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2-04睢利萍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对策

睢利萍

【摘 要】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推进农业科技创对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现代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农业科技创新中面临的投入资金不足、创新队伍建设问题严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必须从资金保障、人才保障、技术推广、创新政策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对策

[Abstract] A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re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chieve stable grain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investment funds, the serious problem of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low convers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ystem aspects such as capital guarantee, talent guarantee,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and innovation policy must be improved.

[Key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promotion;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countermeasures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河南省已經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的双重挑战。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加快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科学跨越发展,为富民强省做出新的贡献。

1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效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影响下,河南省持续加快当地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步伐。一方面,要着力于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目前河南的状况来说,大多数的农业科技成果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成果转化方面的效率较从前也有大幅提升。培育了郑麦9023、周麦27号、国品鉴芝麻新品种漯芝21号等农作物新品种,建立起订单式农业、立交式农业新型的栽培和推广模式,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同时河南省提高对创新主体建设的重视程度,推动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壮大,构成逐步优化。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如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方面,除了接受政府投资,向金融机构贷款外,农民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招商引资,得到较大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政府还为农业技术创新实施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形成了较为宽松的投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相应的减轻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阻力。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扔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2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2.1.1 多数的科技成果适应性不强,创新性偏低,不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究其原因一些科研成果单纯追求学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和转化价值,对农民的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研究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如表1,第一产业农林渔牧的贡献率最低。

2.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问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包括研究、推广和应用等环节,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但影响成果转化的最主要的是推广和应用环节;在推广环节,农业科技成果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推广中介以及推广人员完成推广活动。但由于推广体系不健全,一直由政府行政手段主导推广,运作机制不灵活,部门之间很难协调配合,很难发挥农业科技人员、中介推广机构的积极性。应用环节,农业科技成果的实施应用主体是农民。而农民受教育水平,传统小农思想,急功近利心里等也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上分散的农户没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装备现代农业技术,也没有能力承担更大的农业经营风险,致使农民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放弃采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农民采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阻碍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

2.2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一是河南省在农业科研经费拨款增量不大。在农业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仅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23%。并且农业科技财政总支出所占比例偏低;河南省的农业科研经费在可行性研究、开发研究、应用研究的比重为1:16:4,而国际上发达地区对此的投入比重为1:5:2,与河南省的农业大省、科技大省称号极不相符。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出于对贷款者信用资质、偿债能力,风险评估等因素的考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明显倾向于大型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是针对大型企业发展需求设立的。而由于农业的低效性以及农业科技研究的外部性,使风险资金很难进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领域,从而制约河南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三是河南省农业科研管理部门繁琐,分散管理和中间环节使投入经费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2.3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2.3.1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规模和总量不足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发展相对落后,教育条件还不够完善,导致农村接受教育的人群偏少,总体来讲河南省整体素质不高,根据2017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統计,2017年河南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机构)5.58万所,教育人口2820.93万人,其中,在校生2659.62万人,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26.15%。而河南省农业科技人员的总人数才3万多点,与接受教育的总人数远不成比例,可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总量和规模严重不足,也与河南省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不利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的提升。

2.3.2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1)新兴学科领域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主要集中这种植业领域,像环境保护、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很缺乏,特别是农业知识产权、农业技术标准和法规方面的相关农业技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2)农业推广人才数量缺口大,素质有待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是发挥桥梁作用的重要环节,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河南省农业推广人才比例较低,仅占全部农业科技人才总数的1/3左右,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员从事跟农业推广无关的工作,缺口非常大。(3)农业科技人才学历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多数。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小学文化和初中文化的人数占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很大。另外从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职称看,高级职称比例较小,人才数量上的紧缺和文化程度的低下对现代农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4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完善

农业科技的政策法规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出台的大多是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纲领性文件,而并非是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法规,这也就表明其不具备较强的适用性,方向划分不够详细,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弱化了农业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河南省制定的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河南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等[2]。其中大多都与科技创新无关,更多的是关于农村基础建设,住房问题的政策法规。

3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对策

3.1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1.1 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机制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为改变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脱节现象,需要做好农业产业调研,发挥企业家和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企业将获得财政资助的科技成果转化出来。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但常存在投资高、风险高、回报低的问题, 所以政府无论在资金还是政策上均应对创新企业给予扶持[3]。(2)建立完善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可以依托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政府扶持项目,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审机制,将科技人员的发明专利应用情况、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范围等到都应纳入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

3.1.2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成果推介平台 (1)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利用河南大数据的相关资料,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集新品种展示、新技术集成应用于一体的农技推广服务平台[4]。建立一个强大的开放的科技成果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成果服务资源。(2)支持完善农业技术中介市场工作。完善科技中介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出台鼓励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的优惠措施,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人员的认证体系,加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强的服务。(3)大力推行农村技术市场服务示范区建设。根据“组织网络、手段现代化、功能集成、服务社会化”的四大要求,将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科技成果装化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3.2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银行,小型信贷借款等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5],对达到一定的业务量的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和政府补贴,促使其拓宽业务范围,增加关于中小型企业的产品种类和服务水平。同时,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对农业的投入比例,地方各级财政要依据每年的农业科研进度和花销,调整在农业方面的资金分配,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比例,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要适当调整农业科研经费应用在在可行性研究、开发研究、应用研究之间的比重,提高可行性研究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协调农村和城市创新能力建设各项投入,加强政府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推动农村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

3.3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扩大农业受教育群体,完善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培养机制,以此来弥补农业创新主体发育不足的漏洞。对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的农业技能培训,也可以与高校联合,定期选送当地农户进行课程培训。鼓励农村常年在外打工的青壮年主动回村发展农业,减少人才的流失。另外,实施人才激励措施。对留村发展的人员在升职加薪方面可以没有时间上的限定,只需根据工作能力,完成指定的任务指标即可。而对于在当地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则可以申请享受购房补贴等优惠措施。同时,应该提高农学专业在河南省高校中设立的比例,增加专业

的多样化,扩大农业研究范围,拓宽发展方向,进而增加农业专业报考率,扩大农业人才的规模。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引进外部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和农业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出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带动作用,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和充足动力。

3.4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法规

完善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尤其是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具体的法律条文,提高其适用性。坚持立法与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速度相匹配,对于之前出台的纲领性文件,在经过广泛的实施试用,被事实证明卓有成效的,应当在立法条件成熟时,及时把它转化为具有更高效力的法律文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当地政府部门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适用的农业地方性法规,如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引进、农业生态环境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不断完善省内法律体系建设,推动当地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辉.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素质问题研究[J].河 南农业,2014,(9).

[2] 汪志峰.智慧农业信息通信技术引领绿色发展[M].电子工 业出版社,2013年1月.

[3] 赵桂燕,王巍. 基于DEA的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效率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8,,30(04): 112-117.

[4] 韩玲,南颖,汪丽霞. 延边国家农业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 [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37(03):268-274.

[5] 张曦.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 2014,(24).

[6] 李清筱.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J].河 南科技,2014,(7).

[7] 张曦.推进河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探析[J].农 业经济,2014,(8).

[8] 刘亭.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 业科技,2014,(9).

猜你喜欢

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