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玩,让童年更幸福
——苏州市“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童玩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阶段报告

2018-12-01江苏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周有利黄燕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课题组十三五课题

江苏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周有利 吴 瑕 黄燕娟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让学生处在快乐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我们将“童玩课程”引入校园,通过组织学生有意识地“玩”,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开发智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校把“农村小学‘童玩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作为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价值

童玩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其习得更多知识,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童玩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补充与拓展的课程。“农村小学‘童玩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立足于全面丰富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童玩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切入点,着重研究童玩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童玩背景下学科课程的教与学、教师素养的提升与评价体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生自主快乐学习为追求的课程建设,让学生尽情畅游在各色传统与现代游戏之中,感受传统与经典,让童玩课程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儿童教育需要游戏精神,我们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行知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实施本课题研究中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引导,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每个学生获得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此课题研究,开发童玩系列课程,培育“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锦小学子,享受快乐的童年;促使学校每一位教师教有特色,提高科研水平,享幸福人生;凸显我校“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

基于童玩理念的学校内涵建设的研究;童玩课程的实施策略的研究;师资队伍优化的研究;童玩课程的个性化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制定方案,明确研究措施

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开展,我们从课题的提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子课题的分解、管理制度与措施、预期研究成果与经费预算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

(二)加强学习,增强科研意识

理论学习始终贯穿整个研究过程。我们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教育专著,浏览教育报刊和网站,如《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陶行知教育专著》等,课题组成员们在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其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及通过专家引领,使课题走向深入。我们形成了学校主课题—学校子课题—教师研究课题的三级研究网络。同时,我们还开展主题活动、学科渗透、社团活动等,充分发掘个体智慧和集体力量,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成效

(一)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

(二)形成了童玩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策略

1.“童玩课程”下的学校课程结构框架的开发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童玩课程。基础课程是指国家课程,童玩课程包含学科拓展、社团活动和德育主题活动等版块,有必修也有选修。

2.形成童玩课程的实施策略

①拓宽社团活动渠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社团活动(选修)是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课程平台,是学生个体学习的自然延伸。我校开设了体育、科技、葫芦丝、书画、经典诵读等四十多个活动班,邀请校外辅导教师来校辅导,拓宽社团活动渠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温馨的乐园。

葫芦丝课是我校特色课程,在全国葫芦丝比赛中,我校两位教师参加并分别获得金奖、银奖,多位学生荣获银奖、铜奖;学校的“丝竹雅韵伴我们成长”葫芦丝特色专题片获苏州校园电视节目评比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评比金奖;学校还自编了《丝韵悠悠》葫芦丝校本教材,进一步规范了葫芦丝教学。

在科技方面,多名学生获江苏省九连环解套一、二等奖;杨晔帆同学获张家港市第六届“智尚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竞赛(自动防火窗帘)二等奖,还有五十多人分别获二、三等奖;顾欣怡、袁书畅同学获张家港市首届家庭机器人创意比赛 “春游港城”项目一等奖。

②拓展学科教学延伸,凸显课程的童趣性。

学科拓展课程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了有效延伸。通过拓展延伸,优化授课时间、内容,改进教学策略,让童玩深入课堂,使教学丰富有趣,使课程更适合学生,凸显课程的童趣性。

低年级语文组采用趣味识字教学,融入“童玩”教学理念,创建童玩课堂,将丰富多彩的游戏融入识字教学中去,让识字教学展现出活泼生动的全新面貌,使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提升。数学课程中,教师运用故事性较强的绘本,配上一幅幅夸张可爱、色彩鲜艳的漂亮图画,把数学知识隐藏其中,知识浅显易懂,趣味十足。我校还利用“作业盒子”,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协作性、共享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快乐做作业。英语课程中,教师利用各种富有童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学习着迷,对学习乐此不疲,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每个年级每学期组织学生学习经典英文歌曲,利用游戏、绘本等激发学生兴趣;创新作业平台,利用“一起作业”,自由选择布置作业,拓宽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③丰富主题活动,深化童玩内涵。

我校以家乡的文化为元素,以传统的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队日、队会活动,调动学生的童玩兴趣,发展其交际能力,在不同主题环境下,通过看、听、闻、做,深化童玩内涵,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体验生活之趣,接触自然之美,体现文化之旅,展现时代之风。

(三)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成长

1.锤炼了一批骨干教师

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题组成员郭丽芳、黄建慧、张兴等多位老师获张家港市小学评优课、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叶霞春老师获江苏省说课大赛二等奖;张晶晶老师获评苏州市教坛新苗;詹维、黄娟等十位老师获苏州市素养大赛二、三等奖,黄佩清老师获全国自制教具能手。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及时找寻相关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中有29篇发表,17篇获奖。

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童玩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童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有意识地优化课堂教学,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注重开发童玩游戏,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玩商,玩出思维,发展能力,习得知识。教师在备课中更注重收集资料,融入自己对童玩、对教材的理解,针对学生身心特点,把一个个教材变“活”,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各种潜能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愿意主动地参与活动,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六、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困惑

课题组成员对于课题研究思路、童玩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策略、评价体系以及过程性资料的整理也在不断地摸索与积累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如本课题的范围较广,涉及的层面较多,缺少系统的理论性辅导;如何进一步完善“童玩课程”下校园环境氛围的营造、学校课程结构框架、课程实施策略、评价体系……课题研究没有终点,中期汇报只是一次回顾与反思,是研究中的一次新的起点。

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出课程实施的策略和评价体系,从而使课程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课题组十三五课题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四川省非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以夹江县“插花式”精准扶贫为例
以“绿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乐山市为例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