸膜反应,有1例患者发生气胸,有2例患者出现胸膜增厚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78%。在B组的1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胸膜增厚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1%。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0.05。

3 讨论

结核病、重症肺炎、恶性肿瘤等疾病均可导致胸腔积液的发生。这些病变会破坏患者胸腔内积液形成与吸收的动态平衡,在其胸膜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进而形成胸腔积液。临床上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的传统方法是进行穿刺抽液。进行穿刺抽液虽可抽出患者的胸腔积液,但需多次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会增加其痛苦,还易增加其发生感染的几率[5-6]。闭式引流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的胸腔内,然后将其胸腔积液引流至体外的一种引流方法。在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闭式引流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管道,确保其引流管道的密闭,避免发生漏气、出血等现象。2)在为患者更换引流管时,需双重夹闭引流管道,以免空气进入其胸膜腔。3)在对患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导致其发生继发性感染。4)引流袋的位置需低于患者的胸腔,以免出现引流液逆流入其胸腔的现象。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接受闭式引流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其胸痛、胸闷等症状即得到缓解;在治疗后的半个月内多数患者的症状没有加重,部分患者在一个月内没有出现症状复发的现象;其接受治疗的时间相对较短;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出现低热、胸膜增厚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其不良反应均缓解。接受穿刺抽液的患者,只有少数患者胸闷、胸痛的症状得到缓解;其胸膜粘连的发生率高,其住院的时间较长。这说明,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抽液闭式胸闷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肋骨超声显像在胸腔积液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