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12-05姚晶晶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姚晶晶

(黄河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6)

大学生是新时代、新中国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关系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因素,而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如何创新性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创新创业发展趋势下,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赋予时代新的意义,不仅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大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双创”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创业的主题教育研究,全国大部分院校对创新创业活动能够在校园中大范围开展。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面对新的挑战面前,已经开启了新的步伐。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传统的教与学逐渐走向了借助现代多媒体和网络的学习,并且能够大范围地展开,这也是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步伐。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成绩并不理想,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问题探究方法还不够完整。大部分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意义。这就造成很多大学生为了就业或者利益而学习和发展创新创业,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成功创业中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创业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心理。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走入了误区,从而出现了错误的人生观,对人生的理想信念发生了改变,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出现在社会问题中的主要表现是拜金主义、“啃老族”、大学生杀人或者自杀事件,以及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暴力行为等等。创新创业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在追求目的的过程中忘记了“初心”则是创新创业走入的一个误区。

其次,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我国是创新创业发展的过程中,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味因循守旧,不懂得创新,用老一套的教育方法放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比如有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只是把它作为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次要部分。这不仅让教师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更让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因此。高校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要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方式,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仅仅让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传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要想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建立起能够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实践平台,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得到释放,创新创业型人格得到培养。

最后,建设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好的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的高校,其教师队伍的创新质量还远远不够,我国高校很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非常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甚至出现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流于形式的现象,他们大多是高校辅导员,创新性意识不够,专业化程度低,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所教授的课堂理论知识也满足不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一些学生即使选修了创新创业的选修课,但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还是让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对于加强自身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的都没有得到满足。这些都说明,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更要狠抓落实,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只有教师从内心开始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去传递创新创业这个理念给学生,才能让创新创业的效果发挥得更好更持久。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满足学生现实目标的教育。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模式,围绕创新创业主题,从政治话语、官方话转向学生话语、生活话语,说管用的话、说问题的话,让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与现实目标相结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活力性。

首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模式,也是教师教授的理论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学习积极性。加强高校的课堂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是关系着传承文明文化,继承中华优秀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灵魂工程和战略工程。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和学生,更关乎高校领导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课堂教学对于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人生方向,立德树人的正确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表现。课堂教学关系着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对人生观的认知树立科学合理的人生态度,也关系着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探索创新性的体现。就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二元论”可以帮助学生从创业的角度思考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的创新创业潜质,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源头活水”。与此同时,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善创意、会创新、能创造、勇创业”的人才。

其次,以校园实践阵地为基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实践的主阵地,以课题教学为基础,以校园实践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的形式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可以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开展假期实践活动,有校企合作的高校,可以推荐学生在企业中锻炼,尤其是创新创业意识比较强,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培育自我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也可以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访参观创新成绩比较好的企业,通过成功企业或者企业家的创业经历,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教育中去。学校也可以建立相关的综合素质测评用来考察学生近期的创新创业学习进度,对学习或者实践效果较好的学生可以纳入年终评选优秀三好学生的后备名单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高校应建设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师的专业水平就决定了学生的未来成绩,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品牌较强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走入到“创新”的学习环境中。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师不仅要有专业化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博学的才能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学习中去。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形式不能仅停留在会议中或者讨论中,而应该让教师多走出去,多学习当下的创新主流形式,尤其是创新创业取得成效较好的高校或者国家。另一方面,高校应鼓励教师自主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可以通过奖惩措施,激励教师增强专业水平,鼓励教师进行外出培训学习并且分享学习经验,激励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多方法地运用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学习。

总之,创新创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在创新精神、创新品牌、创业意识的形成,更是让大学生在新的创新学习下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创新创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新精神的前提下更要学会如何做人,这是培养大学生内容与目的的结合,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培养时代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