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精准扶贫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建议

2018-12-05

金融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抵押贫困户贷款

金融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金融业的内在属性和扶贫领域的弱势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收入不稳定性等特征,二者之间难以有效的直接进行对接。本文从张家界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贫困户致贫原因、金融需求的特征和得到金融支持的难点,提出了从三大方面有效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即要把风险予以分散和化解,把贫困户所具有的产权予以盘活,支持贫困户积极发展生产、走产业脱贫之路。

一、贫困户致贫原因及其金融需求特点

(一)贫困户致贫的原因。

1.没有产业支持是直接原因。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非农就业机会匮乏,大部分贫困户以从事粮食种植等农业生产为主,无其它产业收入来源,粮食、生猪等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因遭受干旱、洪涝、寒冻、冰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也会导致农户生产欠收。

2.疾病、医疗和教育支出是贫困的重要因素。不少农户是脆弱的经济主体,抵御疾病和灾害、承担子女教育和养老支出能力较弱,在外在力量冲击下极易陷入贫困状态。根据对贫困县桑植县、慈利县的典型调查,有1/3左右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有20%左右的贫困户是子女教育支出较大、家庭老人负担较重造成贫困。

3.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是农户贫困的外部原因。大部分贫困户处于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阻碍了域内外资源要素的流通。以桑植县为例,不少贫困户住在山上,村级道路为泥巴路。贫困村师资缺乏,有的村里只有一个老师,教育三、四个年级,子女上学路途远、成本高,牵制家庭成员较多时间精力。缺乏医疗条件,农户小病撑着不治疗,久拖成大病。发展农业和其他产业生产需要资金支持更是面临不少困难。

(二)贫困户的金融需求情况。

1.贫困户的资金需求。据调查,贫困户最需要的支持方面之一是资金支持,部分贫困户有意愿通过发展生产来脱贫。根据对贫困村佳木峪村的了解,贫困户需要资金包括信贷资金支持的比例高达58%,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开支和医疗支出。但是,该村仅有20%的贫困户得到了贷款支持。据测算,到2017年张家界市有贫困户约7.5万户,按60%需要贷款,假设每户贷5万元,共需贷款近22亿元。

2.贫困户资金需求特点。据调查,贫困农户的资金需求用途方面主要在生产性借贷需求,借贷额度一般要求在5万元以上,其次为3-5万元。在借贷渠道选择上,偏好选择上主要为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其次为亲戚朋友。

二、金融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难题

目前,贫困户要获得金融支持,还存在一些难题。主要是贫困户自身条件不够,产业发展缺乏支撑,相关配套的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和收益不完全匹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动力问题。

(一)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不完善。

1.银行机构认为贫困户贷款风险较大,信用级别低。由于农户资产少、资信状况较差等原因,桑植县贫困户被农商银行评定的D级户达到了60%,这部分由于信用较低难以得到贷款扶持。贫困户承担贷款风险能力不强,产业发展项目许多为“公司+基地+农户”方式,部分公司不愿意为贫困户担保。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对分散风险也不够。

2.相关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偏小。张家界市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主要在扶贫、涉农、创业就业领域,并且规模偏小,目前总金额为1.1亿元。根据《湖南省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湘扶办贫字〔2014〕8号)精神,扶贫小额信贷按照风险补偿金1:10的比例撬动贷款。通过多方努力,目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基本到位,已经达到8900万元,基本达到比例要求。但是其他类风险补偿基金没有完全到位。慈利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仅1000万元,而到4月末已发放的贷款余额为1.2亿元。2016年由张家界市农委牵头设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目前仅到账300万元。全市两家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小,目前只有4.2亿元,代偿率高,实力偏弱。

