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幼儿园一日活动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2018-11-30孙成丽

好家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文 孙成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省实施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项目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实施也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它们透出的理念是尊重“儿童、科学施教,幼儿园课程要生活化、游戏化,要树立一日活动皆为课程”的思想。然而,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想更好地优化一日活动,提高一日活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

谈及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大家就会立刻联想到生活、学习、游戏等。“一日活动皆课程”已然成为我们公认的课程思想。然而,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集体教学活动,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总有幼儿消极等待、无所事事。在这种情境下,一日活动的有效性无法体现,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也得不到发展。

(一)查找问题

我们组织教师在不打扰幼儿活动的前提下,跟班观察活动,随机、持续观察一名幼儿半日,并记录该幼儿在半日活动中的语言、行为、有效学习时间及消极等待时间。在分享总结时,我们发现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户外活动中,教师能够以幼儿为主,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充分放手,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去选择游戏玩法和玩伴,教师作为“观察者”,适时介入。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玩得也很尽兴,当遇到问题时会想办法自己解决,他们做事情时专注的神情、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无不体现出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回到室内,我们却发现了截然不同的情景,教师吃力地讲解,幼儿坐立不安、东张西望、窃窃私语;有的班级一上午有幼儿来回搬椅子达6次之多;盥洗、进餐、午睡等生活活动占据了幼儿一日生活的大半时间,教师都没有合理、有效地安排或利用时间;活动空间利用不合理,没有将空间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分析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发现我们的理念还是相对滞后,室外活动和室内活动所秉承的理念在“打架”,活动中还存在高控行为。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吃透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在作息时间安排上,比较琐碎,也不够合理,导致过渡环节较多,弹性管理不突出,造成时间在无形中被浪费和幼儿消极等待现象较多的现象。

二、解决路径

(一)明晰确立理念 寻找理论支撑

我园的办园理念是“追随儿童 支持儿童”,在我们阅读《儿童发展心理学》并在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的情况下,我们慢慢明白并更加坚定信念,同时找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杜威经验理论课程观等相关理论支撑。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让我感受到,在当前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去了解幼儿的需要,并为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提供支持。将杜威的经验课程观运用到我园的课程建构中,启发我们关注幼儿的真实生活,并追随幼儿的经验,满足其需要,通过与其当前的已有经验相连接进而产生新经验。学习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让我们知道了在幼儿需要得到满足并已有部分经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师、同伴的帮助,利用环境、材料,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来建构并获取知识。

(二)调整规划环境 最大化利用空间

我们发现,尽管已多次进行调整,室内活动的开展总是不能像户外活动那样吸引幼儿,活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再次对环境进行了调整。在室内班级空间的调整、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先征求幼儿的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以方便幼儿的活动为前提,和他们一起进行反复尝试。我们充分利用每个空间,如小办公室、休息室、阳台、墙壁等,充实各种游戏材料。当室内环境渐渐有了支持力,幼儿在室内活动时也越发专注、自主、愉悦了!

(三)调整作息时间实施弹性化管理

《纲要》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空间调整后,我们在时间上也实行了“弹性作息”措施,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审视不必要的过渡环节,想办法化零为整,将细碎的过渡环节与活动整合起来,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安排完成事情的顺序,避免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减少消极等待,促进幼儿进行自我管理。正如多里丝·弗兰伯格所述,的做学问需要时间。只有充足的时间,才能让幼儿沉浸在游戏中,进而有助于幼儿的深度学习。

我们在幼儿园整体安排的前提下,充分放手,允许班级活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将作息时间安排的权利交给班级,由师生共同讨论一日活动的安排秩序,并制作可视化时间表。当然,活动的安排要遵循室内外活动交替、集体与自由交替、动静交替的原则,还要满足“每天游戏不少于3小时,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尽量减少集体活动时间”的要求。通过自主安排,教师与幼儿都能熟悉下个环节是什么,并清楚该时间段的行为要求。这样,幼儿对接下来的事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比较有安全感。

我们谨记时间表应该发挥指导功能,并尊重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而不是变成严格的时间控制工具。我们要允许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适当延长或缩短活动的时间,如:小班的幼儿在户外散步时来到竹林,竹林里很多新长出的小竹笋,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教师就适当延长了他们探究的时间,没有急于赶下一个活动而剥夺幼儿学习探究的机会。总之,要给幼儿更多“活”的游戏时间,必须将课程游戏化、生活化。

(四)实行分组活动 关注个体差异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调整一日活动流程,本着室内外交互、动静交替等原则,缩短过渡环节,让衔接环节变得简单,并尽可能不让所有幼儿在同一时间去做同一件事情,这样就可以避免掉很多嘈杂、拥挤的状况,一日活动组织有效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一时间段同一个班级一半幼儿在室内活动,一半幼儿在户外活动,第二个时间段两批幼儿互换,这样解决了班额较大的问题,也极大地利用了室内外的资源。

同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个别幼儿的发展。如:在室内活动中,教师会将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延伸到活动区,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自主发起、自由选择活动,通过与材料、伙伴、教师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各方面的经验,实现自身的发展。如在数学区域,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操作“6的分成”。他们操作完以后在记录纸上记录,教师能快速地了解到幼儿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幼儿的个体需要给予支持。

(五)追随儿童兴趣 抓住教育契机

成人发起的活动和儿童发起的活动一样有价值,只是价值不同。但是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平衡幼儿自发和教师发起的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教育契机,为幼儿捕捉独特的学习机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专注自发的教育契机开展活动。如:在户外散步时,幼儿对不认识的“大巢菜”很感兴趣,他们有的说是“毛豆”,有的说不是“毛豆”,然后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开展了“真假毛豆”的系列活动。教师准备了真的毛豆,让幼儿跟大巢菜做比较。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感知、比较毛豆和大巢菜的异同点,然后教师把剥出的豆子、豆荚投放到区域里,幼儿根据兴趣继续探索,还用这些材料拼图、粘贴、数数、分类等。根据幼儿们对豆子的兴趣,还延伸出“豆子家族新成员——豌豆家族”的活动。这样追随幼儿兴趣开展的活动,才能极大调动幼儿的参加积极性,达到活动的目的。

(六)重视自主餐点 提高生活有效性

生活活动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我们尽量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如厕、洗手,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我们也尝试在餐点中让幼儿自主进行,充分放手,给他们参与机会。

如何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进餐,根据课程游戏化实施项目中提出尝试一餐两点由幼儿自主完成的要求,我们不断尝试与调整。首先各班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一个生活区,值日生协助保育老师做好餐前准备、餐后整理等工作,其余幼儿洗完手后便开始根据需要自由打餐。先吃好的幼儿到集体活动区安静看书,或不打扰别人用餐的情况下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值日生餐后还要帮助保育老师做擦桌子、拖地、洗碗等工作。同时,我们将水果、牛奶、点心放在生活区,允许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根据需要进餐,并及时记录自己的点心量和吃过的标记。过程中教师会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保证与下个进餐点的时间不冲突。这样就免去了从区域活动到点心再到下一个活动的中间过渡环节。自主用餐点,充分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在愉快的进餐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