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人格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8-12-03刘媛

职业·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意志力技工人格

刘媛

一、调查的意义

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工匠精神作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工匠精神应该是人格与技术双馨。我们在专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否则,再多的教育投入,可能都是无效的,甚至是危险的。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必须以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为基础,有了夯实的基础,才能构建稳固的“大厦”。

只有了解目前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现状,分析其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为人格教育提供依据和方向。

二、调查概况

笔者于2018年4月对镇江技师学院学生的人格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对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了解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现状,查找学生人格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了依据,也为如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1.具体目标

(1)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现状。

(2)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题目来源于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卡特尔16PF性格测试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将两者有机结合,主要对技工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力、进取心、责任心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共63项问题。

本次调查以镇江技师学院学生为对象,分别从营销、化工、机电、幼师、机械、服装、旅游、建筑等专业的各个年级学生中抽取20%,剔除无效问卷52份,有效问卷共计1050份。其中2016级男生132人,女生118人;2017级男生223人,女生208人;2018级男生209人,女生160人。

四、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分析发现,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现状不容乐观,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人格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1.技工院校学生人格现状分析

(1)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技工院校学生热情乐群,渴望与人交流。74%的学生表示喜欢与人交往,2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与人交往,还有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他们虽然喜欢与人交往,但在与人的实际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81%的学生表示做事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准则,19%的学生表示看情况而定。

(2)意志力、进取心、责任心。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想干一番大事业,20%的学生无所谓。64%的学生会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58%的学生表示在做事时担心出错,害怕承担责任。这说明当今技工院校学生在意志力、进取心和责任心方面大多表现为好强,渴望成功,但又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和一定的责任心。

(3)承受挫折的能力。调查显示,78%的学生表示失败时就不想再干了,9%的学生表示会努力寻找成功的机会,13%的学生表示介于两者之间。这说明当今技工院校学生不能正确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承受挫折能力较弱。

(4)情感特征。调查显示,大多数技工院校学生敏感、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怒。75%的学生表示情绪时常波动、易怒,8%的学生表示能较好地控制情绪,17%的学生表示介于两者之间。7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个非常敏感的人,2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

2.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再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当今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特征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1)热情乐群,好交际但又不善于交际。当今的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热情、外向,喜欢和同伴在一起“玩”,愿意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好交际。他们不仅与本班同学交往,而且喜欢跨班级、年级、专业进行人际交往,且以朋友多为荣;他们不仅在校内与同伴“玩”,而且在校外也联系不断;他们大多乐于参加“学生会”等组织,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较为自然,他们并不太“怕”老师,喜欢和老师开玩笑……

形成此种人格特征的原因,一是“00后”学生从小接受素质教育,相比以前的学生更乐于交际。

二是技工院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自身压力和紧张感大大降低,于是他们有了充裕的时间与他人交往。

三是技工院校的校内外活动比较丰富,学生有较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社会。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实习,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等,这大大激发了他们与人交往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

好交际不等于善交际,许多学生不能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常与人斤斤计较;为获得别人的好感、被群体认同,常常会无原则地放弃个人主见,盲目随波逐流,或者特立独行、不合群;在交往中,拜金主义至上,拉帮结派,是非观念薄弱;与老师的交往中,不如意或情绪不好时便会与老师“顶牛”,自以为“英雄”;与父母不能很好地沟通……这样的友谊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反而会对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目前技工院校学生出现的乐于交际却又不善于交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不健康的人际情感。

(2)意志力薄弱,缺乏自信心和责任心。“00后”技工院校学生好强,渴望成功,但又普遍缺乏自信心和责任心,意志力薄弱。他们通常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困难,一旦失败,就容易自我否定。

形成此種人格特征的原因,一是社会上的普遍观念是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是差生,考不上大学才进技工院校学习,社会上的人大多都歧视技工院校学生。因此家长和学生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技工院校,技工院校学生自然而然觉得低人一等,没有自信心。

二是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在基础教育阶段经历了挫折,甚至遭受过老师和同学的冷眼。正是因为被人瞧不起,所以他们特别渴望成功,想让别人对他们刮目相看,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但一旦遇到困难,意志就开始动摇,产生畏难情绪,懒于付出,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当他们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后,信心也就会慢慢丧失,于是会自暴自弃,自己也认为自己真的没希望。丧失了信心,也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对学习更是没兴趣,把学习当成应付,始终有一种逃学的心理。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对一切都没兴趣、无所谓,这种心态是非常可怕的,严重影响了技工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抗挫折力弱,情绪不稳定。绝大多数技工院校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是“弱势群体”,他们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心理非常敏感,对未来没有信心,容易自卑、焦虑、抑郁。他们往往不能妥善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承受挫折能力较弱。他们也容易受周围人和事的影响,对待事物容易过度兴奋,过后又感觉疲乏,缺乏耐心,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形成此种人格特征的原因,一是技工院校学生摆脱了升学的压力,但却也承担着其他方面的压力。比如家庭不和、情感受挫、社会歧视、就业严峻等。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技工院校学生对这些复杂而又突如其来的事情毫无心理准备,更没有合理而有效的应对措施,于是情况可能变得越来越糟。这就使得他们的情绪波动起伏过大,特别敏感,常常感到紧张、焦虑、不安、抑郁、易怒。

二是因为缺乏周围人的关爱,技工院校学生便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寻找现实生活中所失去的尊重、关爱等。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泄,产生满足感,于是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便表现得情感冷漠、麻木,对一切都无所谓。

(4)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今技工院校学生大多集体意识淡薄,他们或多或少地做过一些不好的行为。例如随意吐痰、丢垃圾;习惯性讲脏话;抽烟、打牌、酗酒;深夜翻墙外出上网;聚众打架斗殴;故意破坏学校公物……这给技工院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形成此种人格特征的原因,一是“00后”的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基本上都是“小公主”“小皇帝”,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事事都以他们为中心,为他们着想,溺爱纵容的情况比较突出,这就造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便会大发雷霆。

据笔者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和调查,技工院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不和或是有其他家庭矛盾,有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在家留守,有的是父母贪玩、彻夜打麻将等等,这使得技工院校学生从小缺少精神上的关爱,变得孤僻、冷漠,又因为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从小就没有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

技工院校学生往往因为家庭原因,无心学习,言行表现异常,所以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伴(特别是优秀群体)的喜欢,对学习更是毫无兴趣,缺乏信心。随着年级的逐年升高,学习成绩也越来越糟糕,于是他们便成为大家眼中的“失败者”,甚至是“多余者”,得不到集体的关爱,自然对集体的事情置若罔闻了。

二是社会上许多人对技工院校学生持歧视态度。多方的歧视使技工院校学生内心很自卑,容易自暴自弃,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迹在一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更多的不良行为,甚至会产生一些违法行为。当然,社会上部分媒体、网络传播的诸如暴力、恐怖、色情等不良信息也会对技工院校学生产生恶劣影响,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五、小结

调查表明,技工院校學生的人格现状不容乐观,而人格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分析,能为今后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培养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意志力技工人格
Willpower 意志力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从技工到英雄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