(二)农村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盘活。

1.抵押担保能力不足问题突出。在贫困地区,贫困户难以找到有经济实力的担保人,而自身拥有的住房、土地、农机具等资源有限、价值较低,无法成为有效的抵押物,导致银行发放扶贫贷款的意愿不高。在担保方式创新方面,农村住房财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新模式都处在试点探索阶段,抵押处置变现的障碍依然存在,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2.农地、农房抵押贷款推进速度不快。2017年张家界市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推开以后,除了慈利县农地贷款、桑植县、慈利县农房贷款以外,其他的没有实质性的开展。目前,慈利县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还不高,单一的农地抵押贷款还较少,包括其他复合抵押物的农地抵押贷款余额也仅1.22亿元,远不能满足涉农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同时,土地经营权收储处置等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由于不是全国试点地区,桑植县发展农房抵押贷款业务也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贫困户产业发展缺乏支撑。

1.缺乏有效的产业项目。根据了解,只有30%左右的贫困户可以自主发展产业,其他的贫困户要么依靠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要么发展产业无门,或者仅能从事简单的养牛、养鸡、种植水稻、玉米等附加值较低的农业。从依靠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带动了贫困户参与的数量全市也只有20家左右,带动的贫困户数量较少。

2.缺乏产业链环节的支持。在获得扶贫小额贷款的贫困农户中,部分贫困户自主选择项目发展生产,因市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较大。桑植县五道水镇贫困户罗某2015年申请获得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养殖娃娃鱼,在购买鱼苗、养殖厂房建设、新鲜饵料投放等方面的投入累计达10万元,但是娃娃鱼销售价格由两年前120元/斤下跌至目前的70-80元/斤。由于没有足够的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和支持,在面对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时难以有效应对。

(四)金融机构自身改进金融服务不够。

1.信贷服务有一定的不匹配。因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不高,市场预期效益不明显,不少银行机构在金融扶贫方面动力不足,开展金融扶贫业务的主体为农商行系统。扶贫信贷产品和服务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如贷款额度,相当部分种养殖户对资金需求为5-10万元,但目前农户通过信用贷款方式获得信贷支持,授信额度平均仅5万元左右。贫困地区和偏远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偏多,涉农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比较高。

2.劳动力不足导致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目前,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数35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0%,其中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占比达80%。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地方农业发展中劳力缺乏,技术支持薄弱,信贷资源承载能力弱。永定区王家坪镇总人口1.6万人,现有6000多人外出打工,在家务农多为60岁左右的老年劳动力。目前,张家界农商行农村网点存贷比只有30%左右,而城区网点存贷比高达100-120%。

三、进一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有效完善风险分散化解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配套支持。加大对贷款风险补偿的支持。由于地方财力薄弱,可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一部分资金,地方配套一部分资金。扩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规模,支持金融机构放大贷款投放,提高产业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加强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扶持。对于向贫困农户投放贷款多、还款率高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大注资力度。改进小额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对于贷款支持后再度返贫的贫困农户及其他弱势群体,继续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二是加大农业保险支持。结合脱贫项目、产业项目,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农业项目的保险补贴。创新农业保险品种,将牛、羊、蓝莓等种养殖项目均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

(二)积极盘活农村产权、推进产权抵押。

一是挖掘和发挥各类抵押物的作用。探索土地经营权、房屋财产权、水面滩涂养殖权、农机具等多种抵押方式。并将活体畜禽、能产生未来收益流的物质等其他产权纳入抵押担保物范围,切实解决抵押担保难问题。二是银担保形成合力。针对贫困农户信用等级低的状况,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担保+银行+保险”等模式给予积极支持。

(三) 着力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走产业脱贫路。

一是政府部门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贫困农户的带动和扶贫,可给予支持贫困户的主体一定的奖励,发挥其经营和面对市场能力比普通农户更强的优势。

二是引导加大对贫困户和涉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利用扶贫资金撬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扶贫经济组织的贷款投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是改进贫困村金融服务,加强信用宣传。着力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提高到贫困村服务的频率。在贫困村加大金融知识和信用宣传,帮助贫困户了解金融知识、熟悉金融工具,普及贷款必须偿还的观念。推广“征信+信贷”联动模式,发挥信用评级的正向激励作用,让更多的贫困户能贷款、用好款、还起款。

猜你喜欢

抵押贫困户贷款
《民法典》时代抵押财产转让新规则浅析
俄藏5949-28号乾祐子年贷粮雇畜抵押契考释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动产抵押登记办法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债主“巧”卖被抵押房产被判无效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