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苏轼文艺思想与儒释道精神

2018-11-30赵公望

炎黄地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条文艺思想儒家思想

赵公望

(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610041)

引言

文艺思想是指文人墨客在其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思想主张,可谓是文艺作品的灵魂。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同时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既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其中最独特的一点就体现在与儒释道思想的关系上。

深受文学熏陶的家庭环境、文化大交流的社会环境以及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得苏轼一生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苏轼之弟苏洵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提到,苏轼“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又谈到苏轼读到《庄子》时感慨道“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其后接触到释家著书时,深刻感悟到其中博大精深的理论及思想,认为其“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由此可见,苏轼对于儒释道思想有着清晰明了的感悟。

1 苏轼思想与儒学

自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一跃登顶,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备受推崇的主流思想。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鼓励读书人关注天下事,努力报效国家,服务百姓。苏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其很多作品完美体现了儒家的入世与积极有为,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寥寥数语,苏轼便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把精忠为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酣畅淋漓。而当他被贬岭南时,却以“日淡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别样情趣来诠释儒家思想的积极色彩。待他白发苍苍之时,仍然能够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可以说,儒家思想构建了苏轼文学思想的主干——积极地参与并融入生活,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然而苏轼对于儒家思想并非全盘肯定,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给予儒家思想客观中肯的评价。此观点突出表现在他对儒家思想死板教条的批判。《答王庠书》“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就是对儒家的教条和空洞不实用做出批判,《中庸论》中“道之难明也。相欺以为高,相习以为深,而圣人之道日以远矣。”的描述则表明了苏轼对于儒学思想表述中文章脱离实际、为了说道理而大谈道理的反感。对儒家思想的积极有为的发扬及对其呆板教条负面思想的批判实质上是苏轼对儒家思想深入的挖掘与进一步发展。

2 苏轼思想与佛学

佛学在唐代得到迅猛发展,禅宗逐渐发展为中国佛教的代表。禅宗提倡注重心性,注重顿悟,注重内心的体验。苏轼的作品往往在写景抒情间透露出意味深长的禅理。其著名诗作《题西林壁》,表面游山说景,实则表明看待事物要多角度、客观全面的观点,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苏轼在诗词的描写过程中十分注重借景抒情、借物言志,从而表明自己超然世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流芳百世的《定风波》,本词通过描写偶遇风雨时洒脱安然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荡和内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定,精彩诠释出苏轼不计得失的旷达胸襟。

苏轼虔诚地学佛参佛,更可贵的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立场和更高的精神追求。在《答毕仲举书》中,苏轼指出,“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他吸收了佛家有益于人生的思想,向往“静”与“达”的人生境界,但却不局限于此,更深远的目的是想借助佛教“静达”冲破思想桎梏,完成对现实的超越。这表明苏轼信佛老,意在完善人格修养。而在《超然台记》中表示“游于物之外,无往而不乐”。这些思想既与佛教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又有别于佛教一味出世避世的消极,体现出苏轼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以及其自由独立的人格。

3 苏轼思想与道家

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流派,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庄派对中国文学艺术影响深远,其中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其核心要素就是自然率真。

庄子自然率真的美学思想极大地促成了苏轼文艺思想的形成。受其影响,苏轼的词作具有“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以及旷达优美的美学意蕴。在《蝶恋花·京口得乡书》中,苏轼描述了春雨洗涤,山水景物一新的景象,通过物我对照,更反衬出离乡游子心头的离恨与思乡之情。又如千古绝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首词感情真挚到位,直抒胸臆,尤其最后三句,意深,痛巨,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由此可见,庄子“自然率真”的美学思想被苏轼演绎得炉火纯青。

但是,与庄子超脱出世不同的是,苏轼始终与民间保持着紧密联系,特别是贬居黄州、惠州时,他甚至亲耕农田。丰富的生活阅历让苏轼对道家脱离于现实,沉迷于“神游”的虚无主义世界观以及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见解。在艺术观察过程中,苏轼认为观察事物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由本人臆想而来。苏轼曾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更进一步强调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

综上所述,苏轼对于儒释道思想进行了扬弃,辩证地吸收了儒释道精神中积极的方面:儒家的积极有为、佛家的超脱旷达、道家的自然率真,并融入自己新的理解和改变。同时,对于三家空洞教条、避世消极、脱离现实的缺陷批判摒弃,最终形成“博采儒道佛三家之长,通三教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为一代文学大家。可以说,苏轼的文艺思想根植于儒释道,但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创作实践,又对其进行了超越及发展,同时,将这三种思想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文艺思想。

猜你喜欢

教条文艺思想儒家思想
《王阴明 教条元龙场诸生》之改过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刻舟求剑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老子古今观念下的道论思想与文艺思想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当代视野下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