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下的上海长期照护险体系研究

2018-12-05叶晟豪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分析法社会保障养老

叶晟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长期照护险概况

(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最早开始于系统科学这一领域,它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系统科学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并逐渐形成体系,主要用来揭示复杂系统运动的内在规律,一般情况下会应用它的原理去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科学的系统研究方法。在复杂系统问题的求解中,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显示出与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因此系统的研究方法特别适合于社会现象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从系统的角度看,社会系统分析方法是以社会的系统性为基础的,从整个社会及其构成要素和结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和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全面准确地审视社会。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整体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开放分析法,其中总体分析方法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核心。将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运用到长期照护保险的政策,从宏观层次社保保障体系建设到微观政策落地实施出发,努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积极搭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上海长期照护保险

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空巢老人增多,家庭结构萎缩,家庭关怀功能弱化,带来长期照护需求快速增加和家庭经济负担日益加重,上海市的家庭养老模式很难维持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对于半失能和失能老人。因此,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2017年1月在徐汇、普陀、金山启动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于2018年1月1日上海市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上海市长期照护险主要是面对上海市60周岁以上、参加职保或居保的失能老人,他们按照要求提出申请,都可享受到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以及住院医疗照护等多种模式的照护服务。在长期照护险政策帮扶下,一定程度上不但能保障老人的生活需求,减少家庭养老的压力,维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而且也符合十九大报告中织密网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中养老体系。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长期照护险中的应用

(一)整体性原则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应用

所谓的整体性原则,即由于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作用,导致了彼此的活动的限制,相互的属性的筛选,以及某些功能的协调,由此而形成社会系统的新形态系统。整体性表明,整体函数不等于其分量的函数的简单求和。这就是所谓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性原则便是要求我们学会利用与整合各部分功能,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用。

长期照护保险的出台无疑是弥补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缺陷。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现象越发明显,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处在发展阶段,政策的出台与调整都需要跟随着国家现状进行调整。在政策的瞄准对象机制中,我们要立足于整体进行统筹分析。当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我们需要从局部看整体,立足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家先进国家的政策性比对,及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它还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相结合,充分保护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完善多层次、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明确的权利、问责制和可持续性。

(二)层次分析法在长期照护险中的体现

所谓层级,是指系统中不同的成分依次属于的层次关系。在一个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应该属于整个系统,而层次关系中的子系统不应该覆盖其他子系统。在面对由众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中,或多或少的会存在问题考虑不全面的现状。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坚持把握住宏观层面的原则,放开微观层面的活动,从而实现系统的灵活性与优越性。

长期照护政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是四个子系统。因此,在政策设计的时候需要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不能因为政策的重要性或者稀缺性,还破坏了整个系统的层次性原则。一旦子系统从平等的层次上逐渐出现,甚至取代整个系统的状态,它就打破了层级原则,使整个系统逐渐瘫痪,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此外,在长期照护险政策中我们要明确的划分各个层次等级。国家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各个市/区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根据政府自身的定位,确定自己的责任。长期照护政策无论从财政补贴,还是失能评估、报销比例、保障方式、监督机制等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保障落实。层次分析法要求,在宏观上保持长期照护险的稳定发展,微观上,由各个地方的政府制定自己的政策。对于上海而言,上海将长期政策挂靠医疗保险,由财政补贴和职工缴纳两部分组成长期照护基金,保证长期照护险的稳定运行。因此,政府只要在宏观层次上基金的稳定运行,微观层次上,可以灵活地调整基金的缴纳比例、投资方式和保障水平等。

(三)结构性原则在长期照护险中的体现

所谓结构原理,是结构在系统中的元素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这些包括元素之间的一定比例、某一顺序,以及某些方法的组合。当一个系统占据了子系统的很大一部分,破坏了既定的秩序和合作,那么系统也将崩溃。

上海市长期照护险中照护模式主要由社区居家养老保险、养老机构照护和医疗机构三部分组成。对于失能的老人采取任何的照护模式,对于其报销的费用都是相对性的公平的。长期照护保险的人群需要按照要求向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提出申请,定点机构会根据要求对享受人群进行严格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构确定照护等级。不同的照护等级也享受不同的照护待遇,如居家养老照护模式中,二级、三级失能老人只能每周享受3小时的照护实践,四级失能老人享受照护时间不超过5小时,五级、六级的失能老人每周服务时间不超过7个小时等。这些严格的申请流程和待遇标准,互相牵制彼此。当其中一个环节过去重要,而忽略其他流程,可能会导致长期照护制度发生失衡的现象。

(四)开放性原则对长期照护保障模式的启示

对于一个复杂且可行的系统,不仅内部需要以合理有序的方式进行通信,而且还需要在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交换材料、能量和信息,并且通过这种交换,系统保持其自身结构的更新,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如果系统的开放性被破坏,材料、能量和信息与外部环境的交换不能正常进行,系统的结构将无序,系统将死亡,这就是系统的开放性原则。上海长期照护保险在目前阶段,采取了三种照护模式:社区居家养老保险、养老机构照护和医疗机构照护。开放性原则就要求长期照护制度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政策要求符合社会的运行轨迹。而现阶段,中国普遍的老人采取的养老模式依旧是采取的家庭养老,如何进一步保障以家庭为单位的失能老人的生活需求,尤其是在上海发达的一线城市,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地弱化,子女养老负担不断地加重,尤其是面对失能老人。因此接下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应该注意到家庭中的失能老人,不断地与外界信息进行交流,完善长期照护险的服务模式。

此外,长期照护制度要保持开放性,需要吸引社会上的人群关注到长期照护制度,投入到养老服务的行业来。让现在的年轻人拥有防老的意识,以长期照护制度为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融入到为自己而养老的队伍中来,通过“时间银行”机制来储蓄养老照护的时间,减轻未来家庭的养老负担。

猜你喜欢

分析法社会保障养老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养老生活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